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087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包括:施工首期弃渣场,包括在沟底设置盲沟、在弃渣回填线外侧设置天沟、在弃渣场平台设置排水沟,施工坡脚处挡护结构和施工弃渣场内部的阻滑桩;在首期弃渣场进行弃渣作业,坡面绿化;对第i期弃渣场进行设计,包括结合第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弃渣场施工
,特别是一种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西南山区的交通及大型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出渣量大,渣场选址困难。山沟型弃渣场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占地面积、降低环境风险,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西南艰险山区的公路、铁路工程,隧道占比高,地质环境也更为复杂,山沟型弃渣场往往具有超大容量、超大堆高等特点。同时,弃渣体的处置需要匹配施工进度,因而山沟型弃渣场建设周期长。
[0003]目前,公开发表的弃渣场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支挡防护结构研发(如:公开或公告号为CN 112900486A、CN 213389969 U的中国专利文献)、生态防护(如:公开或公告号为CN 112544157 A、CN112031036A的中国专利文献)以及施工装置设备(如:公开或公告号为CN 111287244A、CN 212110117 U的中国专利文献)方面。上述研究多基于渣体堆放场地简单的平地型弃渣场开展,难以直接在山沟型渣场施工中进行转化。因此,西南山区的弃渣场设计迫切需要一套能够综合考虑超高大容量、分阶实施、长期安全等多因素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施工首期弃渣场,包括截排水施工和挡护施工,其中截排水施工包括在沟底设置盲沟、在弃渣回填线外侧设置天沟、在弃渣场平台设置排水沟,所述挡护施工包括施工坡脚处挡护结构和施工弃渣场内部的阻滑桩;
[0008]步骤二:在首期弃渣场进行弃渣作业,坡面绿化;
[0009]步骤三:对第i期弃渣场进行设计,i=2,3,4,

,N,N为弃渣场总期数,包括优化第i期弃渣场的阻滑桩设计,具体的为:结合第i

1期弃渣场的阻滑桩受力情况,对弃渣场局部和整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第i期弃渣场是否需增设阻滑桩以及阻滑桩的设计参数;
[0010]步骤四:施工第i期弃渣场,包括截排水施工和挡护施工,其中截排水施工包括对第i

1期弃渣场的截排水结构进行接口改造和接长,使得第i期弃渣场沟底设置盲沟、弃渣回填线外侧设置天沟、弃渣场平台设置排水沟,所述挡护施工包括施工坡脚处挡护结构和根据所述步骤三确定的参数施工弃渣场内部的阻滑桩;
[0011]步骤五:在第i期弃渣场进行弃渣作业,坡面绿化;
[0012]步骤六:重复所述步骤三至所述步骤五,直至完成所有期数弃渣场的施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根据工程弃渣量、建设周期、弃渣场周围地形条件,确定弃渣场总期数。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根据弃渣体积结合坡度确定弃渣场边坡级数,根据所述弃渣场边坡级数进行分级施工:
[0015][0016][0017]式中,n
i
为第i期弃渣场边坡级数,roundup函数表示向上取整,h
i
为第i期弃渣场的弃渣堆高,t
i
为第i期弃渣场单级弃渣边坡高度,V
i
为第i期弃渣场弃渣体积,β为渣址地形综合坡度,α
i
为弃第i期弃渣场渣堆置综合坡度。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每期弃渣场的边坡级数小于或等于8级。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每级弃渣边坡设置宽度2.0~10.0m的平台,每期弃渣边坡之间设置宽度12.0~40.0m的平台。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所述阻滑桩内设置内力和变形监测元件。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阻滑桩采用埋入式钢筋混凝土桩。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施工首期弃渣场坡脚处挡护结构和弃渣场内部的阻滑桩之前,对首期弃渣场的局部和整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护结构包括拦渣坝、挡渣墙、石笼及桩板墙。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天沟设置在弃渣回填线外侧3.0~5.0m。
[002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通过截排水措施的接长或局部改造,增设阻滑桩等手段,能够实现大型山沟型弃渣场分阶段设计实施,从而更好的匹配工程出渣进度。
[0027]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先期实施的阻滑桩受力情况进行监测,据此优化后期施工阻滑桩的截面、锚固深度等,建立基于监控信息实时反馈的弃渣场分级实施动态设计、施工技术,完善了山沟型弃渣场长期稳定性设计体系。
[0028]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弃渣场扩容较为简单,降低了工程投资,保障了弃渣场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的典型断面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防护的平面示意图。
[0031]图标:1.土层a,2.土层b,3.土层c,4.挡护结构,5

1.I期阻滑桩,5

2.II期阻滑桩,5

3.III期阻滑桩,5

4.IV期阻滑桩,6

1.I期弃渣,6

2.II期弃渣,6

3.III期弃渣,6

4.IV期弃渣,6

5.V期弃渣,7.排水沟,8

1.I期盲沟,8

2.II期盲沟,8

3.III期盲沟,8

4.IV期盲沟,8

5.V期盲沟,9

1.I期天沟,9

2.II期天沟改造,9

3.III期天沟改造,9

4.IV期天沟改造,9

5.V期天沟改造。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3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4]实施例1
[0035]一种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根据工程弃渣量、建设周期、弃渣场周围地形条件,确定弃渣场总期数。
[0036]根据弃渣体积结合坡度确定弃渣场边坡级数,根据弃渣场边坡级数进行分级施工:
[0037][0038][0039]式中,n
i
为第i期弃渣场边坡级数,roundup函数表示向上取整,h
i
为第i期弃渣场的弃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首期弃渣场,包括截排水施工和挡护施工,其中截排水施工包括在沟底设置盲沟、在弃渣回填线外侧设置天沟、在弃渣场平台设置排水沟,所述挡护施工包括施工坡脚处挡护结构和施工弃渣场内部的阻滑桩;步骤二:在首期弃渣场进行弃渣作业,坡面绿化;步骤三:对第i期弃渣场进行设计,i=2,3,4,

,N,N为弃渣场总期数,包括优化第i期弃渣场的阻滑桩设计,具体的为:结合第i

1期弃渣场的阻滑桩受力情况,对弃渣场局部和整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第i期弃渣场是否需增设阻滑桩以及阻滑桩的设计参数;步骤四:施工第i期弃渣场,包括截排水施工和挡护施工,其中截排水施工包括对第i

1期弃渣场的截排水结构进行接口改造和接长,使得第i期弃渣场沟底设置盲沟、弃渣回填线外侧设置天沟、弃渣场平台设置排水沟,所述挡护施工包括施工坡脚处挡护结构和根据所述步骤三确定的参数施工弃渣场内部的阻滑桩;步骤五:在第i期弃渣场进行弃渣作业,坡面绿化;步骤六:重复所述步骤三至所述步骤五,直至完成所有期数弃渣场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工程弃渣量、建设周期、弃渣场周围地形条件,确定弃渣场总期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沟型弃渣场的分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弃渣体积结合坡度确定弃渣场边坡级数,根据所述弃渣场边坡级数进行分级施工:积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永幸付正道何江薛元肖杭肖朝乾王歆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