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放站及其楼宇垃圾智能清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091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存放站及其楼宇垃圾智能清运系统,其存放站包括两个输送模块,两个输送模块分别负责将装满的垃圾桶从清运机器人上取出并输入、将空闲的垃圾桶输出至清运机器人上并安装完成;输送模块包括输送架、牵拉机,牵拉机安装在两个输送架之间;输送架上安装有第一支架、定位架、第二支架,定位架有两个且每个定位架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对齐,且定位架的底部安装有输送轨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面向垃圾桶侧面的端面分别与垃圾桶的侧壁贴合;第一支架上安装有存放输送带,存放输送带分别绕过第二输送带轴、第一输送带轴并构成带传动机构,第二输送带轴、第一输送带轴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存放输送带与垃圾桶的侧壁压紧。侧壁压紧。侧壁压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存放站及其楼宇垃圾智能清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及清运输送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楼宇垃圾智能清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个相对机械且繁琐的劳动,随着垃圾分类的普及,目前大多居民区已经要求下楼分类投放垃圾。这种方式表面上看确实有一定的绿色、环保效果,实际上造成的资源消耗更大,因为每户居民分别下来投放,如果乘坐电梯,电梯的实际运行次数将会大量增加,实际上消耗了大量的电能,得不偿失。但是采用在居民楼内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也存在问题,一方面分类时需要提供至少3个垃圾桶(主流4个)对不同垃圾进行分类存放,这就造成了清运数量直接增加几倍,此时势必成倍增加工作量,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大;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势必日渐明显,而且目前物业费上涨难度大,这就导致物业服务单位不可能大量增加人力成本,这也是目前采用下楼投放垃圾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有就是7层及以下的居民楼大多没有电梯,而生活的却大多是老年人,采用垃圾下楼投放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过于为难了。
[0003]申请人在公开号为CN112706959A、CN112693900A等在先申请中提供了通过铺设管道,利用管道将垃圾分类打包后输送至楼下的技术方案。这种方案虽然切实可行,但是需要搭建相应的管道,而对于建成的楼宇来说搭建管道并不容易,甚至不可行。因此申请人在本案中提出一种楼宇垃圾智能清运系统,其在每层楼中通过投放机进行垃圾分类存放,然后利用清运机器人将垃圾进行清运。
[0004]在与本案同日申报的、名为“一种楼宇垃圾智能清运系统”中公开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技术方案的存放站,其存放站能够对清运机器人上的垃圾桶进行卸载或向清运机器人上安装垃圾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存放站及其楼宇垃圾智能清运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存放站,包括两个输送模块,两个输送模块分别负责将装满的垃圾桶从清运机器人上取出并输入、将空闲的垃圾桶输出至清运机器人上并安装完成;所述输送模块包括输送架、牵拉机,所述牵拉机安装在两个输送架之间;所述输送架上安装有第一支架、定位架、第二支架,所述定位架有两个且每个定位架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对齐,且定位架的底部安装有输送轨道,输送轨道用于和垃圾桶的底部边缘卡合且可滑动装配以此实现对垃圾桶的定位;两个定位架面向垃圾桶侧壁的端面分别与垃圾桶贴合;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面向垃圾桶侧面的端面分别与垃圾桶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存放输送带,存放输送带分别绕过第二输送带轴、第一输送带轴并构成
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输送带轴、第一输送带轴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存放输送带与垃圾桶的侧壁压紧。
[000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楼宇垃圾智能清运系统,其应用有上述存放站。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投放站对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垃圾桶内,再利用清运机器人清运垃圾桶至存放站存放,然后将存放站内空闲的垃圾桶输送至投放机内安装,整个过程可以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从而大大降低人工成本的投入,同时还能大大提高清运效率、清运的及时性、提高物业服务效率,比较符合目前楼层中可以摆放投放站的楼宇。
[0009]2、本专利技术的牵拉机能够与清运机器人配合,从而将拉绳座上拉至与垃圾桶的顶部边缘卡紧,从而使得清运机器人能够通过拉绳绑紧垃圾桶以防止垃圾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倾倒。同时牵拉机还能将拉绳座从顶部边缘取下并协助拉绳座复位,从而实现垃圾桶的卸载。牵拉机的设计大大方便了的垃圾桶与清运机器人的装卸,从而大大利于楼宇垃圾的自动化、智能化清运。
[0010]3、本专利技术的清运机器人能够利用对中件对垃圾桶进行卡紧、对中,再利用拉绳绑紧垃圾桶,从而既可以快速实现清运机器人与垃圾桶的定位,又能够稳定地输送垃圾桶。同时清运机器人可以升降、调节倾斜角度,从而适用于不用坡度的路径。
[0011]4、本专利技术的存放站能够将投放机中取出的满垃圾桶从清运机器人上卸载,然后分类输送至不同的暂存通道内存放,以便于后续垃圾的清理。同时还能将空闲垃圾桶装载在清运机器人上,以便于清运机器人将空闲垃圾桶运回投放机安装,整个过程可以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垃圾清运的及时性、清运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是对中轴C58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图4是图3中F1处放大图。
[0013]图7

