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端子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97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端子总成,包括端子本体和固定构件。端子本体上具有锥形端头、螺杆端头和延伸臂。固定构件包括底板、限位件、盖板、第一弹性杆以及第二弹性杆。该铜端子总成结构紧凑,设计巧妙,端子本体采用两处接头,一处用于用电负载连接,另一处与充电头连接,用于给电源充电。且采用的延伸臂能够方便端子本体安装,提高稳定性,加工方便。同时固定构件能够快速的将端子本体固定,更换端子本体时不需要借助外部的工具便可以更换,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端子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连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铜端子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铜端子通常用于与电源连接,通过铜端子起到“桥梁”作用,输入或者输出。而一般情况下铜端子不需要更换,但是在一些条件比较苛刻的环境下,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更换,如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经常受到外界的振动或者铜端子长期更换电源的情况下导致铜端子与导线连接处出现松动。
[0003]CN208478453U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用的端子转换器,采用的是螺杆与电源连接,将其旋入内部,但是在长期使用时会导致螺纹滑丝,或者拧紧时整个端子的角度不对,实际转动之后的位置难以控制,在实际的使用中存在较大的不便。
[0004]CN112600034A公开了一种铜端子接入插座及具有该铜端子接入插座的开关柜,该铜端子在安装使用时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加工插座的难度较大,造成后期成本较高。
[0005]CN209526223U公开了一种铜端子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的结构零部件较多,组装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铜端子总成。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铜端子总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上具有锥形端头、螺杆端头和延伸臂;以及便于拆装端子本体的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构件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处通过铆钉固定在电源本体上,所述底板上具有向上隆起的梯形部,所述延伸臂置于所述梯形部下端;设置在底板一侧的限位件;设置在底板上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具有凸唇,另一端具有铰接座;通过限位件和盖板铰接连接的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一弹性杆与铰接座连接;以及铰接在底板上的第二弹性杆,所述第二弹性杆与凸唇接触。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延伸臂的两侧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梯形部的下端具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倾斜面与端子本体的连接处具有接触面。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延伸臂的中间具有倒锥孔,所述盖板的底部面上具有螺柱,所述螺柱上具有与倒锥孔配合的锥形体。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限位件上具有第一阻挡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二阻挡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为旋转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旋转对称设置。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弹性杆和第二弹性杆由形变部、扭曲部、接触部和旋转部组成,所述形变部与扭曲部垂直设置,所述扭曲部与凸唇和/或铰接座连接,所述形变部与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接触,所述形变部、扭曲部的连接处与第一阻挡部和/或第二阻挡部接触。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弹性杆和第二弹性杆的形变部上具有保持头,所述保持头与第一限位部和/或第二限位部接触。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限位件的中间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具有容纳铰接座的缺口。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盖板的两侧具有向底板方向延伸的翼部,所述翼部与延伸臂接触。
[0016]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这种铜端子总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铜端子总成结构紧凑,设计巧妙,端子本体采用两处接头,一处用于用电负载连接,另一处与充电头连接,用于给电源充电。且采用的延伸臂能够方便端子本体安装,提高稳定性,加工方便。同时固定构件能够快速的将端子本体固定,更换端子本体时不需要借助外部的工具便可以更换,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铜端子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固定构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端子本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固定构件俯视图;图5为图4中的A

A处剖面图;图6为图5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6中盖板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固定构件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中底板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2中的第一弹性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2中的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端子本体1、固定构件2、锥形端头3、螺杆端头4、延伸臂5、第一倾斜面6、第二倾斜面7、接触面8、倒锥孔9、底板10、限位件11、盖板12、第一弹性杆13、第二弹性杆14、梯形部15、凸唇16、铰接座17、活动室18、第一活动区域19、第二活动区域20、翼部21、螺柱22、锥形体23、第一阻挡部24、第一限位部25、第二阻挡部26、第二限位部27、铰接部28、形变部29、扭曲部30、接触部31、旋转部32、保持头33、凸起部34、缺口35、第三活动区域36、上边缘部37、下边缘部38、弯钩部39、弧形部40、外壁面4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如图1至1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这种铜端子总成,包括端子本体1和固定构件2,该端子
本体1是用于将电源与外部接电设备连接的导体,而固定构件2是将端子本体1固定在电源本体上,方便于端子本体1的更换和维护,将其从电源本体上拆下,在取下时不需要通过外部的工具便可以将端子本体1从电源本体上取下,方便了端子本体1的更换和维护,同时还能够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1]端子本体1上具有锥形端头3、螺杆端头4和延伸臂5,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螺纹杆的方式与电源本体连接,本申请中的延伸臂5方便固定,并且还能够提高整个端子本体1的稳定性,并且加工方便。
[0022]另外,在延伸臂5的两侧具有第一倾斜面6,底板10上梯形部15的下端具有与第一倾斜面6配合的第二倾斜面7。该第一倾斜面6和第二倾斜面7在安装时能够相互导向,并且安装之后还能够限制延伸臂5的位置,将整个端子本体1的位置固定。并且,在倾斜面与端子本体1的连接处具有接触面8,该接触面8是用于抵住梯形部15的外壁,与其接触之后能够实现端子本体1的位置与固定构件2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保证了盖板12能够顺利打开,也能够保证外部接电设备与端子本体1上的锥形端头3和螺杆端头4连接。
[0023]同时,延伸臂5的中间具有倒锥孔9,该倒锥孔9位于延伸臂5的中间,用于将延伸臂5安装在固定构件2的中间。同时该延伸臂5能够导电,能够与电源内部的导电体连通。
[0024]固定构件2便于拆装端子本体1,固定构件2包括底板10、限位件11、盖板12、第一弹性杆13和第二弹性杆14,底板10用于安装并支撑固定构件2,底板10的四角处通过铆钉固定在电源本体上,限位件11通过铆钉固定在底板10的一侧,盖板12设置在底板10上,第一弹性杆13通过限位件11和盖板12铰接连接,第二弹性杆14铰接在底板10上。底板10、限位件11和盖板12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0025]底板10上具有向上隆起的梯形部15,该梯形部15用于限制延伸臂5的位置,延伸臂5置于梯形部15下端。当端子本体1需要安装固定时,先将延伸臂5穿过梯形部15的下端置于底板10的下部。然后使得接触面8与梯形部15抵住。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上具有锥形端头、螺杆端头和延伸臂;以及便于拆装端子本体的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构件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处通过铆钉固定在电源本体上,所述底板上具有向上隆起的梯形部,所述延伸臂置于所述梯形部下端;设置在底板一侧的限位件;设置在底板上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具有凸唇,另一端具有铰接座;通过限位件和盖板铰接连接的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一弹性杆与铰接座连接;以及铰接在底板上的第二弹性杆,所述第二弹性杆与凸唇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的两侧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梯形部的下端具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端子本体的连接处具有接触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端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的中间具有倒锥孔,所述盖板的底部面上具有螺柱,所述螺柱上具有与倒锥孔配合的锥形体。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耀郭小群刘三元谢正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京九电源九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