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英专利>正文

电(光)缆剖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86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纵向割剖电(光)缆外保护层的手工工具。它主要由刀架,两只搁住电(光)缆并形成一定角度的滚柱,调节用的旋手、螺杆,以及带齿压轮、尖刀、上下把手或滚刀、碟形扳手所组成。将电(光)缆夹在中间,调节尖刀或滚刀,插入电(光)缆外保护层里,只要轻松地压抬上把手或转动蝶形扳手,便能高效率、保质量、轻松方便地把电(光)缆的外保护层纵向剖开。(*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强电和弱电电工所用的手工工具,尤其是用来割剖电线电缆的手工工具。众所周知,无论电力电缆和通讯电缆,都是由多股导线所组成,导线外层是绝缘层,多股有绝缘层的导线一起再由一层外保护层包裹着,形成一根较粗称之为电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导线外绝缘层剥去,露出一段裸体导线连接,才能保证电流或电信号通畅,这首先就需要将电缆的外保护层剥去。在电缆中间进行割接时,亦需要预先将外保护层剥去,再将导线的绝缘层剥去,露出导线方可进行连接。目前剥去导线绝缘层的手工工具有剥线钳,亦可用斜口钳、尖嘴钳、剪刀等手工工具。导线的绝缘层比较细薄,而电缆的外保护层比较厚和坚韧,用上述工具比较困难。横向切割电缆外保护层,原始方法是采用电工刀或细锯,一边转动电缆一边来回拉动刀或锯;好的方法是采用一种割管刀具,两只滚柱和一只园形滚刀三点夹住电缆外围,一边围绕电缆转动一边旋紧滚刀,使切口局部深入,最后割到外保护层全部断裂而又不割伤导线的绝缘层为止。外保护层横向被割断仍无法将它剥离,因为它包裹得很紧,内磨擦力很大,无法将它拉下来,通常需要再将外保护层纵向割剖开方可。原始方法是采用电工刀和榔头,先将电缆搁在地上,用刀口置在电缆上,用榔头击电工刀背,将刀尖击入外保护层内部,再略竖正刀位,沿着电缆纵向边击边前进,一点一点将电缆的外保护层剖开。这种方法十分落后,不仅仅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将里边的导线或导线绝缘层损坏。在“实用五金大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7月)手工工具类和“简明电气安装工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6月)电工工具类中,尚无记载能纵向割剖电缆外保护层的手工工具。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就是提供一种十分简便的、有效的、能纵向割剖电缆外保护层的电工工具,填补电工手工工具的一项空白。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J型刀架、两只托住电缆的滚柱、一只可以上下调节的T型支铁、安装在T型支铁前端的带齿压轮和后端的可以伸缩的尖刀、扳动压轮滚动的上把手以及与J型刀架底部相连接的下把手。使用时,将电缆要割剖的部位一端搁置在两只滚柱上面,两只滚柱是横着竖向并排又两头向上形成110~140度夹角的,电缆总是被搁置在两只滚柱交角上,同时可以纵向来回移动。其后通过旋手和螺杆调节T型支铁,T型支铁俯视横向安装,它与螺杆之间是哈夫动配合连接,前端是压轮,后端是尖刀,旋转螺杆将带齿压轮压紧电缆上部。压轮和尖刀刀刃方向正好在两只滚柱夹角的垂直面上。此时再旋转尖刀调节旋钮,将尖刀插入电缆外保护层里,尖刀的刀刃向着前面的压轮,刀尖是纵向插入的,插入的深度应是外保护层的厚度。而后将上把手往下压,在松手后,上把手借助弹簧力又向上抬起,然后再将上把手往下压。上把手与压轮的轴是紧配合连接,上把手一压一抬,带动轮轴顺转一下、倒转一下。轮轴与压轮之间是内接齿啮式棘轮机构,当上把手往下压时,轮轴与压轮内齿啮合,压轮就向前滚动一下。当上把手往上抬时,轮轴与压轮内齿离开,轮轴倒转而压轮停留在原地不动。如此上把手一压一抬,使压轮向前滚一下停一下,压轮表面有齿紧咬住电缆,将电缆一步一步往后面推去。这样一来,电缆与尖刀形成相对运动,插入一定深度的尖刀便将电缆的外保护层纵向剖开。下把手与J型刀架基部焊连接,它的作用在于扶正J型刀架的位子,同时与上把手在下压时形成一个相对的作用力,保证电缆相后运动和尖刀剖开外保护层的力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是由一只滚刀替代有齿压轮和尖刀,滚刀是一圈中间突出尖刃的刀具,直接安装在∏形夹铁内,滚刀与轮轴是紧配合,轮轴是加长的,一端穿过J型刀架身部的槽缝,连接一只蝶形扳手。将电缆搁在两只滚柱中间,而后旋转旋手调节螺杆,将滚刀的尖刃压入电缆的外保护层里需剖开的深度。尖刃的方向正好在两只滚柱夹角的垂直面上,因此尖刃总是纵向切入电缆外保护层的。然后顺着需要割剖的方向,用力转动蝶形扳手,通过长轴带动滚刀转动。滚刀尖刃两侧与电缆之间的磨擦力将电缆向后方向推去,尖刃滚过电缆便将外保护层切开。