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现浇区域钢筋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093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现浇区域钢筋施工方法,采用软件对预制构件和现浇段之间的连接节点进行深化建立BIM模型,建立6个节点基本模型,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采用6个节点基本模型模拟现浇段的钢筋、构件预留钢筋,分析结构受力,模拟钢筋尺寸等工况,确定现浇段和预留构件的钢筋的连接方式,然后模拟钢筋安装流程,从而实现避免构件预留钢筋和现浇段钢筋之间碰撞从而导致施工不便的情况,以及避免现浇结构钢筋施工顺序混乱的情况发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难度。降低工程难度。降低工程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现浇区域钢筋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公开了钢筋施工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构件的现浇结构钢筋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与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相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在工厂预制加工生产混凝土构件,并由运输工具运至施工现场,由塔吊或起重机械进行吊装就位。这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有利于绿色施工。目前,装配式剪力墙因其整体性好、承载能力优、刚度大等优点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推广。
[0003]现阶段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的预制率已高达40%以上,但仍有近60%的体量为现浇结构。在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连接区域,现浇结构钢筋施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全现浇结构,比如钢筋如何翻样、如何与构件预留钢筋连接、以怎样的顺序进行安装,这都是目前装配式结构现浇区域钢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0004]由于具有装配式结构现浇区域钢筋施工,现阶段对于装配式结构现浇区域钢筋施工都是遇到现浇结构之后进行施工,难以标准化和统一化现浇区域的钢筋施工,导致施工标准不一致。
[0005]传统墙柱钢筋施工顺序为:预留墙柱钢筋

穿箍筋

墙柱钢筋连接

箍筋绑扎。传统梁板钢筋施工顺序为:梁钢筋绑扎

楼板底部钢筋绑扎

布设钢筋马凳

面层钢筋绑扎。按照传统钢筋施工顺序施工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构件的现浇结构钢筋时,会出现构件预留钢筋与现浇结构钢筋碰撞而导致施工不便的情况,以及现浇结构钢筋施工顺序混乱的情况,以致延误工期。
[0006]如中国申请CN113738023A,公开了一种半预制半现浇型构造柱及其组装结构和施工方法,其包括上结构梁、构造柱和下结构梁,其中,所述上结构梁上预埋竖直向下的定位钢筋,所述构造柱为所述的半预制半现浇型构造柱,所述下结构梁上植入构造柱植筋,所述定位钢筋放入所述柱体的预留凹槽内,所述支承钢筋的底部支承在所述下结构梁上,所述柱体的竖向钢筋与所述构造柱植筋连接,且所述预留凹槽内灌浆,所述现浇段内浇筑混凝土。
[0007]又如中国专利技术CN106682266A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十字钢骨柱梁节点处钢筋处理方法,通过BIM技术提前对各个十字钢骨柱梁处柱和梁的钢筋进行模拟放样,提前在翼缘恰当位置处设置托板,在腹板之间恰当位置设置连接板,根据托板和连接板长度设置梁不同直径主筋的排布,可以在减少钢筋用量的同时,优化梁和柱钢筋的布置,保证梁主筋在托板上方的焊缝长度满足要求。
[0008]然而上述专利申请均存在一定问题,其没有完全区分传统墙柱钢筋施工和装配式钢筋施工,因此在施工时,可能会因为缺乏标准化而导致工期的延误和错乱,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0009]本申请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标准化预制构件和现浇段之间的施工模型,从而在施工时,按照标准化模型进行施工进而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足,设计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构件的现浇结构钢筋施工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2]首先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构件的现浇结构钢筋施工方法。
[0013]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构件的现浇结构钢筋施工方法;
[0014]包括如下步骤:
[0015]1)确定施工单元,采用revit软件对施工单元内预制构件与现浇段之间连接节点进行深化建立BIM整体结构模型;
[0016]2)建立基本模型,所述基本模型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现浇结构钢筋模型:预制墙板



字型现浇结构钢筋模型、预制墙板

L

型现浇结构钢筋模型、预制墙板

T

型现浇结构钢筋模型、相邻预制叠合楼板之间现浇结构楼板的钢筋模型、预制叠合楼板与现浇结构楼板之间的钢筋模型、预制叠合楼板与预制墙板之间的钢筋模型;
[0017]3)根据所述BIM整体结构模型,采用基本模型逐个替换BIM整体结构模型中的对应的连接部分;
[0018]4)针对预制墙板之间





L



T

型节点的钢筋进行处理分析,针对相邻预制叠合楼板之间的连接节点为后浇混凝土段进行处理分析,针对预制叠合楼板与现浇结构楼板之间的连接进行处理分析,针对预制叠合楼板与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钢筋进行处理分析;
[0019]针对预制墙板之间





L



T

型节点的钢筋进行处理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0020]S1,从BIM整体结构模型中分析钢筋翻样的问题,模拟现浇段的箍筋和竖筋;模拟构件预留钢筋,确定预制墙板与现浇段钢筋的连接方式;
[0021]S2,模拟钢筋安装流程,从方便钢筋安装的原则出发,将构件预留钢筋深化为开口钢筋,便于与现浇段箍筋连接时进行调整;
[0022]S3,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现浇段墙体钢筋进行施工,楼板上预留现浇段竖向钢筋

