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15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缘与叠合柱的外侧连接;下垫块,所述下垫块与套筒连接,下垫块具有底板、立板以及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下配位部,所述下配位部包括设于底板上的第一凹槽以及设于立板上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本体的下侧配合,第二凹槽与弯折部的内侧配合;上垫块,所述上垫块具有顶板以及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上配位部,所述上配位部包括设于顶板底面上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本体的上侧配合;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底板和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效率高,不仅可以对笔直的梁钢筋进行固定,还能对具有弯折部的梁钢筋进行有效地固定,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高的实用性。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施工的
,具体而言,涉及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的施工和传统的混凝土施工相比,具有延性好、承压能力防火性和耐久性强的特点,目前已在许多高层建筑中得到使用。
[0003]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其施工工艺是施工控制的重点,而施工工艺中的一大重要环节是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
[0004]中国技术专利CN208618572U公开了钢管叠合柱与钢筋连接装置,该装置能够对梁钢筋进行固定,但是每个连接装置只能固定一个梁钢筋;中国技术专利CN107035003U公开了钢管叠合柱与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能够同时固定多个梁钢筋,但是只能对端部具有螺纹的钢筋进行固定。
[0005]但是现有的大部分梁钢筋的端部并不是笔直和具有螺纹的,而是具有弯折部。采用上述的连接装置不能有效地对这类具有弯折部的梁钢筋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装置不能有效和高效固定具有弯折部的梁钢筋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0008]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所述梁钢筋具有本体以及位于本体的端部的弯折部,连接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缘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外侧连接;下垫块,所述下垫块与套筒连接,下垫块具有底板、立板以及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下配位部,所述下配位部包括设于底板上的第一凹槽以及设于立板上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本体的下侧配合,第二凹槽与弯折部的内侧配合;上垫块,所述上垫块具有顶板以及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上配位部,所述上配位部包括设于顶板底面上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本体的上侧配合;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底板和顶板。
[0009]首先,本技术的连接结构使用时可以一次性对所需数量的多个梁钢筋进行固定,效率非常高,有助于缩短工期;其次,本技术的连接结构具有与弯折部配合的第二凹槽,使得连接结构与梁钢筋的配合面积大,显著提升固定效果。
[0010]进一步是,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顶板;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与底板紧固连接,第一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后与第一螺母连接。由此,操作方便,连接紧固,固定效果好。
[0011]进一步是,在每组下配位部和上配位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组件。由此,确保对
每个梁钢筋进行充分地固定。
[0012]进一步是,所述第一螺栓至少比第一通孔长至少2cm。由此,便于操作。
[0013]进一步是,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2cm。由此,有助于梁钢筋的预固定,便于在放置上垫块的过程中梁钢筋发生错位。
[0014]进一步是,所述上配位部还包括设于顶板的内侧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弯折部的外侧配合。由此,进一步提升与梁钢筋的配合面积,提升固定效果。
[0015]进一步是,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立板和顶板的第二连接组件。由此,提升上垫块和下垫块的连接强度。
[0016]进一步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顶板;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贯穿立板;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后与第二螺母连接。由此,操作方便,连接紧固,固定效果好。
[0017]可见,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不仅可以对笔直的梁钢筋进行固定,还能对具有弯折部的梁钢筋进行有效地固定,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但不构成对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中上垫块的立体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的正体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0028]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
[0029]110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20

梁钢筋,121

本体,122

弯折部,210

套筒, 220

垫块组件,300

下垫块,310

底板,320

立板,331

第一凹槽,332

第二凹槽,400

上垫块,410

顶板,421

第三凹槽,422

第四凹槽,510

第一通孔,520

第一螺栓,530

第一螺母,610

第二通孔,620

第三通孔,630

第二螺栓, 640

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在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0031]本说明书提供的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所述梁钢筋(120)具有本体(121)以及位于本体(121)的端部的弯折部(122),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套筒(210),所述套筒(210)的内缘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10)的外侧连接;下垫块(300),所述下垫块(300)与套筒(210)连接,下垫块(300)具有底板(310)、立板(320)以及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下配位部,所述下配位部包括设于底板(310)上的第一凹槽(331)以及设于立板(320)上的第二凹槽(332),第一凹槽(331)与本体(121)的下侧配合,第二凹槽(332)与弯折部(122)的内侧配合;上垫块(400),所述上垫块(400)具有顶板(410)以及至少两个间隔分布的上配位部,所述上配位部包括设于顶板(410)底面上的第三凹槽(421),所述第三凹槽(421)与本体(121)的上侧配合;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底板(310)和顶板(4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梁钢筋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通孔(510),所述第一通孔(510)贯穿顶板(410);第一螺栓(520),所述第一螺栓(520)的一端与底板(310)紧固连接,第一螺栓(5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雪萍刘一龙刘鑫陆波吴思杉尹超石伟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