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橡胶制线缆的端部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17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橡胶制线缆的端部连接组件,所述端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适于通过注塑成型套接于所述橡胶制线缆的端部处;管状中间件,所述管状中间件适于在所述连接部件注塑成型之前套设于所述橡胶制线缆的端部处,并且在所述橡胶制线缆的表面形成周向分布的附着面,以增加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橡胶制线缆之间的附着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端部连接组件,在不改变现有橡胶制线缆的结构的前提下,可以限制连接部件与橡胶制线缆之间沿轴向的相对位移,并且不会对橡胶制线缆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充电插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充电插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充电插头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橡胶制线缆的端部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头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橡胶制线缆相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橡胶制线缆的端部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头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橡胶件,例如橡胶制线缆在其两端的连接处由于反复受力容易形成撕裂,因此,在橡胶制线缆反复受力的两端设置带槽的连接部件,从而保护线缆。通常连接部件也是橡胶材质,但根据具体需求,连接部件的橡胶和橡胶制线缆的橡胶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而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橡胶之间的附着力不佳。相关技术中,通过注塑成型加工的连接部件和橡胶制线缆之间会发生相对位移而松动。进一步地,可能会造成两者的分离,从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方案。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橡胶制线缆的端部连接组件,所述端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适于通过注塑成型套接于所述橡胶制线缆的端部处;管状中间件,所述管状中间件适于在所述连接部件注塑成型之前套设于所述橡胶制线缆的端部处,并且在所述橡胶制线缆的表面形成周向分布的附着面,以增加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橡胶制线缆之间的附着力。
[0004]可选地,所述管状中间件经管状结构沿所述橡胶制线缆的轴向套设于所述端部处,并且被施加径向向内的压力后形成,所述端部处的橡胶制线缆经由所述管状中间件压紧形成周向分布的凹部,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凹部处形成周向分布的突起。
[0005]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件为橡胶材质,并且其与所述橡胶制线缆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0006]可选地,所述管状结构的管壁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以形成开式管状结构,当所述开式管状结构套设于所述橡胶制线缆并且被施加径向向内的压力后,所述开口闭合形成闭式管状中间件。
[0007]可选地,所述凹部的底面为弧形面、平面和折面中的至少一者。
[0008]可选地,所述凹部的最大深度设置为0.3毫米到1.4毫米范围内。
[0009]可选地,所述凹部的最大深度设置为0.4毫米到1.0毫米范围内。
[0010]可选地,所述管状中间件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所述连接部件的轴向长度。
[0011]可选地,所述管状中间件为金属材质。
[0012]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插头组件,用于车辆充电,所述充电插头组件包括:橡胶制线缆和上述的至少一个用于橡胶制线缆的端部连接组件;以及充电插头和充电盒,所述充电插头和/或所述充电盒与所述端部连接组件密封连接。
[0013]本技术的端部连接组件,在不改变现有橡胶制线缆的结构的前提下,可以限制连接部件与橡胶制线缆之间沿轴向的相对位移,并且不会对橡胶制线缆造成损坏。另外,通过对施压前的开式管状结构尺寸的精确设置,使得开口经施压后正好闭合。
附图说明
[0014]以下,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各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附图中:
[0015]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插头组件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0016]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开式管状结构的截面图;以及
[0017]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闭式管状中间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中,术语“和/或”旨在涵盖所列元素的所有可能组合和子组合,包括单独列出的元素中的任何一个、任何子组合或所有元素,而不必排除其他元素。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元素而不意图限定这些元素的位置关系、时序关系或重要性关系,这种术语只是用于区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
[0020]在本技术中,短语“......、......和......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涵盖所列出的元素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包括单独列出的元素中的任何一者、任何子组合或所有元素,而不必排除任何其他元素,并且也不必需要所有元素。
[0021]在本技术中,“端部处”表示的是范围,而不指向某一特定的部分。例如,可以表示在两端的邻近处。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管状中间件在所述连接部件注塑成型之前套设于橡胶制线缆的端部处,并且在橡胶制线缆的表面形成周向分布的附着面,从而增加连接部件和橡胶制线缆之间的附着力。
[0023]结合图1至图3所示,作为橡胶件的一种示例,橡胶制线缆100由橡胶材料制成,其两端连接有充电插头(例如充电枪)和充电盒以形成电动车辆的充电插头组件。为了密封性,设有槽202的连接部件200设置成与橡胶制线缆100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的橡胶材质,并且连接部件200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与橡胶制线缆100的端部102处固定连接。图1中的橡胶制线缆100的端部102处周向形成凹部104。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流体态的橡胶填充该凹部104形成了连接部件200的沿周向向内延伸的突起204。该突起204与凹部104配合,在橡胶制线缆的轴向(X方向)上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具体地,当连接部件200与橡胶制线缆100之间沿轴向具有相对位移的倾向时,连接部件200的突起204由于嵌入在橡胶制线缆100的凹部104内而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移。
[0024]橡胶制线缆100的凹部104的形成包括多种方式。优选地,使用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开式管状结构经由施力后形成的闭式管状中间件来限定出凹部。下文将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不损坏橡胶制线缆,应保持闭式管状中间件400与橡胶制线缆100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大,因此可以沿轴向增大闭式管状中间件400的长度,或者增加闭式管状中间件400的内表面404(见图3)在周向方向上与橡胶制线缆的接触面积。例如,结合图1和图3所示,闭式管状中间件400设置为空心的正六棱柱形状,其沿轴向的长度设置大约为10.0毫米,并具有与橡胶制线缆100接触的六个平面组成的内表面404。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状中间件沿轴向的长度设置为3.0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内,或者4.0毫米至10.0毫米的范围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管状中间件沿轴向的长度设置为大于10.0毫米,但不超过连接部
件的轴向长度。
[0025]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开式管状结构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闭式管状中间件的截面图。该开式管状结构300为金属材质,且具有外表面302和内表面304,两者之间形成厚度t。金属材质在施压变形后能够保持形状。开口306示意性地设置于图中的管壁上并沿轴向贯穿。在图示实施例中,开式管状结构300的外径φ1设置为14.2毫米,并且内径φ2设置为12.6毫米,而橡胶制线缆的直径φ设置为13.5毫米。应当理解的是,图1至图3不是比例图,仅仅作为示意。因为橡胶制线缆的直径φ(13.5毫米)大于开式管状结构300的内径φ2(12.6毫米),所以需要通过扩张该开口306以增大该开式管状结构300的横截面积,从而使得该开式管状结构300套设于橡胶制线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橡胶制线缆的端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适于通过注塑成型套接于所述橡胶制线缆的端部处;管状中间件,所述管状中间件适于在所述连接部件注塑成型之前套设于所述橡胶制线缆的端部处,并且在所述橡胶制线缆的表面形成周向分布的附着面,以增加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橡胶制线缆之间的附着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中间件经管状结构沿所述橡胶制线缆的轴向套设于所述端部处,并且被施加径向向内的压力后形成,所述端部处的橡胶制线缆经由所述管状中间件压紧形成周向分布的凹部,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凹部处形成周向分布的突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为橡胶材质,并且其与所述橡胶制线缆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管壁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以形成开式管状结构,当所述开式管状结构套设于所述橡胶制线缆并且被施加径向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友天张培智庞博王丽荣
申请(专利权)人: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