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050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发光层、影像感测层以及微镜层。影像感测层具备多个像素。微镜层设置于发光层以及影像感测层之间,且具备与这些像素分别对应的多个微镜。微镜层与发光层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00μm,且大于或等于h1,h1=x/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纹识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感测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屏下式指纹识别传感器所侦测的指纹信号是通过自发光面板的透光区传递到下方,经由其下方的微镜层收集后,再入射传感器。由于各微镜的收光角是固定的,自发光面板与微镜层之间需要维持适当的距离,以避免亮暗不均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优化各微镜的收光角,以避免串音。然而,由于优化后的收光角的角度范围较小,使得传感器对自发光面板与微镜层之间的距离变得敏感,若两者的距离设置不当,可能发生亮暗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避免了串音以及亮暗不均的问题。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发光层、影像感测层以及微镜层。影像(图像)感测层具备多个像素。微镜层设置于发光层以及影像感测层之间,且具备与这些像素分别对应的多个微镜。微镜层与发光层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00μm,且大于或等于h1,h1=x/2
×
tanθ,x为对应不同像素的微镜在微镜层所在平面上的最小间隔距离,θ为每一微镜的收光半高宽角。
[0005]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以微镜的收光角以及微镜之间的距离来限定微镜层与发光层之间的最小距离,避免两者距离不足而产生亮暗不均的问题。
[0006]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7]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0008]图1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影像检测部的平面示意图;
[0009]图1C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影像检测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0]图2是一比较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0013]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0014]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5]符号说明
[0016]1、2、3、4、5、6:指纹识别装置
[0017]100、100A:影像检测部
[0018]101:微镜层
[0019]102:准直层
[0020]103:影像感测层
[0021]200、200A:影像产生部
[0022]201:发光层
[0023]201B:不透光区
[0024]201C:电路层
[0025]201P:显示介质层
[0026]201T:透光区
[0027]202:透光盖板
[0028]301、401、501:支撑框
[0029]502:底板
[0030]M1、M3、M4、M5:微镜
[0031]M2、M6、M7:伪微镜
[0032]P1、P2、P3、P4:像素
[0033]PD:光电二极管
[0034]PH:透光孔
[0035]SL1、SL2:遮光层
[0036]θ:角度
[0037]x、H1、H2、H3、h1、h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参照图1A、图1B及图1C,图1A所示的横截面对应图1B中的线段AA

,图1C所示的横截面对应图1B中的线段BB


[0039]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1包括影像检测部100及影像产生部200。影像产生部200包括发光层201及透光盖板202,影像检测部100包括微镜层101以及影像感测层103。微镜层101设置于发光层201以及影像感测层103之间。影像感测层103具备多个像素。
[0040]在本实施例中,示例地绘示了影像感测层103的四个像素P1、P2、P3及P4。微镜层101具备与像素P1、P2、P3及P4分别对应的多个微镜,如图1B所示。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微镜M1对应像素P1,微镜M3对应像素P2,伪微镜(dummy lens)M2设置于微镜M1与M3之间且对应像素P2。如图1B所示,像素P1、P2、P3及P4都对应多个微镜,与微镜M1及M3以相同的方式绘示,且像素P1、P2、P3及P4都对应多个伪微镜,与伪微镜M2以相同的方式绘示。
[0041]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201是自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介质层201P及电路层201C,且具备透光区201T以及不透光区201B。不透光区201B对应电路层201C中设置有电路走线的区域,透光区201T对应电路层201C中未设置电路走线的区域。发光层201发出的光线照射透光盖板202上的使用者手指,光线被手指反射后,透射透光区201T并朝影像检测部100行进。
[0042]参照图1A,微镜M1及M3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像素P1及P2,其收光半高宽角都为θ,其中,收光半高宽角是指收光亮度为正视角(即θ=0)收光亮度的一半时的角度。影像检测部100及影像产生部200之间的距离为H1。如图1A所示,微镜M1及M3分别对应不同像素P1及P2,且微镜M1及M3的收光半高宽角都对应了透光区201T。
[0043]请先参照图2,其绘示根据一比较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比较例的指纹识别装置2具备影像检测部100A及影像产生部200B,且影像检测部100A及影像产生部200A的配置类似于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影像检测部100及影像产生部200。图1A及图2所示的两实施例的不同仅在于,影像检测部100A及影像产生部200A之间的距离为H2,且H2小于H1。
[0044]比较图1A及图2。在图2中,由于影像检测部100A及影像产生部200A之间的距离过小,对应不同像素P1及P2的微镜M1及M3未同时对应透光区201T,两者的收光半高宽角在空间上未相互接续。在图2所示的情况下,可能造成像素P1及P2所感测的光线亮暗不均的问题。相对地,可以看到,在图1A中,通过适当配置影像检测部100及影像产生部200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对应不同像素P1及P2的微镜M1及M3的收光半高宽角都对应透光区201T,且两者的收光半高宽角在空间上相互接续。
[0045]具体而言,图1A所示实施例的微镜层101与发光层201之间的距离H1被设置为小于或等于800μm,且大于或等于h1,h1=x/2
×
tanθ,x为对应不同像素的微镜在微镜层所在平面上的最小间隔距离,θ为每一微镜的收光半高宽角。参照图1A及图1B,微镜M1及M3在微镜层101所在平面上的距离即是本实施例中对应不同像素的微镜的最小间隔距离x。
[0046]参照图1C,影像检测部100还包括准直层102,设置于影像感测层103与微镜层101之间,其中准直层102包括遮光层SL1及SL2以及多个透光孔PH,且这些透光孔PH分别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发光层;影像感测层,具备多个像素;以及微镜层,设置于该发光层以及该影像感测层之间,且具备与该些像素分别对应的多个微镜,其中该微镜层与该发光层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00μm,且大于或等于h1,h1=x/2
×
tanθ,x为对应不同像素的该些微镜在该微镜层所在平面上的最小间隔距离,θ为每一微镜的收光半高宽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中该发光层包括透光区以及不透光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透光盖板,其中该发光层位于该透光盖板以及该微镜层之间,且该微镜层与该发光层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h1+h2,h2=3.627E
‑6×
L2/t3,L为该透光盖板在该透光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最大尺寸,且t为该透光盖板以及该发光层的总厚度。4.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尚玮刘耿瑜丘兆仟陈彦良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