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手工工具来割剖电缆,不仅效率得以极大的提高,而且保证割剖电缆的质量,使用起来十分简单、方便,肯定会受到电工和线务工的欢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方案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方案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图2方案中滚刀结构图。图中1.刀架 2.滚柱座 3.滚柱 4.压轮 5.上把手 6.下把手 7.螺杆8旋手 9.哈夫 10.T型支铁 11.尖刀 12.旋钮 13.弹簧 14.轮轴15.∏形夹铁 16.滚刀 17.长轴 18.蝶形扳手 19.星突 20.齿突J型刀架(1)的基部有两只滚柱座(2),滚柱座(2)上面装有两只园柱形滚柱(3),使两只园柱形滚柱(3)横着竖向并排又两头向上形成110~140度的夹角,电缆的横截面是园形的,正好搁在两只园柱形滚柱(3)的夹角上,同时可以实现电缆在两只园柱形滚柱(3)上纵向来回移动。此后,顺时针方向旋转旋手(8)转动螺杆(7),螺杆(7)与下端的T型支铁(10)是哈夫(9)式动配合连接,保证螺杆(7)旋转运动转变为T型支铁(10)单纯的上下运动。T型支铁(10)前端有一只表面带齿的压轮(4),压轮(4)与轮轴(14)之间为内接齿啮式棘轮机构,轮轴(14)与上把手(5)紧配合连接,上把手(5)一压一抬扳动时,轮轴(14)顺时针方向一转、逆时针方向一倒,促使压轮(4)顺时针转一步、停一下,压轮(4)表面的齿紧紧咬住电缆产生极大磨擦力,在顺时针一转时便将电缆用力地往后面推去。弹簧(13)的作用在于使上把手(5)在无外力作用下呈上抬位置,便于人们下压放松后自动返回上抬位置。T型支铁(10)是俯着安装的,一只边脚嵌入J型刀架(1)身部内侧槽里,只能作上下滑动,确保T型支铁(10)在上下调节时,压轮(4)和尖刀(11)刀刃始终在两只滚柱(3)夹角的垂直面上,始终能纵向对着电缆的上部。T型支铁(14)的后端有一把尖刀(11)和一只调节旋钮(12),在压轮(4)紧紧压住电缆后,再旋转调节旋钮(12),将尖刀(11)刀刃纵向插入电缆外保护层里一定深度。当扳动上把手(5)将电缆往后方推移时,尖刀(11)刀刃顺势便将电缆的外保护层剖开。下把手(6)与J型刀架(1)的底部焊连接,一则起到扶正J型刀架(1)与电缆的相对位置,另一方面与上把手(5)形成一个相对的作用力,左手握住下把手(6),右手握住上把手(5)一压一抬,简单、方便地完成割剖电缆外保护层的程序。在图2所示的另一方案实施例中,它的结构是采用滚刀(16)代替压轮(4)和尖刀(11),T型支铁(10)改用∏形夹铁(15)。上下调节螺杆(7)与∏形夹铁(15)之间是哈夫(9)动配合连接。滚刀(16)安装在∏形夹铁(15)内与长轴(17)紧配合连接,长轴(17)的另一端穿过J型刀架(1)身部的槽缝由一只蝶形扳手(18)控制。保证∏形夹铁(15)与滚刀(16)只能作上下移动,滚刀(16)的刀刃面正好在两只滚柱(3)夹角的垂直面上。滚刀(16)的刀刃在顺时针方向旋转旋手(8)转动螺杆(7)时,纵向压入电缆的外保护层。而后转动蝶形扳手(18),通过长轴(17)带动滚刀(16)转动。滚刀(16)通过刀刃两侧面与电缆之间的磨擦力,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J型刀架、两只滚柱、旋手、螺杆、T型支铁、压轮、尖刀、上下扳手所组成的割剖电(光)缆的手工工具,其特征在于:两只滚柱横着竖向并排又两头向上形成110~140度夹角,压轮和尖刀刀刃的方向在两只滚柱夹角的垂直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J型刀架、两只滚柱、旋手、螺杆、T型支铁、压轮、尖刀、上下扳手所组成的割剖电(光)缆的手工工具,其特征在于两只滚柱横着竖向并排又两头向上形成110~140度夹角,压轮和尖刀刀刃的方向在两只滚柱夹角的垂直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剖电(光)缆的手工工具,其特征在于T型支铁与螺杆是哈夫式动配合连接,T型支铁一只边脚嵌入J型刀架身部的侧缝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剖电(光)缆的手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压轮和尖刀安装在T型支铁前后部,通过螺杆和旋手可以上下调节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剖电(光)缆的手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压轮表面有齿形结构,压轮与轮轴之间是内接齿啮式棘轮机构,上扳手与轮轴是紧配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英
申请(专利权)人:郭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