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气设备的配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476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气设备的配电系统,其具有至少一汇流条(14)、多个适于接纳汇流条的一相应待插入部分的电气装置、以及一相对于汇流条自由的支承轨,所述汇流条可安装就位或予以拆卸,而所述电气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承轨。所述汇流条(14)在所述待插入部分处是连续的,每个所述电气装置适于在一空间内接纳所述汇流条,该空间从设置于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端孔口一直延伸到设置于另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端孔口,当所述电气装置形成一列排时,所述孔口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气设备的配电系统
为此,应当指出,在这样的配电系统一一其中使用一普通梳形汇 流条,该汇流条具有一些齿,这些齿沿等于l模数的间距有规则地分布; 并使用这样的电气装置,所述电气装置的上表面配有一用于接纳所述梳形 汇流条的一相应齿一一中,由宽度为0.5模数的一电气装置产生的偏移的 作用是处于该更狭小电气装置以外的所述电气装置孔不会再处在所述梳形汇流条的齿对面,除非为了进行补偿而插入宽度为0.5才莫数的一第二电 气装置。[18] 此外,汇流条和支承轨的连续特性允许自由地选择各个电气装置 的宽度,特别是在接线端子的位置及其数量方面没有限制。[19例如,可配设在上部分具有四个接线端子的电气装置,其中,某 些电气装置具有3模数的宽度,而其它电气装置具有4模数的宽度。[20应当指出,公知的是,尤其是美国专利申请NoJ346 777提出一 种配电系统,其具有一叠组三个连续的汇流条,这些汇流条固定在一板上, 该板具有 一 系列沿 一预定间距有规则地分布的孔,这些孔设置用于接纳电 气装置固定爪,这些爪在汇流条叠组的对面从电气装置朝后部凸起。[211 这种配电系统不具备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相同的灵活性,因为电 气装置的定位由布置在支承板上的一系列固定孔强制进行。此外,在该配 电系统中,安装和拆卸条件不太有利,因为连续的汇流条组固定在所述板 上。[22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具有支承轨和梳形汇流条的系统来说, 以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具有支承板和具有固定在所述支承板上的连续汇流 条的系统来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用配电系统可提供更有利的实施条 件。[23根据实施简单便捷的优选特征,当必须分配分别为单相和三相的 电源的每个电极时[24-每个所述电气装置适于接纳至少两个所述汇流条,所述汇流条 分别为 一第一汇流条,其被接纳在这样一空间中,该空间从设置于一主 表面中边缘上的一第一端孔口一直延伸到设置于另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 第一端孔口;和一第二汇流条,其被接纳在这样一空间中,该空间从设置 于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第二端孔口 一直延伸到设置于另 一主表面中边缘 上的一第二端孔口,所述电气装置在它们形成一所述列排时适于所述第一孔口沿一第一条线彼此对齐,并且所述第二孔口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条线 的一第二条线彼此对齐;以及[25-每个所述电气装置适于在这样一空间中接纳一第三汇流条,该 空间从设置于 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 一第三端孔口 一直延伸到设置于另 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第三端孔口 ,且每个所述电气装置适于在这样一空间中 接纳一第四汇流条,该空间从设置于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第四端孔口一 直延伸到设置于另 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第四端孔口 ,所述电气装置在它们形成所述列排时适于所述第三孔口沿一与所述第 一条线平行的第三条 线彼此对齐,且所述第四孔口沿一与所述第一条线平行的第四条线彼此对 齐。[261 根据其它优选特征,为了使所述汇流条板实施起来方便、简单和 节约起见[27-所述汇流条呈连续扁平带的形式; [28-所述汇流条具有一细长的纵向端部;[29-所述汇流条属于一汇流条板,所述汇流条板还具有一用绝缘材 料制成的基座,所述基座具有一槽,所述汇流条接合和固定在所述槽中;[30-所述汇流条板具有至少两个汇流条,所述基座在每对相邻两槽 之间具有一板,所述板将所述槽连接起来;[31-所述板具有恒定的宽度,从而所述基座将所述汇流条保持在一 位置,在该位置,这些汇流条两个两个地相面对且彼此平行;[321 -除了所述汇流条和所述槽之外,所述汇流条板不具有除所a 以外的任何元件;和/或331 当所述汇流条板安装就位在所述电气装置列排中时,所述基座 会抵靠着或紧邻该列排的电气装置的上表面。[34根据其它优选特征,为使每个电气装置适于接纳汇流条板的一相 应待插入部分的上部分或下部分实施起来简便起见[35-至少一所述电气装置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具有至少一狭窄的水 平孔口,且所述水平孔口沿左-右方向定向,并通到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的 所述空间;[36-所述水平孔口从一所述主表面延伸至另一所述主表面;37-所述水平孔口的宽度相同于所述汇流条的厚度;和/或 [38 一插入端子布置在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空间中,所述插 入端子具有一夹具,所述夹具具有两个侧面区段,所述两个侧面区段设置 用于夹紧所述汇流条,并相应地布置在所述水平孔口的两侧。 [39] 根据其它优选特征,为了相同的原因[40-所述端孔口狭窄且垂直定向;[41-所述端孔口的宽度类似于所述汇流条的厚度;和/或[42- 一插入端子布置在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空间中,所述插 入端子具有一夹具,所述夹具具有两个侧面区段,所述两个侧面区段设置 用于夹紧所述汇流条,并且分别布置在相对的两个端孔口中每一个的两侧。[431 根据其它优选特征,为了相同的原因[44-所述电气装置至少之一具有至少一隔间,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 的 一插入端子被固定在所述隔间中;[45-所述隔间仅通过所述端孔口和通过布置在所述上表面中或所 述下表面中的 一水平孔口朝外部敞开;[46-所述插入端子具有一块片,该插入端子借助所述块片被固定在 所述隔间中。[47根据其它优选特征,为了相同的原因[48]-所述电气装置至少之一具有至少一隔间,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一 滑块在所述隔间中沿前-后方向活动,所述滑块封围一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 的插入端子,所述滑块具有一用于该汇流条的通入孔,且具有至少两个不 同的工作位置分别为 一第一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通入 孔与设置于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第一端孔口以及与设置于另一主表面中 边缘上的 一第 一端孔口对齐,而所述隔间在设置于所述主表面中边缘上的 一第二端孔口和设置于所述另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第二端孔口之间具有 一空部;和一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通入孔与所述第 二孔口对齐,而所述隔间在所述第 一孔口之间具有 一 空部;[49-所述隔间在左面和右面由一壁限定, 一滑块引导肋从所述壁凸 起,所述肋沿前-后方向定向,相应的槽布置在所述滑块中;[50-所述肋设置在限定所述隔间的每个所述壁的边缘;[51-所述插入端子布置在所述滑块的一内腔中,所述内腔总体上具 有呈矩形型面的环状构形;[52-所述插入端子连接于一柔性导线的端部之一;[53i -所述柔性导线是一绞合线;[54-所述隔间在上部敞开;[55-所述隔间在上部由两个弯折部部分封闭;[56所述滑块具有至少一凹槽,所述凹槽允许插入一工具如一平头 螺丝刀,以使所述滑块移动;和/或[57-所述滑块在前部和在后部均有一所述凹槽。[58在本专利技术系统所具有的电气装置之一的一第 一优选实施方式中, 该电气装置具有[591 —隔间, 一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的插入端子被固定在所述隔间 中;以及[601 - —隔间,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一滑块在该隔间中活动,所述滑块 封围一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的插入端子,所述滑块具有一用于该汇流条的 通入孔,且安排有三个不同的工作位置,它们分别为 一最后面的位置、 一中间位置和一最前面的位置,且在所述最后面的位置,所述通入孔与分 别设置于一主表面中和另一主相(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两个相对的第一端 孔口对齐,而在所述中间位置,所述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电气设备的配电系统,所述配电系统具有:    -至少一汇流条,其用于水平地分配电源的一电极;    -多个电气装置,每个电气装置大体上呈平行六面体形状,具有两主表面(32)和一些侧表面(33-36),这些侧表面从一主表面延伸到另一主表面,每个所述电气装置的上部分或每个所述电气装置的下部分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的一相应的待插入部分;以及    -一支承轨(12;112;222;242;263,264;313,314),其设置用于被水平地布置,当所述电气装置固定在所述支承轨上时,这些电气装置适于形成一列排(13;113;223;243;265,266;315,316),在所述列排中这些电气装置并排地布置,所述支承轨和所述汇流条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是自由的,借此,所述汇流条可安装就位或予以拆卸,而所述电气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承轨,    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14;114)在所述待插入部分处是连续的;    每个所述电气装置适于在一空间内接纳所述汇流条(14;114),该空间从设置于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端孔口(52,53)一直延伸到设置于另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端孔口(52,53);    并且,所述电气装置适于:在它们形成一所述列排时,所述端孔口(52,53)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FR 2006-8-3 06532801. 