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身蒸汽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62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釜身蒸汽加热结构,包括夹层结构,该夹层结构用于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外围,所述夹层结构具有内腔,所述夹层结构的下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夹层结构的上侧连通有出水管;其中,在所述夹层结构在其靠近反应釜本体的一侧的内壁开设有沿左右延伸设置的主传热槽,且所述主传热槽为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夹层结构中设置了多个主传热槽,将传统技术中沉积在夹层底部的冷凝水分摊,使各个主传热槽内的冷凝水比传统技术中直接沉积在夹层底部的冷凝水的温度略高,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后续补充进来的热蒸汽与冷凝水混合后的所降低的温度值。合后的所降低的温度值。合后的所降低的温度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釜身蒸汽加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涂料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釜身蒸汽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定义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涂料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使用到反应釜。
[0003]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釜身外围夹层蒸汽加热是反应釜的加热的常见形式,即在密闭的夹层腔内充入相当容量的蒸汽来保证釜身内部的工作温度。但一体的夹层中注入高温蒸汽,表面温度不均匀且预热时间长且工作上热交换变成冷凝水,沉积在夹层底部,会与补充进来的热蒸汽产生混合,使蒸汽温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釜身蒸汽加热结构,包括夹层结构,该夹层结构用于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外围,所述夹层结构具有内腔,所述夹层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夹层结构的底部且远离冷却水出口的一侧设有冷却水入口;其中,在所述夹层结构在其靠近反应釜本体的一侧的内壁开设有沿左右延伸设置的主传热槽,且所述主传热槽为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
[0005]这样,当蒸汽进入夹层结构的内腔,热的蒸汽进入较冷的主传热槽,蒸汽在主传热槽内冷凝后释放的热量从主传热槽的底部传递到反应釜本体上,此时,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凝水沉积在主传热槽内,多个主传热槽将传统技术中沉积在夹层底部的冷凝水分摊,使各个主传热槽内的冷凝水比传统技术中直接沉积在夹层底部的冷凝水的温度略高,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后续补充进来的热蒸汽与冷凝水混合后的所降低的温度值。
[0006]作为优化,所述主传热槽的开口端的截面积小于主传热槽的底部的截面积。
[0007]这样,使蒸汽尽可能地聚集在主传热槽的底部。
[0008]作为优化,所述主传热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腔和扩散腔,所述导向腔呈长方体状,所述导向腔的一端为主传热槽的开口端,导向腔的另一端与扩散腔相连通,所述扩散腔呈球状。
[0009]这样,呈球状的扩散腔能大大增加了向反应釜本体传热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传热能力。
[0010]作为优化,在主传热槽的一侧设置有沿左右延伸设置的辅传热槽,且辅传热槽的深度小于主传热槽的深度。
[0011]这样,辅传热槽不仅能充分利用主传热槽间的有效空间,减轻夹层结构的有效重量,更能扩大的蒸发传热面积和液体流动通道的截面积,提高了最大传热能力。
[0012]作为优化,所述辅传热槽在竖向的截面积呈倒梯形状。
[0013]这样,使得热流量能畅通的到达主传热槽的气液交界面区域,从而能极大的提高最大传热能力。
[0014]作为优化,所述夹层结构的顶部远离冷却水出口的一侧设有水蒸气入口,所述夹层结构的底部远离冷却水入口一侧设有冷凝水出口。
[0015]这样,水蒸气入口与冷凝水出口形成对角设计,整个夹层结构的传热效率很快,换热效果理想。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为本技术的釜身蒸汽加热结构安装在反应釜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釜身蒸汽加热结构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主传热槽和辅传热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
反应釜本体;
[0022]2‑
夹层结构,20

内腔,21

主传热槽,211

导向腔,212

散热腔,22

辅传热槽;
[0023]3‑
冷却水出口;4

冷却水入口;5

水蒸气入口,6

冷凝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釜身蒸汽加热结构,包括夹层结构2,该夹层结构2用于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的外围,所述夹层结构2具有内腔20,所述夹层结构2的顶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3,所述夹层结构2的底部且远离冷却水出口3的一侧设有冷却水入口4。在所述夹层结构2在其靠近反应釜本体1的一侧的内壁开设有沿左右延伸设置的主传热槽21,且所述主传热槽21为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实施时,夹层结构2可采用导热效果好的材料制成。
[0026]需要说明的是,反应釜本体1的具体结构是本领域技术的常规技术手段,本申请并未对反应釜本体1的本身进行改进设计,在此不对反应釜本体1的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0027]这样,当蒸汽进入夹层结构的内腔,热的蒸汽进入较冷的主传热槽,蒸汽在主传热槽内冷凝后释放的热量从主传热槽的底部传递到反应釜本体上,此时,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凝水沉积在主传热槽内,多个主传热槽将传统技术中沉积在夹层底部的冷凝水分摊,使各个主传热槽内的冷凝水比传统技术中直接沉积在夹层底部的冷凝水的温度略高,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后续补充进来的热蒸汽与冷凝水混合后的所降低的温度值。
[0028]具体地,所述主传热槽21的开口端的截面积小于主传热槽21的底部的截面积。
[0029]这样,使蒸汽尽可能地聚集在主传热槽的底部。
[0030]具体地,所述主传热槽21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腔211和扩散腔212,所述导向腔211呈长方体状,所述导向腔211的一端为主传热槽21的开口端,导向腔211的另一端与扩散腔
212相连通,所述扩散腔呈球状。
[0031]这样,呈球状的扩散腔能大大增加了向反应釜本体传热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传热能力。
[0032]具体地,在主传热槽21的一侧设置有沿左右延伸设置的辅传热槽22,且辅传热槽22的深度小于主传热槽21的深度。
[0033]这样,辅传热槽不仅能充分利用主传热槽间的有效空间,减轻夹层结构的有效重量,更能扩大的蒸发传热面积和液体流动通道的截面积,提高了最大传热能力。
[0034]具体地,所述辅传热槽22在竖向的截面积呈倒梯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辅传热槽22呈倒梯形状,即意味着辅传热槽22的开口端的截面积小于辅传热槽22的底部的截面积。
[0035]这样,使得热流量能畅通的到达主传热槽的气液交界面区域,从而能极大的提高最大传热能力。
[0036]具体地,所述夹层结构2的顶部远离冷却水出口3的一侧设有水蒸气入口5,所述夹层结构2的底部远离冷却水入口4一侧设有冷凝水出口6。
[0037]这样,水蒸气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釜身蒸汽加热结构,包括夹层结构,该夹层结构用于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结构具有内腔,所述夹层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夹层结构的底部且远离冷却水出口的一侧设有冷却水入口;其中,在所述夹层结构在其靠近反应釜本体的一侧的内壁开设有沿左右延伸设置的主传热槽,且所述主传热槽为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釜身蒸汽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热槽的开口端的截面积小于主传热槽的底部的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釜身蒸汽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热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煜璇黄浩锋陈晓婷蔡镇源林濠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