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092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堆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秸秆腐熟剂由CM复合菌剂、低聚果糖、草酸青霉菌HB1、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麦芽粉、聚醚复合所得。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M复合菌剂20~30份、低聚果糖1~3份、草酸青霉菌HB1 3~6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3~6份、麦芽粉5~10份、聚醚0.03~0.0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秸秆的快速腐熟,同时所得的堆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堆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秸秆大部分用于还田,改善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由于农作物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木质素组成,腐熟慢,难以被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所分解,其有效成分当季作物利用很少,同时还影响土壤物理性状和田间耕作,因而限制了秸秆这一重要的有机质资源的还田利用。因此探索一种秸秆生物腐熟剂使作物秸秆快速腐熟,提高秸秆还田的可操作性或将秸秆堆肥制成有机肥后施入农田,对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的生物秸秆腐熟剂多数是以滤泥、木薯渣、蔗渣灰为原料,存在将腐熟剂加入秸秆后,微生物不能快速复活、定殖、微生物产生酶活性低等,不易使秸秆快速腐熟的缺陷,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可以实现秸秆的快速腐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由CM复合菌剂、低聚果糖、草酸青霉菌HB1、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麦芽粉、聚醚复合所得。
[0005]进一步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M复合菌剂20~30份、低聚果糖1~3份、草酸青霉菌HB1 3~6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3~6份、麦芽粉5~10份、聚醚0.03~0.06份。
[0006]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M复合菌剂20份、低聚果糖1份、草酸青霉菌HB1 3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3份、麦芽粉5份、聚醚0.03份。
[0007]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M复合菌剂30份、低聚果糖3份、草酸青霉菌HB1 6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6份、麦芽粉10份、聚醚0.06份。
[0008]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M复合菌剂25份、低聚果糖2份、草酸青霉菌HB1 4.5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4.5份、麦芽粉7.5份、聚醚0.045份。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和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发酵液,其中,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中的活菌个数≥1
×
105个/ml;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发酵液活菌个数≥1
×
108个/ml;S2、将低聚果糖、麦芽粉、聚醚混合搅拌均匀后,造粒,得粒径为20目左右微粒;
S3、将CM复合菌剂采用粉末沉积法在沉积微粒表面,得载菌微丸;S4、将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发酵液和载菌微丸单独按组分包装,即得。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实现秸秆的快速腐熟,同时所得的堆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2]实施例1S1、按重量份称取:CM复合菌剂20份、低聚果糖1份、草酸青霉菌HB1 3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3份、麦芽粉5份、聚醚0.03份S2、将玉米秸杆干粉:牛肉膏蛋白胨:草酸青霉菌HB1液按11g:1.5g:1mL的比例混合后,加水100mL,发酵温度为30℃左右,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为190r/min,发酵时间为80h,获取活菌个数≥1
×
105个/ml的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将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液接种到1L灭菌后的LB培养液中,在50℃、120rpm 的摇床中培养24h,获取发酵液活菌个数≥1
×
108个/ml的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S3、将低聚果糖、麦芽粉、聚醚混合搅拌均匀后,造粒,得粒径为20目左右微粒;S4、将CM复合菌剂采用粉末沉积法在沉积微粒表面,得载菌微丸;S5、将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发酵液和载菌微丸单独按组分包装,即得。
[0013]实施例2S1、按重量份称取:CM复合菌剂30份、低聚果糖3份、草酸青霉菌HB1 6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6份、麦芽粉10份、聚醚0.06份;S2、将玉米秸杆干粉:牛肉膏蛋白胨:草酸青霉菌HB1液按11g:1.5g:1mL的比例混合后,加水100mL,发酵温度为30℃左右,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为190r/min,发酵时间为80h,获取活菌个数≥1
×
105个/ml的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将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液接种到1L灭菌后的LB培养液中,在50℃、120rpm 的摇床中培养24h,获取发酵液活菌个数≥1
×
108个/ml的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S3、将低聚果糖、麦芽粉、聚醚混合搅拌均匀后,造粒,得粒径为20目左右微粒;S4、将CM复合菌剂采用粉末沉积法在沉积微粒表面,得载菌微丸;S5、将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发酵液和载菌微丸单独按组分包装,即得。
[0014]实施例3S1、按重量份称取:CM复合菌剂25份、低聚果糖2份、草酸青霉菌HB1 4.5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4.5份、麦芽粉7.5份、聚醚0.045份;
S2、将玉米秸杆干粉:牛肉膏蛋白胨:草酸青霉菌HB1液按11g:1.5g:1mL的比例混合后,加水100mL,发酵温度为30℃左右,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为190r/min,发酵时间为80h,获取活菌个数≥1
×
105个/ml的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将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液接种到1L灭菌后的LB培养液中,在50℃、120rpm 的摇床中培养24h,获取发酵液活菌个数≥1
×
108个/ml的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S3、将低聚果糖、麦芽粉、聚醚混合搅拌均匀后,造粒,得粒径为20目左右微粒;S4、将CM复合菌剂采用粉末沉积法在沉积微粒表面,得载菌微丸;S5、将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发酵液和载菌微丸单独按组分包装,即得。
[0015]本具体实施使用时,需先将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发酵液和载菌微丸混合搅拌至载菌微丸完全散开。
[0016]堆肥实验添加实施例3所得的秸秆腐熟剂为实验组,对照组1添加与实施例3中等量的CM复合菌剂,对照组2添加与实施例3中等量的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发酵液,对照组3添加与实施例3等量的草酸青霉菌HB1发酵液。
[0017]堆肥原料选用牛粪和玉米秸秆,质量比17:5,共20kg。堆肥进行45d,分别在第0,5,10,15,25,30,45d取样,测定了温度,pH,含水率,有机质,凯氏氮,无机氮,DOM含量等参数。整个堆肥过程接种菌剂两次,分别在0d和10d。堆体翻堆三次,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由CM复合菌剂、低聚果糖、草酸青霉菌HB1、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麦芽粉、聚醚复合所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M复合菌剂20~30份、低聚果糖1~3份、草酸青霉菌HB1 3~6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3~6份、麦芽粉5~10份、聚醚0.03~0.06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M复合菌剂20份、低聚果糖1份、草酸青霉菌HB1 3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3份、麦芽粉5份、聚醚0.03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CM复合菌剂30份、低聚果糖3份、草酸青霉菌HB1 6份、脲芽孢杆菌菌株TB42 6份、麦芽粉10份、聚醚0.06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马连杰卢文才唐荣莉廖敦秀杭晓宁余端胡留杰李燕梁涛张健王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