用于电气设备的配电系统,所述配电系统具有 -至少一汇流条,其用于水平地分配电源的一电极;-多个电气装置,每个电气装置大体上呈平行六面体形状,具有两主 表面(32)和一些侧表面(33-36),这些侧表面从一主表面延伸到另一主 表面,每个所述电气装置的上部分或每个所述电气装置的下部分适于接纳 所述汇流条的一相应的待插入部分;以及画 一支承轨(12; 112; 222; 242; 263, 264; 313, 314),其设置用 于被水平地布置,当所述电气装置固定在所述支承轨上时,这些电气装置 适于形成一列排(13; 113; 223; 243; 265, 266; 315, 316),在所述列 排中这些电气装置并排地布置,所述支承轨和所述汇流条一个相对于另一 个是自由的,借此,所述汇流条可安装就位或予以拆卸,而所述电气装置 固定于所述支承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14; 114)在所述待插入部分处是连续的;每个所述电气装置适于在一空间内接纳所述汇流条(14; 114),该空 间从设置于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端孔口 (52, 53) —直延伸到设 置于另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端孔口 (52, 53);并且,所述电气装置适于在它们形成一所述列排时,所述端孔口(52, 53)对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气装置 (21-29; 121-131; 201; 224-233; 245-255; 267-283; 305; 320-339 )适于接纳至少两个所述汇流条(14; 114),所述汇流条分别为 一第一汇流 条,其被接纳在这样一空间中,该空间从设置于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 的一第一端孔口 (52) —直延伸到设置于另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 第一端孔口 (52);和一第二汇流条,其被接纳在这样一空间中,该空间 从设置于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第二端孔口 (53) —直延伸到设置 于另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第二端孔口 (53),所述电气装置在它们形成 一所述列排时适于所述第一孔口 (52)沿一第一条线彼此对齐,并且所 述第二孔口 (53)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条线的一第二条线彼此对齐。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气装置 (21-29; 121-131; 201; 224-233; 245-255; 267-283; 305; 320-339)适于在这样一空间中接纳一第三汇流条(114),该空间从设置于一主表面中 边缘上的一第三端孔口 (53) —直延伸到设置于另一主表面中边缘上的一 第三端孔口 (53),且每个所述电气装置适于在这样一空间中接纳一第四 汇流条,该空间从设置于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第四端孔口 (53) 一直延伸到设置于另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第四端孔口 (53),所 述电气装置在它们形成所述列排时适于所述第三孔口 (53)沿一与所述 第一条线平行的第三条线彼此对齐,且所述第四孔口 (53)沿一与所述第 一条线平行的第四条线彼此对齐。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 条(14; 114)呈连续扁平带的形式。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14; 114) 具有一细长的纵向端部。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14; 114)属于一汇流条板(11; 111; 221; 241; 261, 262; 311, 312),所 述汇流条板还具有一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基座(15; 115),所述基座具有一 槽(16; 116),所述汇流条(14; 114)接合和固定在所述槽中。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板(ll; 111; 221; 241; 261, 262; 311, 312)具有至少两个汇流条(14; 114),所述 基座(15; 115)在每对相邻两槽(16; 116)之间具有一板(17; 117), 所述板将所述槽连接起来。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i^ai(17; 117)具 有恒定的宽度,从而所述基座(15; 115)将所述汇流条(14; 114)保持 在一位置,在该位置,这些汇流条两个两个地相面对且彼此平行。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汇流射14; 114)和所述槽(16; 116)之外,所述汇流条板(ll; 111; 221; 241; 261, 262; 311, 312)不具有除所述板(17; 117)以外的任何元件。10. 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汇流条板(ll; 111; 221; 241; 261, 262; 311, 312)安装就位在所述电 气装置列排(13; 113; 223; 243; 265, 266; 315, 316)中时,所述基座 (15; 115)会抵靠着或紧邻该列排的电气装置的上表面。