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稳定移动的轮胎门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53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稳定移动的轮胎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电动葫芦、两组支腿结构、地梁与大车行走机构,每组支腿结构均包括两根支腿,每组支腿结构的两根支腿顶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梁,加强梁与地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架结构,支架结构内侧均设置有夹持装置,每组夹持装置均包括滑块,滑块内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缓冲架,缓冲架远离滑块的一侧开口且缓冲架该侧开口内固定连接有两根第一导向杆,每根第一导向杆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每根第一导向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限位块,两根第一导向杆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第一滑板内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推杆端固定连接有夹持臂,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带动钢卷移动时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稳定移动的轮胎门式起重机


[0001]本技术属于起重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稳定移动的轮胎门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轮胎门式起重机在起吊钢卷时,通常是利用两组电动葫芦进行起吊,具体的,钢卷为具有中心孔的卷状结构,在起吊钢卷时,两组电动葫芦的吊钩分别与位于钢卷两端的吊绳挂接,然后两组电动葫芦同步运行即收放钢丝绳以带动钢卷升降,但这样当轮胎门式起重机带动钢卷移动时,在移动过程中,由于钢丝绳的晃动会造成钢卷左右摆动或者前后摆动,若钢卷摆动幅度过大将存在钢卷掉落的风险,从而造成现有轮胎门式起重机在带动钢卷移动的过程中稳定性差,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稳定移动的轮胎门式起重机,解决现有轮胎门式起重机在带动钢卷移动的过程中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稳定移动的轮胎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所述主梁上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且能够沿主梁移动的电动葫芦,主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支腿结构,两组支腿结构相对设置,每组支腿结构底部均设置有地梁,所述地梁两端均安装有可转向的大车行走机构,所述大车行走机构均包括车轮架、轮胎式车轮、转向组件与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支腿结构均包括两根倾斜相对分布的支腿,每根支腿两端分别与主梁、地梁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组支腿结构的两根支腿顶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与地梁平行设置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与地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内侧均设置有与支架结构滑动连接的夹持装置,两组夹持装置相对分布,每组夹持装置均包括与支架结构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内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缓冲架,所述缓冲架与滑块之间通过连接螺栓相连接,缓冲架远离滑块的一侧开口且缓冲架该侧开口内固定连接有两根水平相对分布的第一导向杆,每根第一导向杆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且每根第一导向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限位块,两根第一导向杆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两侧分别套设在位于缓冲弹簧与限位块之间的第一导向杆上,第一滑板内侧固定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端固定连接有呈C型结构的夹持臂。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臂包括与电动推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远离电动推杆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倾斜相对分布的第二夹持臂形成C型结构,所述第二夹持臂靠近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第一夹持臂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副相连接,且两个第二夹持臂该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夹持臂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竖直分布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与加强梁、地梁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与支撑板平行设置的滑道,所述滑道顶端位于支
撑板顶端下方,滑道内固定连接有与滑道平行设置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套设且滑动连接所述滑块。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竖直相对分布且与支撑板垂直的导向板,所述滑块外侧穿过滑道后位于两块导向板之间,且滑块该侧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的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四角分别转动连接有与导向板相抵接的导向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外侧与地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倾斜分布的加强杆。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在现有轮胎门式起重机的基础上,通过在每组支腿结构的两根支腿之间设置加强梁,并在加强梁与地梁之间设置支架结构,在支架结构内侧均设置夹持装置,当电动葫芦带动钢卷起吊至一定高度后,即夹持装置的夹持臂与钢卷中心孔处于同一条轴线时,夹持装置的夹持臂在电动推杆的带动下可以插入钢卷的中心孔内并与钢卷内壁抵接以抵紧钢卷,这样就能够限制钢卷的前后摆动幅度;当钢卷左右摆动时,由于夹持臂抵紧钢卷,故夹持臂与电动推杆将会随着钢卷一起移动并带动第一滑板压缩缓冲弹簧具有缓冲作用,当缓冲弹簧压缩到位后,此时,另一组夹持装置的夹持臂仍位于钢卷的中心孔内,这样当钢卷反方向摆动时将会压缩另一组夹持装置的缓冲弹簧,从而能够限制钢卷的左右摆动幅度,总的来说,使用本技术能够提高带动钢卷移动时的稳定性;此外,夹持装置与支架结构滑动连接,这样当电动葫芦带动钢卷升降时,夹持装置能够随着钢卷一起升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图3中部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夹持装置;11、滑块;111、第二滑板;112、导向轮;12、缓冲架;13、连接螺栓;14、第一导向杆;15、缓冲弹簧;16、限位块;17、第一滑板;18、电动推杆;19、夹持臂;191、第一夹持臂;192、第二夹持臂;193、锁紧螺栓;194、锁紧螺母;2、支架结构;21、支撑板;22、滑道;23、第二导向杆;24、导向板;25、加强杆;3、主梁;4、电动葫芦;5、地梁;6、大车行走机构;61、车轮架;62、轮胎式车轮;63、转向组件;64、驱动组件;7、支腿;8、加强梁;9、钢卷。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稳定移动的轮胎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3,主梁3上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且能够沿主梁3移动的电动葫芦4,主梁3的两端均设置有支腿结构,两组支腿结构相对设置,每组支腿结构底部均设置有地梁5,地梁5两端均安装有可转向的大车行走机构6,大车行走机构6均包括车轮架61、轮胎式车轮62、转向组件63与驱动组件64,转向组件63可以为电动推杆或液压油缸,大车行走机构6可实现转向的具体方式
为现有技术,此外不再赘述;每组支腿结构均包括两根倾斜相对分布的支腿7,每根支腿7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法兰与螺栓与主梁3、地梁5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组支腿结构的两根支腿7顶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与地梁5平行设置的加强梁8,加强梁8与地梁5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的支架结构2,支架结构2内侧均设置有与支架结构2滑动连接的夹持装置1,夹持装置1能够沿支架结构2在竖直方向上滑动,两组夹持装置1相对分布,每组夹持装置1均包括与支架结构2滑动连接的滑块11,滑块11内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缓冲架12,缓冲架12与滑块11之间通过水平分布的连接螺栓13相连接,缓冲架12远离滑块11的一侧开口且缓冲架12该侧开口内固定连接有两根水平相对分布的第一导向杆14,每根第一导向杆14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15,且每根第一导向杆14的自由端均设置有限位块16,两根第一导向杆14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17,第一滑板17两侧分别套设在位于缓冲弹簧15与限位块16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稳定移动的轮胎门式起重机,包括主梁,所述主梁上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且能够沿主梁移动的电动葫芦,主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支腿结构,两组支腿结构相对设置,每组支腿结构底部均设置有地梁,所述地梁两端均安装有可转向的大车行走机构,所述大车行走机构均包括车轮架、轮胎式车轮、转向组件与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支腿结构均包括两根倾斜相对分布的支腿,每根支腿两端分别与主梁、地梁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组支腿结构的两根支腿顶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与地梁平行设置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与地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竖直分布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内侧均设置有与支架结构滑动连接的夹持装置,两组夹持装置相对分布,每组夹持装置均包括与支架结构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内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缓冲架,所述缓冲架与滑块之间通过连接螺栓相连接,缓冲架远离滑块的一侧开口且缓冲架该侧开口内固定连接有两根水平相对分布的第一导向杆,每根第一导向杆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且每根第一导向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限位块,两根第一导向杆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两侧分别套设在位于缓冲弹簧与限位块之间的第一导向杆上,第一滑板内侧固定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端固定连接有呈C型结构的夹持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卓付国涛秦婷秦国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原奥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