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野外气体等压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721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气体等压取样器,包括筒体、密封箍环、透明罩盖、循环气泵箱和气体采样袋,所述密封箍环设置在筒体的上端部靠近上端口处,所述透明罩盖可盖置在筒体的上端的密封箍环上,所述透明罩盖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采样接头,所述第一采样接头经第一输气软管和第一回流软管分别对应与循环气泵箱的第一进气接头和第一排气接头相连接,所述循环气泵箱的第二进气接头和第二排气接头分别经第二输气软管和第二回流软管对应与气体采样袋上的第二采样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输气软管和第二回流软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简单的现场安装后就可以较快速地对目标采集点气体进行取样,携带和使用灵活且方便。使用灵活且方便。使用灵活且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野外气体等压取样器


[0001]本技术涉及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监测和研究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气体等压取样器。

技术介绍

[0002]土壤呼吸是气体由陆地生态系统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也是土壤中生命活动的表征,准确测定其释放量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的监测,可估测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温室气体(C2O、N2O、CH4)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多种复杂的物理和生物过程影响,长期、连续、准确地测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本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在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的监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已经研发出的各种土壤碳通量的原位测定设备。例如公告号为CN109212166A所公开的一种用于研究光照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以及公告号为CN109212167A所公开的一种土壤碳通量在线监测设备。然而这些设备属于定点长期监测的设备,携带不方便,不适应于对野外开展临时流动取样的情况。因此,需要设计一款便于携带的新型取样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野外气体等压取样器,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简单的现场安装后就可以较快速地对目标采集点进行等压取样,携带和使用灵活且方便。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便携式野外气体等压取样器,包括筒体、密封箍环、透明罩盖、循环气泵箱和气体采样袋,所述密封箍环设置在筒体的上端部靠近上端口处,所述透明罩盖可盖置在筒体的上端的密封箍环上,所述透明罩盖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采样接头,所述第一采样接头经第一输气软管和第一回流软管分别对应与循环气泵箱的第一进气接头和第一排气接头相连接,所述循环气泵箱的第二进气接头和第二排气接头分别经第二输气软管和第二回流软管对应与气体采样袋上的第二采样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输气软管和第二回流软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
[0006]优选地,所述密封箍环包括上环体和下环体,所述上环体和下环体之间夹设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径面与筒体紧密配合。
[0007]优选地,所述上环体和下环体之间经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件为铆接件或螺接件。
[0008]优选地,所述透明罩盖的下端罩盖口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层。
[0009]优选地,所述筒体为塑料管体,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有以便压入土中的尖锐部。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筒体、密封箍环、透明罩盖、循环气泵箱、气体采样袋和输气软管组成,其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通过简单的现场安装后就可以
较快速地对目标采集点进行等压取样,使用灵活且方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施例中便携式野外气体等压取样器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0012]图2为实施例中筒体、密封箍环和透明罩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筒体2-密封箍环2.1-上环体2.2-下环体2.3-密封圈3-透明罩盖3.1-第一采样接头3.2-弹性密封层4-循环气泵箱4.1-第一进气接头4.2-第一排气接头4.3-第二进气接头4.4-第二排气接头5-气体采样袋5.1-第二采样接头6-第一输气软管7-第一回流软管8-第二输气软管9-第二回流软管10-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被所属
的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便携式野外气体等压取样器包括筒体1、密封箍环2、透明罩盖3、循环气泵箱4和气体采样袋5。
[0016]所述密封箍环2设置在筒体1的上端部靠近上端口处,所述透明罩盖3可盖置在筒体1的上端的密封箍环2上,所述透明罩盖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采样接头3.1,所述第一采样接3.1经第一输气软管6和第一回流软管7分别对应与循环气泵箱4的第一进气接头4.1和第一排气接头4.2相连接,所述循环气泵箱4的第二进气接头4.3和第二排气接头4.4分别经第二输气软管8和第二回流软管9对应与气体采样袋5上的第二采样接头5.1相连接,所述第二输气软管8和第二回流软管9上还设置有控制阀10。
[0017]所述密封箍环2包括上环体2.1和下环体2.2,所述上环体和下环体之间夹设有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的内径面与筒体1的外壁紧密配合。所述上环体2.1和下环体2.2之间经穿设在其上的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件为铆接件或螺接件。
[0018]所述透明罩盖3的下端罩盖口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层3.2。
[0019]所述筒体1为塑料管体,所述筒体1的下端设置有以便压入土中的尖锐部。
[0020]所述透明罩盖3的第一采样接头3.1带有接头阀门。所述气体采样袋5的第二采样接头5.1也带有接头阀门。
[0021]如图1将各个零部件相互连接,并将筒体1压入待采样点的土壤中,盖上透明罩盖3,完成安装后开启循环气泵箱4内的气泵,让气体在筒体1和透明罩盖3所构成的采样空间内循环流动。当需要采样时,将气体采样袋5接入第二输气软管8和第二回流软管9,并开启控制阀10和第二采样接头5.1上的接头阀门,使气体采样袋5也加入采样空间内进行气体循环,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后,气体采样袋5内取得采样气体,关闭控制阀10和第二采样接头5.1上的接头阀门,并断开第二输气软管8和第二回流软管9,取得具有采样气体的气体采样袋5。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野外气体等压取样器,包括筒体、密封箍环、透明罩盖、循环气泵箱和气体采样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箍环设置在筒体的上端部靠近上端口处,所述透明罩盖可盖置在筒体的上端的密封箍环上,所述透明罩盖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采样接头,所述第一采样接头经第一输气软管和第一回流软管分别对应与循环气泵箱的第一进气接头和第一排气接头相连接,所述循环气泵箱的第二进气接头和第二排气接头分别经第二输气软管和第二回流软管对应与气体采样袋上的第二采样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输气软管和第二回流软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冬梅陈仕东杨智杰刘小飞熊德成胥超陈光水杨玉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