旋切式剥线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59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切式剥线钳,由上、下钳体及一调整构件所组成,其上、下钳体的中段相互铰接,形成前段的上、下钳口及后段的上、下钳柄,上钳口有一切刀,下钳口有线槽,当线槽内横置电线,并将上、下钳口闭合时,切刀可切入电线的外绝缘层而剥离外绝缘层;调整构件还包括插置于上钳口容置槽内的固定座、切刀及设于定位孔上方的调整部,调整部的底部与固定座的杆体相螺合;旋转调整部可使固定座及切刀上、下移动,调整切刀与线槽之间的距离,而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线材。(*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改进的旋切式剥线钳,特别是指一种可调整切刀与线槽的间距而使剥线钳可以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线材,使剥线钳的功效更臻完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中主要是揭示一种由左、右钳体1、2所构成的传统长柄型剥线钳,该左、右钳体1、2中间是藉铰接部3相互铰接,铰接部3的后端为握柄4、5,前端则为钳口6、7,该钳口6、7相对应的端面是为锐利刀口,刀口上并挖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半圆形剥线槽8及切口部9。两钳口6、7在靠合时是使相对应剥线槽8形成一圆孔,而切口部9则平行靠拢之。当电线横置于一侧剥线槽8内,并将握柄4、5施力压合时,该电线即可利用两对应钳口6、7的剥线槽8的夹合切入电线外绝缘层,再将剥线钳朝电线轴向施力拉移,即可剥离电线的外绝缘层以露出裸线。上述剥线钳虽可达到剥离电线外绝缘层的基本功效,但是,由于电线的线材规格不一、粗细不同,因此该剥线必须在钳口6、7上设置许多不同大小的剥线槽8,如此不仅造成钳口6、7长度过长的缺点外,且该剥线钳在使用时为达到省力的目的,必须使握柄4、5的长度大于钳口6、7长度,因此形成剥线钳整体长度过长、体积过大的缺点,极不利于操作及储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传统剥线钳的结构缺陷的由上、下钳体所组成的旋切式剥线钳。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切式剥线钳,主要是由上、下钳体及一调整构件所组成,其中上、下钳体的中段相互铰接,形成前段的上、下钳口及后段的上、下钳柄,该上钳口设有一切刀,下钳口设有线槽,当线槽内横置电线,并将上、下钳口闭合时,切刀可切入电线的外绝缘层而能剥离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上钳口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向上设有一定位孔;调整构件进一步包括有固定座、切刀及调整部,其中,固定座插置于容置槽内,底部可夹持固定切刀,并使切刀的刀刃突露于上钳口下缘,固定座上方向定位孔延伸有一杆体;该调整部设于定位孔上方,底部与杆体对应处设有锁合槽,锁合槽与杆体相螺合;旋转调整部时可使固定座的杆体在锁合槽内上、下移动,而能调整切刀与线槽之间的距离,使剥线钳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线材。其中,调整部底部设有具有凹环的转轴,该转轴由上而下置于定位孔内,其凹环呈圆环状内凹,并利用一插销由上钳口侧边卡入转轴的凹环侧缘内凹处,以限制转轴及调整部不得上下位移而仅能旋转。除此以外,本技术在配合较粗线材调整时,是直接调整切刀与线槽之间的距离,上、下钳口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因此再收藏置放时不会像原来的产品一样,可能钩挂到其他物品而产生不便,使剥线钳的功效更加完善。下面配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和功效图1是传统长柄型剥线钳的外型图。图2是本技术早期设计的旋切式剥线钳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的旋切式剥线钳的使用状态图一。图4是图2所示的旋切式剥线钳的使用状态图二。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一。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二。参见图2所示的由申请人在研发过程中研制出的一种由上、下钳体10、20所组成的旋切式剥线钳,该上、下钳体10、20的中段是相互铰接,并形成前段的上、下钳口11、21及后段的上、下钳柄12、22,该上、下钳柄12、22之间并藉一弹性元件13的顶持,使上、下钳口11、21在常态下保持闭合状态。该上、下钳口11、21相对应端面一边设有一切刀14,另一边设有概呈V形与U形的线槽23,上、下钳口11、21闭合时是藉由一调整件24控制切刀14与线槽23的间距(如图3、图4所示);当线槽23内横置电线,且上、下钳口11、21受力压合时,该切刀14即可切入电线的外绝缘层,并藉由剥线钳的旋转环切外绝缘层,便能轻易剥离电线外绝缘层,并达到通用于各种不同粗细规格电线的目的。