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135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本装置包括由复位电路、时钟电路、滤波电路和微控制器构成的微控制器电路;包括微控系统供电电路;包括由第一、第二光电耦合电路构成的弱强电隔离电路;包括欠/过压浪涌发生电路,包括由模式选择按键和触发按键构成的人机交互电路;包括由八段共阴极数码管构成的动态显示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了对用电设备进行瞬间的耐电压浪涌测试要求,具有电路结构紧凑,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性价比高、稳定性好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浪涌测试系统结构复杂,设计成本高,编程复杂的问题。能满足欠压浪涌和过压浪涌测试需求。浪涌和过压浪涌测试需求。浪涌和过压浪涌测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用电设备经受耐电压浪涌的测试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910988086.6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此款装置由微控系统供电模块、微控制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弱强电隔离模块和欠、过压浪涌发生模块构成,满足了对用电设备进行瞬间的耐电压浪涌测试要求。但是根据《GJB181

86飞机供电特性及对用电设备的要求》,被测模块需要进行间隔时间相同的五次耐电压浪涌能力的测试,为满足国标、军标要求,目前测试装置需重复按下欠/过压浪涌工作开关五次,但此款装置对耐电压浪涌时间间隔及实际耐电压浪涌测试次数没有控制,不利于对产品性能的把控及生产线效率的提高,同时此款装置不能直观的反应测试装置当前所处工作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浪涌发生测试装置存在耐电压浪涌时间间隔、实际耐电压浪涌测试次数没有控制的问题,特别提供一种改进版的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复位电路、时钟电路、滤波电路和微控制器构成的微控制器电路;包括用于为微控制器电路提供供电电源的微控系统供电电路;包括由第一光电耦合电路和第二光电耦合电路构成的弱强电隔离电路;包括由欠压浪涌发生电路和过压浪涌发生电路构成的欠/过压浪涌发生电路;包括由模式选择按键和触发按键构成的人机交互电路;包括由八段共阴极数码管构成的动态显示电路;所述微控系统供电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微控制器分别与动态显示电路、第一光电耦合电路、第二光电耦合电路相连,第一光电耦合电路、第二光电耦合电路分别与欠压浪涌发生电路、过压浪涌发生电路相连,模式选择按键、触发按键分别与微控制器相连。
[0005]所述微控制器采用ATmega8芯片N2,芯片N2的3脚、5脚接地;4脚连接电容C13、电容C14后接地;芯片N2的6脚连接外部有源晶体振荡器G1的4脚,7脚通过电容C10连接有源晶体振荡器G1的3脚,有源晶体振荡器G1的2脚接地。
[0006]所述触发按键电路连接关系为: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容C19、电感L4的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0的一端,同时又通过电阻R42与所述芯片N2的PD3端口相连,电容C19和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3的一端,单刀双掷开关S3的公共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VCC,单刀双掷开关S3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容C17、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6、电阻R43的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与芯片N2的PD2端口相连,电容C16和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2的公共端,单刀双掷开关S2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另一端连接VCC,单刀双掷开关S2另一端接地。
[0007]所述模式选择按键电路连接关系为:所述芯片N2的PB0端口、PB1端口、PB2端口分别连接工作模式选择按键JP2的6脚、5脚、4脚,工作模式选择按键JP2的1脚、2脚、3脚分别连接电阻R31、电阻R30、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31、电阻R30、电阻R29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芯片N2的PB0端口、PB1端口、PB2端口还连接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另一端连接芯片N2的VCC端口;芯片N2的PB3端口连接SPI下载端口J1的4脚,PB4端口连接SPI下载端口J1的1脚,PB5端口连接SPI下载端口J1的3脚,SPI下载端口J1的5脚连接拨动开关S1的一端,拨动开关S1的另一端和SPI下载端口J1的6脚分别接地;芯片N2的20脚通过电容C22接地。
[0008]所述动态显示电路连接关系为:所述微控制器芯片N2的PD1端口、PD4端口、PD5端口、PD6端口、PD7端口、PC1端口、PC2端口、PC3端口分别依次对应连接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八段共阴极数码管U1的a端口、b端口、c端口、d端口、e端口、f端口、g端口、dp端口相连,八段共阴极数码管U1的GND端口接地。
[0009]所述微控系统供电电路采用MAX5035B DC

