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DC-DC开关电源的高可靠性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03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DC

DC开关电源的高可靠性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特别涉及一种用于DC

DC开关电源的高可靠性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DC

DC开关电源被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电子设备中。目前,DC

DC开关电源虽然体积小,工作稳定,能量密度日渐提高,但是内部更多开始依赖芯片化、集成化,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成本高,可靠性差,可维修性差,芯片依赖进口,使得国产化难度加大,尤其是在驱动电路方面,使用驱动芯片会显著增高故障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DC

DC开关电源的高可靠性驱动电路,在不依赖集成驱动芯片的基础上,可靠高效的完成对功率开关管以及有源钳位开关管的驱动,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DC

DC开关电源的高可靠性驱动电路,由集成主控芯片及一些外围元器件组成的主控制电路,由开关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的驱动延时电路,由开关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的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由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的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功率放大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的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功率放大电路输入端相连。
[0004]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控制电路包括集成主控芯片U1,电阻R10、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8,电容C6、电容C8、电容C9、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以及三极管Q6,集成主控芯片U1的COMP脚通过电容C11串接电阻R16连接至集成主控芯片U1的VFB脚并连接至输入地,集成主控芯片U1的RT/CT脚连接至三极管Q6的基极并通过电阻R10连接至集成主控芯片U1的VREF脚,通过电容C9连接至输入地,通过电容C12连接至集成主控芯片U1的CSense脚,集成主控芯片U1的VREF脚连接至三极管Q6的集电极并通过电阻R14连接至集成主控芯片U1的CSense脚,集成主控芯片U1的CSense脚通过电容C8连接至输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5连接至集成主控芯片U1的CSense脚,集成主控芯片U1的CSense脚通过电容C13连接至输入地,通过电阻R18连接至直流输入正极,集成主控芯片U1的GND脚连接至输入地,集成主控芯片U1的VCC脚连接至辅助供电VCC并通过电容C6连接至输入地,集成主控芯片U1的OUT脚连接至驱动延时电路及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的输入端。
[0005]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延时电路包括开关管Q9, 二极管D4,电阻R12、R17和电容C10,二极管D4与电阻R12并联连接,二极管D4阴极端通过电容C10连接至开关管Q9栅极,二极管D4阳极端连接至开关管Q9漏极,开关管Q9源极连接至输入地并通过电阻R17连接至开关管Q9栅极。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时序处理电路包括开关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
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容C5,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至电阻R5的一端并通过电阻R7连接至输入地,开关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8连接至输入地,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至电阻R2、R3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2、R3并联连接,电阻R2、R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5的一端,并且通过电阻R1连接至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至辅助供电VCC,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并共同接至功率开关电路中主功率开关管Q7的漏极。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包括主功率开关管驱动功率放大电路以及有源钳位开关管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其中主功率开关管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5、三极管Q8,二极管D5,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3,电容C7,三极管Q5、三极管Q8的基极相连接且共同连接至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发射极相连接并共同连接至二极管D5的阴极以及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至功率开关电路中主功率开关管Q7的栅极并通过电阻R13连接至输入地,二极管D5的阳极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相连接并且共同接至输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连接至辅助供电VCC,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7连接至输入地;所述有源钳位开关管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4,二极管D3,电阻R4、电阻R6,所述的三极管Q1、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且共同连接至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发射极相连接并共同连接至二极管D3的阴极以及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功率开关电路中有源钳位开关管Q2的栅极并通过电阻R6连接至有源钳位开关管Q2的源极。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可靠性驱动电路所涉及元器件均采用国产元器件。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稳定性良好,可靠性高,具有更大的驱动电路散热面积,避免使用驱动芯片时热量全部集中在驱动芯片上导致故障率较高的现象,用到的元器件均为简单元器件,成本极低,实现难度低,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可实现全部国产化要求,具备大规模可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输入π型滤波电路原理图;
[0012]图3是本技术的功率开关电路原理图;
[0013]图4是本技术的主控制电路原理图;
[0014]图5是本技术的驱动延时电路原理图;
[0015]图6是本技术驱动时序处理电路以及有源钳位开关管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图;
[0016]图7是本技术的主功率开关管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DC

DC开关电源的高可靠性驱动电路,包括由电容和电感组成的输入π型滤波电路,由高频变压器、主功率开关管、有源钳位开关管、钳位电容组成的功率开关电路,由集成主控芯片及一些外围元器件组成的主控制电路,由开关管、二极管、电
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的驱动延时电路,由开关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的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由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的驱动功率放大电路,输入π型滤波电路输入端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的输入π型滤波电路输出端与功率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主功率开关管驱动功率放大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的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有源钳位开关管的驱动功率放大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的主功率开关管驱动功率放大电路输出端与功率开关电路相连,所述的有源钳位开关管的驱动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DC

DC开关电源的高可靠性驱动电路,由集成主控芯片及一些外围元器件组成的主控制电路,由开关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的驱动延时电路,由开关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的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由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元器件组成的驱动功率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驱动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功率放大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的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功率放大电路输入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DC

DC开关电源的高可靠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制电路包括集成主控芯片U1,电阻R10、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8,电容C6、电容C8、电容C9、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以及三极管Q6,集成主控芯片U1的COMP脚通过电容C11串接电阻R16连接至集成主控芯片U1的VFB脚并连接至输入地,集成主控芯片U1的RT/CT脚连接至三极管Q6的基极并通过电阻R10连接至集成主控芯片U1的VREF脚,通过电容C9连接至输入地,通过电容C12连接至集成主控芯片U1的CSense脚,集成主控芯片U1的VREF脚连接至三极管Q6的集电极并通过电阻R14连接至集成主控芯片U1的CSense脚,集成主控芯片U1的CSense脚通过电容C8连接至输入地,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5连接至集成主控芯片U1的CSense脚,集成主控芯片U1的CSense脚通过电容C13连接至输入地,通过电阻R18连接至直流输入正极,集成主控芯片U1的GND脚连接至输入地,集成主控芯片U1的VCC脚连接至辅助供电VCC并通过电容C6连接至输入地,集成主控芯片U1的OUT脚连接至驱动延时电路及驱动时序处理电路的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DC

DC开关电源的高可靠性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延时电路包括开关管Q9, 二极管D4,电阻R12、R17和电容C10,二极管D4与电阻R12并联连接,二极管D4阴极端通过电容C10连接至开关管Q9栅极,二极管D4阳极端连接至开关管Q9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毅刘伯扬刘梦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通广集团振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