吊装预制墙体

在预留竖向钢筋上穿箍筋

竖向钢筋焊接

调整箍筋位置

箍筋与构件预留开口钢筋连接

钢筋绑扎;
[0023]针对相邻预制叠合楼板之间的连接节点为后浇混凝土段进行处理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0024]S1,从BIM整体结构模型中分析钢筋翻样的问题,模拟叠合楼板的预留钢筋和现浇段板底钢筋,根据钢筋施工角度确定板间后浇段宽度;
[0025]S2,根据结构受力角度,确定预留钢筋的长度和弯锚角度,模拟钢筋连接方式;
[0026]S3,模拟钢筋安装流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叠合楼板之间现浇段钢筋施工:模架搭设

现浇段楼板底筋定位安装

叠合楼板吊装到位

现浇楼板底筋与叠合板预留钢筋绑扎

楼板面筋绑扎。
[0027]针对预制叠合楼板与现浇结构楼板之间的连接进行处理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0028]S1,确定现浇楼板的厚度,根据现浇楼板的厚度不同将现浇楼板分为同厚度和不同厚度现浇楼板连接;从BIM整体结构模型中分析钢筋翻样的问题;
[0029]S2,与同厚度现浇楼板连接时,叠合板甩出大于等于280mm的预留弯钩钢筋;
[0030]S3,与不同厚度现浇楼板连接时,叠合板甩出预留直筋,现浇板区域钢筋相应弯起;
[0031]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构件的现浇结构钢筋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施工单元,采用revit软件对施工单元内预制构件与现浇段之间连接节点进行深化建立BIM整体结构模型;2)建立基本模型,所述基本模型包括如下至少一种钢筋模型:预制墙板



字型现浇结构钢筋模型、预制墙板

L

型现浇结构钢筋模型、预制墙板

T

型现浇结构钢筋模型、相邻预制叠合楼板之间现浇结构楼板的钢筋模型、预制叠合楼板与现浇结构楼板之间的钢筋模型、预制叠合楼板与预制墙板之间的钢筋模型;3)根据所述BIM整体结构模型,采用基本模型模拟BIM整体结构模型中的对应的连接部分;4)针对模拟的基本模型进行属性分析;5)得到模拟的施工数据,根据施工数据进行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构件的现浇结构钢筋施工方法,针对模拟后的





L



T

型节点的钢筋模型进行处理分析,包括如下步骤:S1,从BIM整体结构模型中分析钢筋翻样的问题,模拟现浇段的箍筋和竖筋;模拟构件预留钢筋,确定预制墙板与现浇段钢筋的连接方式;S2,模拟钢筋安装流程,从方便钢筋安装的原则出发,将构件预留钢筋深化为开口钢筋,便于与现浇段箍筋连接时进行调整;S3,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现浇段墙体钢筋进行施工,楼板上预留现浇段竖向钢筋

吊装预制墙体

在预留竖向钢筋上穿箍筋

竖向钢筋焊接

调整箍筋位置

箍筋与构件预留开口钢筋连接

钢筋绑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构件的现浇结构钢筋施工方法,针对模拟后的相邻预制叠合楼板之间的连接节点为后浇混凝土段进行处理分析,包括如下步骤:S1,从BIM整体结构模型中分析钢筋翻样的问题,模拟叠合楼板的预留钢筋和现浇段板底钢筋,根据钢筋施工角度确定板间后浇段宽度;S2,根据结构受力角度,确定预留钢筋的长度和弯锚角度,模拟钢筋连接方式;S3,模拟钢筋安装流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叠合楼板之间现浇段钢筋施工:模架搭设

现浇段楼板底筋定位安装

叠合楼板吊装到位

现浇楼板底筋与叠合板预留钢筋绑扎

楼板面筋绑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构件的现浇结构钢筋施工方法,针对预制叠合楼板与现浇结构楼板之间的连接钢筋模型进行处理分析,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现浇楼板的厚度,根据现浇楼板的厚度不同将现浇楼板分为同厚度和不同厚度现浇楼板连接;从BIM整体结构模型中分析钢筋翻样的问题;S2,与同厚度现浇楼板连接时,叠合板甩出大于等于280mm的预留弯钩钢筋;S3,与不同厚度现浇楼板连接时,叠合板甩出预留直筋,现浇板区域钢筋相应弯起;按照如下施工顺序进行施工:模架搭设

现浇段楼板底筋定位安装

叠合楼板吊装到


现浇楼板底筋与叠合板预留钢筋绑扎

楼板面筋绑扎。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连接构件的现浇结构钢筋施工方法,针对预制叠合楼板与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钢筋,通过BIM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叠合板与预制墙板顶部搭接长度、叠合板预留钢筋的长度及锚固形式、叠合板预留钢筋与预制墙板预留钢筋位置是否冲突;按照如下施工顺序进行施工:模架搭设

叠合楼板吊装到位

预制墙板钢筋与叠合板预留钢筋绑扎

楼板面筋绑扎。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现浇区域钢筋施工方法中的钢筋模型,



字型现浇结构钢筋模型,包括第一预制墙体、第二预制墙体,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均竖直方向设置,且在水平方向上并列为一字型,所述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均设置有预留有留置U型钢筋,U型钢筋外端处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弯钩,紧邻U型钢筋处设置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呈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顶点处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哲吴宝龙乔思华方震叶志威李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