上述结构在付诸实施后颇受业界的好评,但是,据本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调查,上述调整件24将切刀14与线槽23的间距调整到较大时,如图4所示,会使上、下钳口11、21之间产生一颇大的间隙,如此一来,在使用者携带时就容易钩挂到其他物品,造成些许不便。于是,专利技术人就研发出本技术的旋切式剥线钳的结构,以期能改善上述略为不便之处,使剥线钳的功效能更臻完善。具体言之,本技术旋切式剥线钳主要是由上、下钳体及一调整构件所组成,其中上、下钳体的中段相互铰接,形成前段的上、下钳口及后段的上、下钳柄,该上钳口设有一切刀,下钳口设有线槽,当线槽内横置电线,并将上、下钳口闭合时,切刀可切入电线的外绝缘层而能剥离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上钳口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向上设有一定位孔;调整构件进一步包括有固定座、切刀及调整部,其中,固定座插置于容置槽内,底部可夹持固定切刀,并使切刀的刀刃突露于上钳口下缘,固定座上方向定位孔延伸有一杆体;该调整部设于定位孔上方,底部与杆体对应处设有锁合槽,锁合槽与杆体相螺合;旋转调整部时可使固定座的杆体在锁合槽内上、下移动,以便能调整切刀与线槽之间的距离,使剥线钳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线材。除此以外,本技术在配合较粗线材调整时,是直接调整切刀与线槽之间的距离,上、下钳口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因此再收藏置放时不会像原来的产品一样,可能钩挂到其他物品而产生不便,使剥线钳的功效更加完善。请参阅图5到图7所示,图中揭示本技术旋切式剥线钳的特征是包括上钳体30前段为上钳口31,后段为上钳柄32;该上钳口31上设有一容置槽33,容置槽33向上延伸有一定位孔34;下钳体40,前段为下钳口41,后段为下钳柄42,其下钳口41相对于上钳口31容置槽33处凹设有概呈U形及V形的线槽43。调整构件50进一步包括有固定座51、切刀52及调整部53,其中,固定座51是插置于上述容置槽33内,具有上下位移空间,并可供切刀52夹持固定,使切刀52的刀刃突露于固定座51下缘;固定座51向上朝定位孔34方向延伸有一杆体54,杆体54的外缘设有外螺纹。该调整部53位于定位孔34上方,其底部设有具有凹环的转轴55,该转轴55由上而下置于定位孔34内,其凹环呈圆环状内凹,并利用一插销56由上钳口31侧边卡入转轴55的凹环侧缘内凹处,以限制转轴55及调整部53不得上下位移而仅能旋转;该调整部53中心与杆体54对应处设有锁合槽57,锁合槽57内设有可与杆体54外螺纹相螺合的内螺纹。藉由上述构造,当使用者旋转调整部53时,由于插销56限制转轴55不得上下位移,而固定座51插置于容置槽33内,仅具有上下位移空间,故旋转调整部53时,藉由锁合槽57与杆体54的螺合作用,可带动固定座51及切刀52相对于线槽43向下或向上移动,以便能调整切刀52与线槽43之间的距离,使剥线钳能够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线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切式剥线钳,主要是由上、下钳体及一调整构件所组成,其中上、下钳体的中段相互铰接,形成前段的上、下钳口及后段的上、下钳柄,该上钳口设有一切刀,下钳口设有线槽,当线槽内横置电线,并将上、下钳口闭合时,切刀可切入电线的外绝缘层而能剥离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上钳口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向上设有一定位孔;调整构件进一步包括有固定座、切刀及调整部,其中,固定座插置于容置槽内,底部可夹持固定切刀,并使切刀的刀刃突露于上钳口下缘,固定座上方向定位孔延伸有一杆体;该调整部设于定位孔上方,底部与杆体对应处设有锁合槽,锁合槽与杆体相螺合;旋转调整部时可使固定座的杆体在锁合槽内上、下移动,而能调整切刀与线槽之间的距离,使剥线钳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线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切式剥线钳,主要是由上、下钳体及一调整构件所组成,其中上、下钳体的中段相互铰接,形成前段的上、下钳口及后段的上、下钳柄,该上钳口设有一切刀,下钳口设有线槽,当线槽内横置电线,并将上、下钳口闭合时,切刀可切入电线的外绝缘层而能剥离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上钳口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向上设有一定位孔;调整构件进一步包括有固定座、切刀及调整部,其中,固定座插置于容置槽内,底部可夹持固定切刀,并使切刀的刀刃突露于上钳口下缘,固定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炳棋
申请(专利权)人:亨龙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