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重型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启动时,为防止外部空气串流,发动机热量流失,最终导致水温攀升缓慢,需要对冷却模块进行良好密封,避免冷空气进入机舱内部而增加油耗延长热车时间,目前通过主动进气格栅实现。
[0003]主动进气格栅是通过控制格栅叶片的开合控制进气量和风阻的装置,现有的主动进气格栅需要整体安装,维修不方便,且空间利用率低,密封性能不好。
[0004]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现有的主动进气格栅需要整体安装,维修不方便,且空间利用率低,密封性能不好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包括第一主动进气格栅模块和第二主动进气格栅模块;
[0007]第一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动进气格栅模块和第二主动进气格栅模块;第一主动进气格栅模块设置于汽车面罩后部,第二主动进气格栅模块设置于保险杠支架处,且第一主动进气格栅模块设置于第二主动进气格栅模块上部;第一主动进气格栅模块和第二主动进气格栅模块均包括进气格栅框架;进气格栅框架上均设置有进气格栅叶片、进气格栅连杆机构、进气格栅软体和执行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格栅框架中部设置有纵向支撑梁,纵向支撑梁将进气格栅框架分为对称两部分,第一进气格栅单元和第二进气格栅单元;进气格栅叶片对称设置于第一进气格栅单元和第二进气格栅单元内,并沿着进气格栅框架纵向均匀分布;第一进气格栅单元和第二进气格栅单元通过安装孔设置于进气格栅框架内部;进气格栅连杆机构竖向设置于进气格栅框架中部,并与纵向支撑梁平行,执行器设置于进气格栅框架上端的中部,并设置于进气格栅连杆机构的正上部;执行器上设置有主动转轴,每个进气格栅叶片上设置有从动转轴,进气格栅连杆机构上设置有与主动转轴配合的第一转孔和与从动转轴配合的第二转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纵向设置的上下两片进气格栅叶片之间设置有进风间隙,各进风间隙形成与进气格栅框架垂直的导风通道;第一主动进气格栅模块和第二主动进气格栅模块的导风通道均呈矩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格栅软体采用TPV材料,设置于进气格栅框架外部;第一主动进气格栅模块的进气格栅软体朝向汽车面罩,并与汽车面罩贴合密封;第二主动进气格栅模块的进气格栅软体朝向保险杠支架,并与保险杠支架贴合密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主动进气格栅模块还包括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均匀分布于进气格栅软体上;第一主动进气格栅模块的进气格栅软体通过连接支架固定于汽车面罩上。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主动进气格栅模块的进气格栅叶片的数量为十二片,其中,第一进气格栅单元和第二进气格栅单元的进气格栅叶片分别为六片,且相互对称;第一进气格栅单元的进气格栅叶片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左格栅叶片、第二左格栅叶片、第三左格栅叶片、第四左格栅叶片、第五左格栅叶片以及第六左格栅叶片,且六个进气格栅叶片的进风间隙的间距相等;第一左格栅叶片、第二左格栅叶片以及第三左格栅叶片结构相同并两端对齐;第四左格栅叶片与第五左格栅叶片结构相同并两端对齐;第一左格栅叶片、第二左格栅叶片以及第三左格栅叶片长度小于第四左格栅叶片及第五左格栅叶片长度,并与第四左格栅叶片及第五左格栅叶片第一端对齐;第六左格栅叶片长度小于第四左格栅叶片及第五左格栅叶片长度,并与第四左格栅叶片及第五左格栅叶片第二端对齐;第二进气格栅单元的进气格栅叶片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右格栅叶片、第二右格栅叶
片、第三右格栅叶片、第四右格栅叶片、第五右格栅叶片以及第六右格栅叶片,且六个进气格栅叶片的进风间隙的间距相等;第一右格栅叶片、第二右格栅叶片以及第三右格栅叶片结构相同并两端对齐;第四右格栅叶片与第五右格栅叶片结构相同并两端对齐;第一右格栅叶片、第右左格栅叶片以及第右左格栅叶片长度小于第四右格栅叶片及第五右格栅叶片长度,并与第四右格栅叶片及第五右格栅叶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春鹏,徐明可,吴延巽,张莹,刘浩,秦敬震,王涛,丁惟云,刘国强,高发廷,孙佳玥,孙磊,朱宝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