图9是门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10

图13是清运机器人C、投放机A、牵拉机B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14是投放机A、牵拉机B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15是清运机器人C、牵拉机B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16

图18是牵拉机B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7是拉绳轴C54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图18是牵拉侧移轴B33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0018]图19是牵拉侧移齿B630、牵拉齿轮B640位于牵拉齿轮轴B32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0019]图20

图28是清运机器人C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8是对中齿条C261、对中齿轮C262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9

图30是存放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1是输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2

图33是限位机构D300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4

图36是移动送料模块D600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7是暂存模块D700、移动送料模块D600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8是第一齿轮D201至第八齿轮D208的啮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参见图1

图38,一种楼宇垃圾智能清运系统,包括:投放站,内置有多个投放机A,每个投放机A分别对应一个垃圾桶900。使用时,不同类别的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投放机A内,经过投放机A处理后存储在对应的垃圾桶900内;清运机器人C,用于将垃圾桶900在投放站和存放站之间输送,并实现垃圾桶在投放站和存放站的自动装卸;存放站,用于存放从投放站搬运来的垃圾桶,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存放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输送模块,两个输送模块分别负责将装满的垃圾桶从清运机器人上取出并输入、将空闲的垃圾桶输出至清运机器人上并安装完成;所述输送模块包括输送架、牵拉机,所述牵拉机安装在两个输送架之间;所述输送架上安装有第一支架、定位架、第二支架,所述定位架有两个且每个定位架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对齐,且定位架的底部安装有输送轨道,输送轨道用于和垃圾桶的底部边缘卡合且可滑动装配以此实现对垃圾桶的定位;两个定位架面向垃圾桶侧壁的端面分别与垃圾桶贴合;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面向垃圾桶侧面的端面分别与垃圾桶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存放输送带,存放输送带分别绕过第二输送带轴、第一输送带轴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输送带轴、第一输送带轴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存放输送带与垃圾桶的侧壁压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放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送料模块、暂存模块,暂存模块有多个,且至少其中一个用于存储、输送空闲垃圾桶,其它的分别用于存储不同分类的垃圾桶;所述移动送料模块用于将输送装满垃圾的垃圾桶从对应的输送模块上取出,然后输送至对应存放垃圾的暂存模块上;或从存放空闲垃圾桶的暂存模块上将空闲垃圾桶输入,然后输送至输出空闲垃圾桶的输送模块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放站,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带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且第一输送带轴通过存放皮带与存放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二齿轮轴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架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放站,其特征在于,牵拉机包括牵拉架,牵拉架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牵拉带轮轴、第二牵拉带轮轴,两条牵拉皮带分别绕过第一牵拉带轮轴、第二牵拉带轮轴并构成带传动机构,两条牵拉皮带的两侧分别与不同的牵拉模块装配;所述牵拉架上还安装有牵拉侧移齿条,牵拉侧移齿条安装在牵拉齿条座上,牵拉齿条座安装在牵拉架上;所述牵拉模块包括安装在两条牵拉皮带上的两个牵拉安装座,两个牵拉安装座均安装在牵拉横梁上,牵拉横梁上直接或间接安装有牵拉纵梁,所述牵拉纵梁上分别设置有纵梁槽、纵梁安装座、纵梁孔,所述纵梁安装座安装在纵梁槽内,纵梁安装座与纵梁滑轴的一端装配,纵梁滑轴的另一端穿过纵梁锁件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纵梁滑轴位于纵梁锁件和纵梁安装座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纵梁弹簧,所述纵梁弹簧对纵梁锁件施加阻碍其向纵梁安装座移动的弹力;所述纵梁锁件上分别设置有纵梁锁块、纵梁解锁块,所述纵梁锁块、纵梁解锁块上分别设置有纵梁锁块斜面、纵梁解锁块斜面;所述纵梁锁块斜面、纵梁解锁块斜面可分别与拉绳座上的拉绳锁环斜面、拉绳解锁环斜面贴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放站,其特征在于,每个牵拉安装座与对应的牵拉侧移轴可轴向滑动装配,牵拉侧移轴一端与牵拉块装配,牵拉块与牵拉纵梁的一端装配,所述牵拉侧移轴位于牵拉块与牵拉安装座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牵拉复位弹簧,所述牵拉复位弹簧用于对牵拉块施加阻碍其向牵拉安装座移动的弹力;两个牵拉齿条分别与牵拉齿轮的两侧啮合传动,所述牵拉齿轮套装在牵拉齿轮轴上,牵拉齿轮轴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牵拉横梁上,且牵拉齿轮轴上还套装有牵拉侧移齿,所述牵拉侧移齿可与牵拉侧移齿条啮合传动;牵拉侧移齿内部设置有中空的流体腔,流体腔密封、可圆周转动地套装在密封凸环上,
所述密封凸环设置在联动套上,联动套不可圆周转动地套装在牵拉齿轮轴上;所述密封凸环装入流体腔的一端上设置有凸环离合齿,所述流体腔的内壁上设置有齿轮离合齿,所述凸环离合齿、齿轮离合齿不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钟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万重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