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驱动控制电路的张力传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986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智能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驱动控制电路的张力传感机构,包括张力传感器、处理器、驱动电路、PWM电路和运算放大电路,张力传感器通过运算放大电路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通过PWM电路、驱动电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运算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9和第二电阻R10,第一电阻R9的一端与芯片AR1的2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入芯片AR1的1引脚后与处理器的42引脚连接,第二电阻R10的一端与芯片AR1的2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驱动电机过度转动带来的累计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驱动控制电路的张力传感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智能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驱动控制电路的张力传感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或使用带状、条状和线状材料时,通常需要使用磁粉作为卷芯,通过若干卷辊将上述材料进行收卷或放卷,以放卷过程为例,由于卷径会不断的减小,而牵引力通常大小不变,当卷径变小时,材料于卷辊之间的摩擦力变小,当摩擦力小于牵引力时,沿牵引力方向产生加速度,使得收卷速度变快,但是,磁粉的放卷速度通常是固定的,当收卷速度大于放卷速度时,会导致材料的厚度不均、产生褶皱甚至被拉断,因此,需要实时控制磁粉和卷辊的速度一致,才能使得材料被均匀的收卷或放卷。
[0003]目前使用悬臂式张力传感器来进行控制,悬臂式张力传感器的一侧固定,卷材自传感器上通过时,传感器检测表面受到的压力来判断其与牵引力之间的矢量和,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磁粉的旋转速度,单侧固定的悬臂式张力传感器在使用时,当其长度较大时,远离固定端处由于重力作用会产生变形,从而产生较大的圆跳动,此跳动不仅会导致传感器在实际工作中发生数据波动,还会使材料在放卷和收卷过程中向较低的位置移动,导致结果准确度较低,影响放卷和收卷的工作精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驱动控制电路的张力传感机构,包括张力传感器、处理器、驱动电路、PWM电路和运算放大电路,张力传感器通过运算放大电路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通过PWM电路、驱动电路与驱动电机连接;
[0005]所述运算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9和第二电阻R10,第一电阻R9的一端与芯片AR1的2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入芯片AR1的1引脚后与处理器的42引脚连接,第二电阻R10的一端与芯片AR1的2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0006]进一步地,所述PWM电路包括信号接入端口PB5,第一配置电阻R6、第二配置电阻R7、第三配置电阻R8和第四配置电阻R12,第一配置N型MOS管Q2和第一二极管D6,第一配置电阻R6的一端与接入端口PB5连接,另一端与第四配置电阻R12并联后与第一配置N型MOS管Q2的1引脚相接,第四配置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配置电阻R7、第三配置电阻R8和第一二极管D6并联后,一端与第一配置N型MOS管Q2的2引脚相接,第二配置电阻R7和第三配置电阻R8另外一端接入连接器J3的1引脚,第一二极管D6另一端与连接器J3的2引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13、第二配置NPN型三极管Q3、第四电阻R14,第五电阻R2、第三配置NPN型三极管Q4、第六电阻R1;第三配置NPN型三极管Q4的C端串联第三电阻R13后和驱动电机的1引脚连接,E端接地,B端与第四电阻R14串联后与处理器的19引脚连接;第二配置NPN型三极管Q3的C端串联第六电阻R1后和驱动电机的2引脚连接,E端接地,B端与第五电阻R2串联后与处理器的21引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AR1芯片选用型号为LM358的芯片。
[0009]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张力传感器采集生产设备中的信号并通过运算放大电路放大后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通过PWM电路处理后将脉冲信号通过驱动电路发送到驱动电机,控制驱动电机转动,从而改变张力,张力改变后张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电压信号)发生变化并传递至运算放大电路,处理器中设置有比较器,比较器比较所接受到的电压信号,当张力传感器输入的信号与比较电压信号的差值小于控制精度值时,输出脉冲数为零,从而使得驱动电机产生的牵引力与摩擦力的矢量和为零,材料能够匀速运行,本技术的控制准确度较搞,能够提高放卷和收卷的工作精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中带有驱动控制电路的张力传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运算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PWM电路的电路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中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0015]其中,1

张力传感器,2

处理器,3

驱动电机,51

运算放大电路,52

PWM电路,53

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和应用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技术,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技术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0017]参见图1所示,一种带有驱动控制电路的张力传感机构,包括张力传感器1、处理器2、驱动电路53、PWM电路52和运算放大电路51,张力传感器1通过运算放大电路51与处理器2连接,处理器2通过PWM电路52、驱动电路54与驱动电机3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3的旋转方向和转速。
[0018]参见图2所示,运算放大电路51包括第一电阻R9和第二电阻R10,第一电阻R9的一端与芯片AR1的2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入芯片AR1的1引脚后与处理器2的42引脚连接,第二电阻R10的一端与芯片AR1的2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0019]参见图3所示,PWM电路52包括信号接入端口PB5,第一配置电阻R6、第二配置电阻R7、第三配置电阻R8和第四配置电阻R12,第一配置N型MOS管Q2和第一二极管D6,第一配置电阻R6的一端与接入端口PB5连接,另一端与第四配置电阻R12并联后与第一配置N型MOS管Q2的1引脚相接,第四配置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配置电阻R7、第三配置电阻R8和第一二极管D6并联后,一端与第一配置N型MOS管Q2的2引脚相接,另外一端接入连接器J3的1引脚;第一二极管D6另一端与连接器J3的2引脚连接。
[0020]参见图4所示,驱动电路53包括第三电阻R13、第二配置NPN型三极管Q3、第四电阻R14,第五电阻R2、第三配置NPN型三极管Q4、第六电阻R1。第三配置NPN型三极管Q4的C端串联第三电阻R13后和驱动电机3的1引脚连接,E端接地,B端与第四电阻R14串联后与处理器2
的19引脚连接。第二配置NPN型三极管Q3的C端串联第六电阻R1后和驱动电机3的2引脚连接,E端接地,B端与第五电阻R2串联后与处理器2的21引脚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AR1芯片选用型号为LM358的芯片。
[0022]本技术在使用时,张力传感器1采集生产设备中的信号并通过运算放大电路51放大后传输给处理器2,处理器2通过PWM电路52处理后将脉冲信号通过驱动电路53发送到驱动电机3,控制驱动电机3转动,从而改变张力,张力改变后张力传感器1采集的信号(电压信号)发生变化并传递至运算放大电路51,处理器2中设置有比较器,比较器比较所接受到的电压信号,当张力传感器1输入的信号与比较电压信号的差值小于控制精度值时,输出脉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驱动控制电路的张力传感机构,包括张力传感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路、PWM电路和运算放大电路,张力传感器通过运算放大电路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通过PWM电路、驱动电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运算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9和第二电阻R10,第一电阻R9的一端与芯片AR1的2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入芯片AR1的1引脚后与处理器的42引脚连接,第二电阻R10的一端与芯片AR1的2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驱动控制电路的张力传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WM电路包括信号接入端口PB5,第一配置电阻R6、第二配置电阻R7、第三配置电阻R8和第四配置电阻R12,第一配置N型MOS管Q2和第一二极管D6,第一配置电阻R6的一端与接入端口PB5连接,另一端与第四配置电阻R12并联后与第一配置N型MOS管Q2的1引脚相接,第四配置电阻R12的另一端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永飞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