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958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本方法将预案的基本构成要素抽象为事件、情景、对象和行为,认为所有预案都是由这些要素组成的;针对同一类突发事件的预案,不同部门的预案,其组成要素有很多是共同的,只要把这些要素抽取出来,并按照事件演化与应对的逻辑重新组织,就可以得到跨部门的综合预案。首先分析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化过程情景,建立事件树。以事件树为预案组织框架,针对每一个事件,在横向上分析并遍历事件应急可能涉及的所有部门,在纵向上分析每个部门的应急过程时间线,基于预案文本的语法结构分离事件、场景、对象和对象行为,最后在以共同的事件和场景,组织各个部门的对象和行为,得到综合的预案脚本。到综合的预案脚本。到综合的预案脚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制定
,尤其涉及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将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划分为总体、专项、部门、地方、企事业、重大活动预案等六大层次。不同类型预案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总体预案重点明确突发事件应对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响应机制和保障要求;专项和部门预案侧重界定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和处置程序;工作预案着重确定应急处置的具体程序、操作规范等。
[0003]对于同一个类型的突发事件,政府各个部门、各个企事业单位往往都要求制订对应的应急工作预案。这些应急预案大同小异,但往往都仅仅关注本单位自身的职责和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而作为政府综合应急指挥部门,在应对一些需要跨部门协调的公共突发事件,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需要召集相关单位来协同应急,这时就需要一个多部门协同的跨部门综合应急方案,在此称为“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针对突发事件E,设置A和B两个部门,并分别设置预案文本TA和TB,具体步骤如下:
[0008]S1、根据事件发展过程分析,画出E的事件树;事件树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具有因果逻辑关系的事件构成,其中从根到叶子结点的任意一条分支路径可表示为一个事件队列Le=[E,e1,e2,...,ei],为E根事件,e1为E引发的次生突发事件,如暴雨引发的洪水,以此类推,ei为最后发生并终止该序列的事件;从E出发的事件队列可能很多,其中一些事件可能合并又分支,最终构成了一个事件网络;
[0009]S2、每个事件都对应一个或多个情景,这些情景在预案中将有相应的描述,列出所有事件的情景,如暴雨的降雨量,洪水的淹没水深或警戒水位;
[0010]S3、根据S1和S2两个步骤,制作出表1;
[0011]S4、取预案文本TA,根据表1分割出每一种情景的预案文本段TAi,设总共被分割为j段,则TA=[TA1,TA2,TA3,...,TAj];
[0012]S5、对预案文本TB,作同样的分割操作;
[0013]S6、对任意一段预案文本TAi,按标点符号句号,分离其所有陈述句;再分割出每一句陈述句中的名词和动词,其中的名词是对象O,动词是对象的行为V;
[0014]S7、分割出所有对象和行为后,建立表2;
[0015]S8、对象及其动作描述了各部门要完成的任务序列,由于不同部门对同一个对象的描述术语可能不同,所以要合并语义所指的对象相同的词;
[0016]S9、以“事件-情景-任务”为中心,统一、合并应急目标;以事件树为逻辑演化过程的组织框架,对相同灾害场景序列、在同一时间轴线上,合并各部门的应急业务逻辑,实现情景融合、对象融合、任务融合、目标融合和决策过程融合;
[0017]S10、整合预案核心要素后,重新梳理、合并文本内容,得到跨部门综合应急预案。
[0018]本专利技术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本方法将预案的基本构成要素抽象为事件、情景、对象和行为,认为所有预案都是由这些要素组成的;针对同一类突发事件的预案,不同部门的预案,其组成要素有很多是共同的,只要把这些要素抽取出来,并按照事件演化与应对的逻辑重新组织,就可以得到跨部门的综合预案。首先分析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化过程情景,建立事件树。以事件树为预案组织框架,针对每一个事件,在横向上分析并遍历事件应急可能涉及的所有部门,在纵向上分析每个部门的应急过程时间线,基于预案文本的语法结构分离事件、场景、对象和对象行为,最后在以共同的事件和场景,组织各个部门的对象和行为,得到综合的预案脚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S1步骤中表1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S7步骤中表7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专利技术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2]实施例一
[0023]不失一般性,针对某突发事件E,设有任意A和B两个部门,分别有预案文本TA和TB,下面以此为例,给出整合步骤。
[0024]S1.根据事件发展过程分析,画出E的事件树;事件树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具有因果逻辑关系的事件构成,其中从根到叶子结点的任意一条分支路径可表示为一个事件队列Le=[E,e1,e2,

,ei],为E根事件,e1为E引发的次生突发事件,如暴雨引发的洪水,以此类推,ei为最后发生并终止该序列的事件;从E出发的事件队列可能很多,其中一些事件可能合并又分支,最终构成了一个事件网络;
[0025]S2.每个事件都对应一个或多个情景,这些情景在预案中将有相应的描述,列出所有事件的情景,如暴雨的降雨量,洪水的淹没水深或警戒水位等;
[0026]S3.根据前述两个步骤,给出表1;
[0027]表1.突发事件E的次生事件和情景结构
[0028][0029]S4.取预案文本TA,根据表1分割出每一种情景的预案文本段TAi,设总共被分割为j段,则TA=[TA1,TA2,TA3,

,TAj];
[0030]S5.对预案文本TB,作同样的分割操作;
[0031]S6.对任意一段预案文本TAi,按标点符号句号,分离其所有陈述句;再分割出每一句陈述句中的名词和动词,其中的名词是对象O,动词是对象的行为V;
[0032]S7.分割出所有对象和行为后,建立表2;
[0033]表2 预案中的对象和行为抽取示例
[0034][0035]表3为某县防台风暴雨应急预案的一个抽取案例,其中中文分词工具为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NLPIR;
[0036]表3.某县防台风暴雨应急预案的一个抽取案例
[0037][0038][0039][0040]S8.对象及其动作描述了各部门要完成的任务序列,由于不同部门对同一个对象的描述术语可能不同,所以要合并语义所指的对象相同的词;
[0041]S9.以“事件-情景-任务”为中心,统一、合并应急目标;以事件树为逻辑演化过程的组织框架,对相同灾害场景序列、在同一时间轴线上,合并各部门的应急业务逻辑,实现情景融合、对象融合、任务融合、目标融合和决策过程融合。
[0042]S10.整合预案核心要素后,重新梳理、合并文本内容,得到跨部门综合应急预案。
[0043]综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事件、情景为中心的跨部门应急预案整合方法,针对突发事件E,设置A和B两个部门,并分别设置预案文本TA和TB,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根据事件发展过程分析,画出E的事件树;事件树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具有因果逻辑关系的事件构成,其中从根到叶子结点的任意一条分支路径可表示为一个事件队列Le=[E,e1,e2,

,ei],为E根事件,e1为E引发的次生突发事件,如暴雨引发的洪水,以此类推,ei为最后发生并终止该序列的事件;从E出发的事件队列可能很多,其中一些事件可能合并又分支,最终构成了一个事件网络;S2、每个事件都对应一个或多个情景,这些情景在预案中将有相应的描述,列出所有事件的情景,如暴雨的降雨量,洪水的淹没水深或警戒水位;S3、根据S1和S2两个步骤,制作出表1;S4、取预案文本TA,根据表1分割出每一种情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广发黄潇陈齐超彭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