DC芯片N1,电路连接关系为:芯片N1的7脚连接电容C3、电容C2、电容C1的一端及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7的正极为微控系统供电电路的输入端;电容C3、电容C2、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同时芯片N1的7脚通过电阻R1与5脚连接,然后通过电阻R2接地;芯片N1的3脚和6脚连接后接地,同时6脚又通过电容C5与2脚连接;芯片N1的1脚和8脚连接电容C4的两端,同时8脚又连接电感L1的一端和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与芯片N1的4脚连接,然后又通过电阻R4接地;同时电感L1的另一端又与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通过电阻R5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同时二极管D9的负极又连接钽电容C6的正极,钽电容C6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后接地。
[0010]所述第一光电耦合电路采用AQY212EHA光电耦合器N3,连接关系为:所述芯片N2的PC4端口连接光电耦合器N3的1脚,光电耦合器N3的2脚通过电阻R14接地;3脚连接稳压管VD8的1脚,4脚连接稳压管VD8的3脚和2脚,同时稳压管VD8的3脚和2脚又与电阻R15、电容C21、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电容C21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管VD8的1脚连接,电阻R16另一端接地。
[0011]所述欠压浪涌发生电路连接关系为:所述稳压管VD8的3脚还连接电阻R24的一端,稳压管VD8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35、电阻R17的一端,场效应管Q2的漏极、场效应管Q4的漏极、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6的栅极、源极之间分别连接电阻R37、电阻R26、电阻R25的一端,同时还与电阻R35、电阻R17、电阻R24的另一端相连;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电阻R37、电阻R26、电阻R25的另一端相连,同时连接到电源电压的输入端+Vin;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Vout端,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6V/9V欠电压输入端,欠电压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18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
[0012]所述第二光电耦合电路采用AQY212EHA光电耦合器N4,连接关系为:所述芯片N2的
PC0端口连接光电耦合器N4的1脚,光电耦合器N4的2脚通过电阻R19接地;3脚连接稳压管VD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复位电路、时钟电路、滤波电路和微控制器构成的微控制器电路;包括用于为微控制器电路提供供电电源的微控系统供电电路;包括由第一光电耦合电路和第二光电耦合电路构成的弱强电隔离电路;包括由欠压浪涌发生电路和过压浪涌发生电路构成的欠/过压浪涌发生电路;包括由模式选择按键和触发按键构成的人机交互电路;包括由八段共阴极数码管构成的动态显示电路;所述微控系统供电电路与微控制器相连,微控制器分别与动态显示电路、第一光电耦合电路、第二光电耦合电路相连,第一光电耦合电路、第二光电耦合电路分别与欠压浪涌发生电路、过压浪涌发生电路相连,模式选择按键、触发按键分别与微控制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采用ATmega8芯片N2,芯片N2的3脚、5脚接地;4脚连接电容C13、电容C14后接地;芯片N2的6脚连接外部有源晶体振荡器G1的4脚,7脚通过电容C10连接有源晶体振荡器G1的3脚,有源晶体振荡器G1的2脚接地;所述触发按键电路连接关系为: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容C19、电感L4的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0的一端,同时又通过电阻R42与所述芯片N2的PD3端口相连,电容C19和电容C20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3的一端,单刀双掷开关S3的公共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另一端连接VCC,单刀双掷开关S3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容C17、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6、电阻R43的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与芯片N2的PD2端口相连,电容C16和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单刀双掷开关S2的公共端,单刀双掷开关S2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另一端连接VCC,单刀双掷开关S2另一端接地;所述模式选择按键电路连接关系为:所述芯片N2的PB0端口、PB1端口、PB2端口分别连接工作模式选择按键JP2的6脚、5脚、4脚,工作模式选择按键JP2的1脚、2脚、3脚分别连接电阻R31、电阻R30、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31、电阻R30、电阻R29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芯片N2的PB0端口、PB1端口、PB2端口还连接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另一端连接芯片N2的VCC端口;芯片N2的PB3端口连接SPI下载端口J1的4脚,PB4端口连接SPI下载端口J1的1脚,PB5端口连接SPI下载端口J1的3脚,SPI下载端口J1的5脚连接拨动开关S1的一端,拨动开关S1的另一端和SPI下载端口J1的6脚分别接地;芯片N2的20脚通过电容C22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动态显示电路连接关系为:所述微控制器芯片N2的PD1端口、PD4端口、PD5端口、PD6端口、PD7端口、PC1端口、PC2端口、PC3端口分别依次对应连接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51的一端,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阻R50、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八段共阴极数码管U1的a端口、b端口、c端口、d端口、e端口、f端口、g端口、dp端口相连,八段共阴极数码管U1的GND端口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浪涌发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系统供电电路采用MAX5035B DC

DC芯片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蕊王晓静殷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通广集团振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