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 所述电气装置(21-29; 121-131; 201; 224-233; 245-255; 267-283; 305; 320-339)的上表面(36)或下表面(34 )具有至少一狭窄的水平孔口 (42, 43; 62-65; 66; 208-211; 340-343; 360-363),且所述水平孔口沿左画右 方向定向,并通到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14; 114)的所述空间。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孔口 (42, 43; 62-65; 66; 208-211; 340-343; 360-363)从一个所述主表面(32)延 伸到另一个所述主表面(32)。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孔口 (42, 43; 62-65; 66; 208-211; 340-343; 360-363)的宽度类似于所述汇流条(14; 114)的厚度。14.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插 入端子(44)布置在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14; 114)的所述空间中,所述 插入端子(44)具有一夹具(45),所述夹具具有两个侧面区段(50A, 50B),所述两个侧面区段设置用于夹紧所述汇流条(14; 114),并相应 地布置在所述水平孔口 (42, 43; 62-65; 66; 208-211; 340-343; 360-363) 的两侧。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 孔口 (52, 53)狭窄且垂直定向。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孔口 (52, 53) 的宽度类似于所述汇流条(14; 114)的厚度。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插入端子(44 ) 布置在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14; 114)的所述空间中,所述插入端子(44) 具有一夹具U5),所述夹具具有两个侧面区段(50A, 50B),所述两个 侧面区段设置用于夹紧所述汇流条(14; 114),并且分别布置在相对的两 个端孔口 (52, 53)中每一个的两侧。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气装置(21-24, 26, 27, 29; 122-127; 201; 226-229; 246-251; 268-273, 278-280; 322-328, 333-336)至少之一具有至少一隔间(71; 297),适于 接纳所述汇流条(14; 114)的一插入端子(44)被固定在所述隔间中。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间(71; 297) 仅通过所述端孔口 (52)和通过布置在所述上表面(36)中或所述下表面(34)中的一水平孔口 (42)朝外部敞开。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端子 (44 )具有一块片(47),该插入端子借助所述块片被固定在所述隔间(71;297)中。21. 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气装置(22, 23, 25-29; 121-131; 224-233; 245-255; 267-283; 305; 321, 323-332, 334-339 )至少之一具有至少一隔间(69, 80; 169A, 169B, 169C, 169D; 295; 306),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一滑块(54, 68; 168; 296; 307) 在所述隔间中沿前-后方向活动,所述滑块封围一适于接纳所述汇流条(14; 114)的插入端子(44),所述滑块(54, 68; 168; 296; 307)具有一用 于该汇流条的通入孔(43, 66),且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工作位置分别为 一第一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通入孔(43, 66)与设置于 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第一端孔口 (53)以及与设置于另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第一端孔口 (53)对齐,而所述隔间(69, 80; 169A, 169B, 169C, 169D; 295; 306)在设置于所述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 一第二端孔口 (53)和设置于所述另一主表面(32)中边缘上的一第二端 孔口 (53)之间具有一空部;和一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所述通入孔(43, 66)与所述第二孔口 (53)对齐,而所述隔间(69, 80; 169A, 169B, 169C, 169D; 295; 306)在所述第一孔口 (53)之间具有 一空部。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间(69, 80; 169A, 169B, 169C, 169D; 295; 306)在左面和右面由一壁限定, 一滑 块(54)引导肋(82)从所述壁凸起,所述肋沿前-后方向定向,相应的槽 布置在所述滑块(54 )中。23. 根据权利要求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安蒂科B普约尔G布特卢T比扎里F德勒斯
申请(专利权)人:罗格朗法国公司罗格朗SNC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