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刻线式螺纹深度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909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22
一种刻线式螺纹深度规,包括通端轴、手柄、止端轴、内圈、滑套、隔套、螺母、两个轴承和挡圈,通端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轴承,两个轴承设置在内圈内,两个轴承的外壁贴设在内圈的内壁上,通端轴上设置有第一轴肩和第二轴肩,螺母和挡圈均设置在内圈和第二轴肩之间,螺母套设在通端轴上并与通端轴固定连接,挡圈套设在通端轴上,挡圈设置在内圈与螺母之间,螺母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二轴肩和挡圈上,内圈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一轴肩和挡圈上,通端轴和止端轴分别设置在手柄的两端,内圈上设置有副游标尺读数,滑套上设置用于查看内圈的可视窗,可视窗的一侧设置有主标尺读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测量准确的优点。性能稳定、测量准确的优点。性能稳定、测量准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刻线式螺纹深度规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刻线式螺纹深度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机械制造的快速发展,对生产产品的检测精度、检测效率等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螺纹孔深度检测更是越来越频繁。由于机械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刀具崩刃均会造成螺纹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螺纹深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螺纹加工深度不够时,将严重导致装机质量。目前,在现场检测螺纹孔深度很不方便,读取数值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刻线式螺纹深度规。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刻线式螺纹深度规,包括通端轴、手柄、止端轴、内圈、滑套、隔套、螺母、两个轴承和挡圈,所述通端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轴承,所述两个轴承设置在内圈内,两个轴承的外壁贴设在内圈的内壁上,所述通端轴上设置有第一轴肩和第二轴肩,所述螺母和挡圈均设置在内圈和第二轴肩之间,所述螺母套设在通端轴上并与通端轴固定连接,所述挡圈套设在通端轴上,挡圈设置在内圈与螺母之间,所述螺母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二轴肩和挡圈上,所述内圈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一轴肩和挡圈上,所述通端轴和止端轴分别设置在手柄的两端,所述通端轴靠近螺母的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止端轴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手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止端轴与手柄螺纹连接,所述滑套套设在内圈上,所述滑套呈管状,滑套一侧内壁向轴线方向外凸形成平面壁,所述内圈呈管状,内圈一侧外壁向轴向方向内凹形成平面壁,所述内圈上设置有副游标尺读数,所述滑套上设置用于查看内圈的可视窗,所述可视窗的一侧设置有主标尺读数。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轴承对称设置在内圈两端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呈管状,所述通端轴靠近手柄的一端穿设在手柄中。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刻线式螺纹深度规,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测量准确的优点。通过旋转滑套可以解决螺纹拧入后读数位置不方便的问题,提高读数的可操作性。同时采用主、副标尺设计,能够有效读取螺纹深度,精度可靠、测量快速。通过采用主、副标尺,可以适应螺纹不同深度的测量,增加其使用的柔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技术的滑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本技术的内圈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刻线式螺纹深度规,包括通端轴1、手柄2、止端轴3、内圈4、滑套5、隔套6、螺母7、两个轴承8和挡圈11,所述通端轴1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轴承8,所述两个轴承8设置在内圈4内,两个轴承8的外壁贴设在内圈4的内壁上,所述通端轴1上设置有第一轴肩9和第二轴肩10,所述螺母7和挡圈11均设置在内圈4和第二轴肩10之间,所述螺母7套设在通端轴1上并与通端轴1固定连接,所述挡圈11套设在通端轴1上,挡圈11设置在内圈4与螺母7之间,所述螺母7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二轴肩10和挡圈11上,所述内圈4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一轴肩9和挡圈11上,所述通端轴1和止端轴3分别设置在手柄2的两端,所述通端轴1靠近螺母7的一端与手柄2固定连接,所述止端轴3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手柄2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止端轴3与手柄2螺纹连接,所述滑套5套设在内圈4上,所述滑套5呈管状,滑套5一侧内壁向轴线方向外凸形成平面壁,所述内圈4呈管状,内圈4一侧外壁向轴向方向内凹形成平面壁,所述内圈4上设置有副游标尺读数,所述滑套5上设置用于查看内圈4的可视窗,所述可视窗的一侧设置有主标尺读数。滑套5可与内圈4发生轴向的相对位移,滑套5与内圈4不能发生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移。
[0014]所述两个轴承8对称设置在内圈4两端内。
[0015]所述手柄2呈管状,所述通端轴1靠近手柄2的一端穿设在手柄2中。
[0016]本技术使用时,将滑套5远离手柄2的一端的端面抵在待测工件端面上,使通端轴1伸入工件的螺纹孔内,转动手柄2带动通端轴1移动,从而使通端轴1的端部抵在螺纹孔最深处,此时在第一轴肩9和第二轴肩10的夹设作用下,内圈4、隔套6、螺母7、两个轴承8和挡圈11也随通端轴1向螺纹孔方向移动。通端轴1的端部抵在螺纹孔最深处时,观察副游标尺读数的刻度线与主标尺读数刻度线相对应的情况,找到副游标尺读数的刻度线与主标尺读数刻度线相重合的那条线,然后将主标尺读数加上副游标尺读数即为通端轴1移动的位移距离,也即为所检测螺纹孔的深度。
[0017]当进行读数时,沿圆周方向转动滑套5,使滑套5上的可视窗对着操作者,便于读数。
[0018]上述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刻线式螺纹深度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端轴(1)、手柄(2)、止端轴(3)、内圈(4)、滑套(5)、隔套(6)、螺母(7)、两个轴承(8)和挡圈(11),所述通端轴(1)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轴承(8),所述两个轴承(8)设置在内圈(4)内,两个轴承(8)的外壁贴设在内圈(4)的内壁上,所述通端轴(1)上设置有第一轴肩(9)和第二轴肩(10),所述螺母(7)和挡圈(11)均设置在内圈(4)和第二轴肩(10)之间,所述螺母(7)套设在通端轴(1)上并与通端轴(1)固定连接,所述挡圈(11)套设在通端轴(1)上,挡圈(11)设置在内圈(4)与螺母(7)之间,所述螺母(7)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二轴肩(10)和挡圈(11)上,所述内圈(4)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一轴肩(9)和挡圈(11)上,所述通端轴(1)和止端轴(3)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泾朱纪成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四纬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