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座式垂直起降分布式电推进变体无人攻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3746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尾座式垂直起降分布式电推进变体无人攻击机,包括机身,机身上设置有机翼和双垂尾,机翼上设置有分布式动力短舱,动力短舱内均设置有对独立、电源统一管理的分布式动力单元,机翼上还设置有梯形翼梢小翼,机身中部设置有机载设备舱和内置武器舱,机载设备舱前方设置有电池舱,机身后方在双垂尾和两端梯形翼梢小翼上均设置有八个高强度轮式起落架,梯形翼梢小翼与高强度轮式起落架融合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可靠,能源高效,高效费比,寿命高、可持续,提高了布局气动效率、延缓气流分离,提高巡航能力;攻防一体,对起降场地依赖性小,部署成本低,作战灵活性高,兼顾巡航经济性和攻击机动性,兼顾隐身性和敏捷性。兼顾隐身性和敏捷性。兼顾隐身性和敏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座式垂直起降分布式电推进变体无人攻击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尾座式垂直起降分布式电推进变体无人攻击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固定翼飞行器在起飞和降落时,需要相当长的跑道来实现。这不仅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机场,而且在战时,机场将成为敌军的首要攻击目标。一旦机场被破坏,即便是威力强大的B

2,F

22,也英雄无用武之地;而目前的伸缩机翼变体飞机,当机翼展开或伸缩后飞机重心位置及气动焦点随之改变,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变差。另外变形驱动大多选择液压驱动、螺旋丝杠驱动等形式,机构复杂,结构重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尾座式垂直起降分布式电推进变体无人攻击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尾座式垂直起降分布式电推进变体无人攻击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置有机翼和双垂尾,所述机翼采用变截面高升阻比后掠式的机翼,所述机翼上设置有分布式动力短舱,所述动力短舱内均设置有相对独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尾座式垂直起降分布式电推进变体无人攻击机,包括机身(5),所述机身(5)上设置有机翼(4)和双垂尾(1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4)采用变截面高升阻比后掠式的机翼(4),所述机翼(4)上设置有分布式动力短舱(6),所述动力短舱(6)内均设置有相对独立、电源统一管理的分布式动力单元,所述机翼(4)上还设置有梯形翼梢小翼(9),所述机身(5)中部设置有机载设备舱(7)和内置武器舱(8),所述机载设备舱(7)前方设置有电池舱,所述电池舱内设置有独立存储的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所述机载设备舱(7)采用与机身(5)高度融合的曲面设计,用高强度钛合金防弹板制成,内侧衬有防弹纤维板,所述内置武器舱(8)腹部为厚五十毫米的钛合金防弹板,所述机身(5)后方在双垂尾(15)和两端梯形翼梢小翼(9)上均设置有八个高强度轮式起落架(14),所述梯形翼梢小翼(9)与所述高强度轮式起落架(14)融合设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志勇杨佑绪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