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锚索结构与韧性提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509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锚索结构与韧性提升方法,该抗震锚索结构包括预应力锚索、内锚头和外锚头,预应力锚索在内锚头处弯曲形成弯曲部;内锚头包括减压耗能机构和承载钢板,弯曲部的两侧分别穿过承载钢板,减压耗能机构包括压力钢环和减压消能环,压力钢环内嵌在预应力锚索的弯曲部,压力钢环包括第一压力部、以及第二压力部,第二压力部与承载钢板抵接,减压消能环包括环形部,环形部分别向两侧对称延伸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压力钢环固定连接。本方案能够较大强震等动力作用下正常工作,维持预应力锚索原有预应力、不丧失锚固力,能抵抗一定程度的动力破坏作用、且在变形后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恢复能力,具备更好的抗震韧性。抗震韧性。抗震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锚索结构与韧性提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锚索
,具体涉及一种抗震锚索结构与韧性提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边坡治理工程中,锚杆、锚索、锚索+框架梁等支护措施成为了较为常见的治理形式,其采用的锁力措施基本都是刚性结构,允许发生的变形位移较小,形变恢复能力差,对动力破坏作用的抵抗能力较弱。如地震烈度较小的情形下,常规锚索能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效果,但是在强震等动力作用下,锚固岩体变形较大,常规预应力锚索难以继续限制其变形,此时锚索极易因锚索变形能力不足或瞬时冲击荷载作用下过载而被拉断,一旦失效便是永久失效,从而引发边坡失稳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较大强震等动力作用下正常工作,维持预应力锚索原有预应力、不丧失锚固力,能抵抗一定程度的动力破坏作用、且在变形后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恢复能力的抗震锚索结构与韧性提升方法。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抗震锚索结构,包括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锚索、以及分别位于所述预应力锚索长度方向两侧的内锚头和外锚头,所述预应力锚索在所述内锚头处弯曲并形成弯曲部;所述内锚头包括减压耗能机构和承载钢板,所述预应力锚索的弯曲部的两侧分别穿过所述承载钢板,所述减压耗能机构包括环形结构的压力钢环、以及位于所述压力钢环的环形结构内的减压消能环,所述压力钢环内嵌在所述预应力锚索的弯曲部,且所述压力钢环包括与所述预应力锚索的弯曲部的内侧壁接触的第一压力部、以及与所述预应力锚索的弯曲部的内侧壁分离的第二压力部,所述第二压力部与所述承载钢板抵接,所述减压消能环包括环形部,且所述环形部分别向两侧对称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所述压力钢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钢环的外侧壁上沿周向方向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预应力锚索的弯曲部的内侧壁嵌入所述限位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力钢环的固定连接点位于所述压力钢环的第一压力部和第二压力部的相接处,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承载钢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耗能机构在抗震响应中的总耗能为W:W=W1+W2式中:W1为变形耗能,W2为摩擦耗能;其中:W1=f1(R,h,t)式中:R为减压消能环中环形部的厚度,h为压力钢环的厚度,t为抗震响应时间;W2=f2(S,x,η,t)式中:S为预应力锚索的直径;x为压力钢环与预应力锚索接触面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峰夏万春唐宁张继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