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46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包括固定座椅靠背上的头枕驱动座、丝杆电机、齿轮机构、传动齿条和头枕部,设置在所述头枕部后侧的头枕后盖板,所述头枕后盖板上设置有后盖齿条;所述齿轮机构啮合在所述后盖齿条与所述传动齿条之间;所述丝杆电机以丝杆传动机构的原理驱动所述齿轮机构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头枕驱动座移动。将设置有传动齿条的传动部与设置有丝杆电机的头枕驱动座采用刚性连接固定,将后盖齿条布置在头枕后盖板的正表面,达到头枕整体结构强度得到强化,同时腾挪了更多的布置空间给舒适层。挪了更多的布置空间给舒适层。挪了更多的布置空间给舒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枕新型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枕新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发展和汽车市场的变化,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对汽车座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舒适性的需求,既需要满足头枕大行程调节的同时,又能体现座椅的精致造型及外观。
[0003]为此,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2121661847.6公开了一种零重力座椅头枕,包含:通过头枕支撑杆安装在座椅上的固定基座、头枕和头枕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电机通过丝杆螺母机构和齿轮齿条机构所构成的复合运动机构驱动所述头枕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运动。该专利采用一滑块机构作为传动中介,通过设置在头枕后盖上的电机驱动头枕前盖运动。该结构的传动机构较为复杂,3个机构之间都不是刚性连接,且3个机构占用的大量的头枕布置空间,导致其舒适层较薄,影响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零重力座椅头枕结构复杂和影响乘坐体验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乘坐舒适感强的一体强化新型头枕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包括固定座椅靠背上的头枕驱动座、丝杆电机、齿轮机构、传动齿条和头枕部;
[0007]设置在所述头枕部后侧的头枕后盖板,所述头枕后盖板上设置有后盖齿条;
[0008]所述齿轮机构啮合在所述后盖齿条与所述传动齿条之间;
[0009]所述丝杆电机以丝杆传动机构的原理驱动所述齿轮机构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头枕驱动座移动。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机构由螺母机构、轴套、齿轮轴和齿轮组成;
[0011]所述齿轮轴穿设在所述轴套中,所述齿轮分别设置在齿轮轴的两端;
[0012]所述丝杆电机固定在所述头枕驱动座上,丝杆电机通过所述螺母机构驱动所述齿轮机构运动,进而使啮合在所述后盖齿条和所述传动齿条之间的所述齿轮转动,驱动所述头枕后盖板移动。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丝杆电机通过一螺栓从下方穿过所述驱动座和一平垫片固定在驱动座的上方,所述螺栓为台阶螺栓,所述平垫片的材质为橡胶。通过螺栓与平垫片叠加的固定结构能减小丝杆电机运转时的震动,并降低其工作噪音。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条设置在一传动部上,所述传动部上还设置有一螺母机构容纳腔,所述螺母机构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母机构容纳腔中,所述螺母机构的移动轨迹被螺母机构容纳腔所限制。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头枕后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后盖凸棱,所述传动部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传动部凹槽,所述后盖凸棱与所述传动部凹槽相互配合形成滑槽结构,当所述丝杆电机通过所述齿轮机构驱动头枕后盖板移动时,所述滑槽结构为所述头枕部的移动提供导向。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盖凸棱侧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嵌装有氛围灯。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母机构侧部设置有螺母凸耳,所述螺母机构容纳腔内设置有螺母槽,所述螺母凸耳置于所述螺母槽中,进而使所述螺母机构受所述丝杆电机驱动过程中只能沿垂向移动不能绕垂向旋转。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齿轮轴上还设置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对所述齿轮与齿轮轴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防止齿轮、齿轮轴和所述轴套之间因装配错位导致失效。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头枕部的前侧设置有头枕舒适层,所述头枕舒适层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头枕后盖板上。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头枕驱动座外部设置有包覆壳罩。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将设置有传动齿条的传动部与设置有丝杆电机的头枕驱动座采用刚性连接固定,将后盖齿条布置在头枕后盖板的正表面,达到头枕整体结构强度得到强化,在腾挪了更多的布置空间给舒适层的同时,还通过外置式的后盖齿条和后盖凸棱还给到消费者一种全新的、轻薄的感官体验。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前侧视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后侧视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爆炸图一。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爆炸图二。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齿轮机构爆炸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齿轮机构整体结构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部结构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部俯视图。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齿轮机构与传动部的装配示意图。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头枕后盖板与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头枕后盖板与传动部的匹配示意图。
[0034]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头枕后盖板上的容纳槽和氛围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头枕后盖板与传动部的装配示意图一。
[0036]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头枕后盖板与传动部的装配示意图二。
[0037]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丝杆电机与头枕驱动座的装配示意图一。
[0038]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丝杆电机与头枕驱动座的装配示意图二。
[0039]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部与头枕驱动座的装配示意图。
[0040]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部、头枕驱动座与包覆壳罩的装配图。
[0041]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头枕部位于头枕驱动部最高点的示意图。
[0042]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头枕部位于头枕驱动部中点的示意图。
[0043]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头枕部位于头枕驱动部最低点的示意图
[0044]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头枕部相对于头枕驱动部运动时,齿轮、传动齿条和后盖齿条的关系示意图。
[0045]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舒适层内的发泡厚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纵向(X向)”“侧向(Y向)”“垂向(Z向)”为汽车领域空间坐标系术语,为本
人员所熟知的专业术语,以上描述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0048]参考图1至图4的一种强化一体式新型头枕结构,主要包括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的驱动部30和装配在驱动部30前方的头枕部10。驱动部30沿纵轴从前向后可以拆分为传动部300、头枕驱动座400和包覆壳罩500。头枕部10则由头枕舒适层100和头枕后盖板200装配而成。...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包括固定座椅靠背上的头枕驱动座、丝杆电机、齿轮机构、传动齿条和头枕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头枕部后侧的头枕后盖板,所述头枕后盖板上设置有后盖齿条;所述齿轮机构啮合在所述后盖齿条与所述传动齿条之间;所述丝杆电机以丝杆传动机构的原理驱动所述齿轮机构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头枕驱动座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机构由螺母机构、轴套、齿轮轴和齿轮组成;所述齿轮轴穿设在所述轴套中,所述齿轮分别设置在齿轮轴的两端;所述丝杆电机固定在所述头枕驱动座上,丝杆电机通过所述螺母机构驱动所述齿轮机构运动,进而使啮合在所述后盖齿条和所述传动齿条之间的所述齿轮转动,驱动所述头枕后盖板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电机通过一螺栓从下方穿过所述驱动座和一平垫片固定在驱动座的上方,所述螺栓为台阶螺栓,所述平垫片的材质为橡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条设置在一传动部上,所述传动部上还设置有一螺母机构容纳腔,所述螺母机构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母机构容纳腔中,螺母机构的移动轨迹被螺母机构容纳腔所限制。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泽沈毅能张晓萃甘坤家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