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5124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的轨迹数据;获取交通信号灯信息;根据轨迹数据和交通信号灯信息,基于交通波模型,获取车辆到达路口时加入排队后更新的实时排队信息;构建动态规划模型;根据获取的动态规划模型,获取对应的最优相位绿灯时长;控制交通信号灯根据获取的对应状态阶段的最优相位绿灯时长进行交通信号指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提供了支持实时响应交通需求变化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同时满足常态化交通控制要求,在信号配时机制的基础上,分阶段优化分配绿灯相位时长,充分利用时空资源,保障路口整体运营效率最大化。保障路口整体运营效率最大化。保障路口整体运营效率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智能控制
,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道路环境下,交通出行需求受时间深度影响而波动幅度巨大,现有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由于不具备实时响应出行需求的能力,容易导致路口车辆在出行高峰时期拥堵,造成时空资源浪费,交通效率严重下降。随着城市开放道路环境下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落地,研发基于智能网联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以满足时变的交通出行需求成为解决交通拥堵与时空浪费问题的重要手段。
[0003]现有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要基于感应控制或有条件优先控制手段,提供有限场景下的路口通行服务,如公交优先通行服务,紧急情况下的特种车辆优先通行服务等。基于线圈感应、视频检测数据等脉冲数据,通过获取特定类型车辆到达路口的状态动态调整绿灯时长,尽可能保证车辆不停车通过路口,定向提升特定类型车辆的运行效率。然而这些手段一方面容易引起路口整体交通运行效率的下降,造成其他社会车辆运行效率损失,从而不能有效解决路口拥堵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的轨迹数据;获取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信息;根据到达车辆的轨迹数据和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信息,基于交通波模型,获取到达车辆加入排队后的排队更新信息;构建动态规划模型;根据获取的动态规划模型,获取对应状态阶段的最优相位绿灯时长;控制交通信号灯根据获取的对应状态阶段的最优相位绿灯时长进行交通信号指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到达车辆的轨迹数据和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信息,基于交通波模型,获取到达车辆加入排队后的排队更新信息”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当到达车辆通行方向的交通信号灯为红灯时,根据到达车辆的轨迹数据,基于交通波模型,获取到达车辆加入排队后排队更新信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到达车辆的轨迹数据和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信息,基于交通波模型,获取到达车辆加入排队后的排队更新信息”步骤,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当到达车辆通行方向的交通信号灯为绿灯时,获取到达车辆加入车队后该车队的最后一辆排队车的消散工况;根据到达车辆加入一车队后该车队的最后一辆排队车的消散工况以及到达车辆的轨迹数据,获取到达车辆加入排队后的排队更新信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到达车辆加入一车队后该车队的最后一辆排队车的消散工况以及到达车辆的轨迹数据,获取到达车辆加入排队后的排队更新信息”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当到达车辆加一车队后该车队的最后一辆排队车未消散时,根据到达车辆的轨迹数据,获取到达车辆加入排队后的排队更新信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到达车辆加入一车队后该车队的最后一辆排队车的消散工况以及到达车辆的轨迹数据,获取到达车辆加入排队后的排队更新信息”步骤,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当到达车辆加入交通波一车队该车队的最后一辆排队车消散时,获取到达车辆从跟随前车到加入排队需要的时间增量;根据获取的时间增量以及到达车辆轨迹数据,获取到达车辆加入排队后的排队更新信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环境下的自适应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书贤邱志军安德玺任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华砺智行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