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949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评价方法,通过测定固化改性沥青的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和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获取改性沥青的离析率;根据离析率评价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评价方法能准确地表征改性沥青在热储存过程中高分子聚合物所发生的游离、聚集程度,真实地反映出改性沥青在热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内在变化,从而准确地评价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为改性沥青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且操作步骤简单,仪器精准度高,试验可靠,适合推广应用。应用。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沥青
,特别涉及一种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采用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改性道路沥青,可有效提高其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和耐疲劳性能。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沥青改性剂主要有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丁苯橡胶(SBR)、聚乙烯(PE)、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高分子聚合物,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SBS高分子聚合物。由于SBS高分子聚合物极性小,分子量、密度、溶解度等性质与基质沥青相差较大,致使SBS高分子聚合物与基质沥青之间仅仅存在部分吸附、相容,而并非完全熔融。SBS高分子聚合物与基质沥青之间的这种物理分散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极易发生两相分离,造成离析现象,严重影响了SBS改性沥青的生产和使用。
[0003]为了更好地控制SBS改性沥青的产品质量,需要对SBS改性沥青进行热储存稳定性评价,现有的可以评价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的方法有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法T 0661

2011和SHT 0740

2003。它们的主要步骤为:将热处理后的改性沥青进行固化处理后、获取固化改性沥青的顶部试样和底部试样,通过环球法测定顶部试样和底部试样的软化点之差来判定待测样品是否合格。
[0004]但是,上述方法测得的离析软化点差不能准确反映出SBS改性沥青材料已发生的内在性质变化,无法准确地评价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价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评价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对热处理后的改性沥青进行固化处理后,获取固化改性沥青的顶部试样和底部试样;
[0008]2)根据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和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获得改性沥青的离析率;
[0009]3)根据离析率,评价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
[0010]在上述的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根据离析率,评价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包括:
[0011]根据离析率,和预设离析率与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预设等级的对应关系,评价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等级。
[0012]在上述的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根据式(1)获得改性沥青的离析率,
[0013][0014]其中,R
S
为改性沥青的离析率,%;J
nr,diff顶
为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J
nr,diff底
为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
[0015]在上述的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在步骤2)之前,还包括:根据顶部试样的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和顶部试样的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获得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
[0016]根据底部试样的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和底部试样的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获取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
[0017]可选的是,对顶部试样进行第一恒定力作用,获得顶部试样的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对顶部试样进行第二恒定力作用,获得顶部试样的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0018]可选的是,对底部试样进行第一恒定力作用,获得底部试样的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对底部试样进行第二恒定力作用,获得底部试样的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0019]上述第一恒定力大于第二恒定力。
[0020]在上述的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根据式(2)获得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
[0021][0022]其中,J
nr,diff顶
为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J
nr,1顶
为顶部试样的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
nr,2顶
为顶部试样的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kPa
‑1。
[0023]在上述的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根据式(3)获得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
[0024][0025]其中,J
nr,diff底
为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J
nr,1底
为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
nr,2底
为底部试样的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kPa
‑1。
[0026]在上述的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对顶部试样进行N次第一恒定力作用,获得顶部试样的N个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上述N个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的平均值为顶部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0027]可选的是,对顶部试样进行N次第二恒定力作用,获得顶部试样的N个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上述N个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的平均值为顶部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0028]可选的是,对底部试样进行N次第一恒定力作用,获得底部试样的N个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上述N个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的平均值为底部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0029]可选的是,对底部试样进行N次第二恒定力作用,获得底部试样的N个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上述N个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的平均值为底部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0030]其中,N≥2。
[0031]在上述的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若离析率小于或等于20%,则热储存稳定性评价等级为一级;
[0032]若离析率大于20%且小于50%,则热储存稳定性评价等级为二级;
[0033]若离析率大于或等于50%,则热储存稳定性评价等级为三级。
[0034]在上述的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顶部试样取自固化改性沥青的顶部,且高度为固化改性沥青总高度的1/3;底部试样取自固化改性沥青的底部,且高度为固化改性沥青总高
度的1/3。
[0035]在上述的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第一恒定力为1.0kPa~5.0kPa;第二恒定力为0.05~0.5kPa。
[0036]在上述的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改性沥青包括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
[0037]本专利技术的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评价方法,通过测定固化改性沥青的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和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获取改性沥青的离析率;根据离析率评价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评价方法能准确地表征改性沥青在热储存过程中高分子聚合物所发生的游离、聚集程度,真实地反映出改性沥青在热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内在变化,从而准确地评价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为改性沥青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且操作步骤简单,仪器精准度高,试验可靠,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对热处理后的改性沥青进行固化处理,获取固化改性沥青顶部试样和底部试样;2)根据所述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和所述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获得所述改性沥青的离析率;3)根据所述离析率,评价所述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离析率,评价所述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包括:根据所述离析率,和预设离析率与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预设等级的对应关系,评价所述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等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式(1)获得所述改性沥青的离析率,其中,R
S
为所述改性沥青的离析率,%;J
nr,diff顶
为所述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J
nr,diff底
为所述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顶部试样的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和所述顶部试样的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获得所述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根据所述底部试样的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和所述底部试样的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获取所述底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其中,对所述顶部试样进行第一恒定力作用,获得所述顶部试样的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对所述顶部试样进行第二恒定力作用,获得所述顶部试样的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对所述底部试样进行第一恒定力作用,获得所述底部试样的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对所述底部试样进行第二恒定力作用,获得所述底部试样的第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所述第一恒定力大于所述第二恒定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式(2)获得所述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其中,J
nr,diff顶
为所述顶部试样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J
nr,1顶
为所述顶部试样的第一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
nr,2顶
为所述顶部试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煜从艳丽蔺习雄杨克红吕文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