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文彩专利>正文

接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041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雷装置的接闪器,特别是接闪器。其由针尖体、基球体、邻球体和底杆体等部分组成,且有提前放电的性能,防直击雷的性能较传统避雷针优,而且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特色;适合于一般建筑物顶上使用,尤其适合于小面积的高建筑物和构筑物上使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防直击雷装置的接闪器,特别是接闪器。现在改进富兰克林避雷针的接闪器已有多种,目的都为了提高防雷效果和增强美观。但这些避雷针的形式构造缺乏某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特色。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改进富兰克林避雷针与将某种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特色结合起来的避雷针的方案。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是,用金属制作这样的一种接闪器,由针尖体、基球体、邻球体和底杆体等部分组成,在工作态时,其特征是根部直径为Φ8~Φ350mm的针尖体竖立联接在用导体串联着的球体群的正中上方,且凸出于最上一个球体上面20~6000mm,直径为Φ8~Φ10mm的底杆体则联接在这球体群的下方且凸出于最下一个球体下面10~6000mm,底杆体的下末端联接有一块作为联接器之用的厚度为2~20mm的金属联接板,其面积为底杆体横截面的1~20倍;基球体和邻球体可以都是圆球体,也可以都是椭球体,过球体中心的剖面是一个椭圆面,此椭圆的半短轴与半长轴之比值为0.1~1.0;这用导体串联着的球体群,相邻球体体积向上或向下递增8%~92%,即递增值可正可负;这用导体串联着的球体群,任何相邻的两球体的中心距离L与这两球半径之和(R1+R2)之比值在0.1~30之间,即相邻的两球可以相交、相接或相离;直径为Φ40~Φ1500mm的基球体是球体群中体积最大的球体,其余的均是直径为Φ20~Φ1000mm的邻球体,有1~10个。以下结合一种实施方案的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是本技术工作态时的示意视图。焊接固定竖立着针尖体(1)的邻球体(2)的下方与基球体(3)相交接,向下凸出于基球体(3)下方的底杆体(4)的下端固定焊接着的底杆体金属联接板(5)与金属塔杆体(7)的顶端焊接着的塔杆金属联接板(6)被4条螺栓联接着,雷击时,雷电流从针尖体(1)流经邻球体(2)、基球体(3)、底杆体(4)和金属联接板(5)、(6),再经金属塔杆体(7)、引下线(8)到达接地装置(9)、最后散流入大地。本技术由于针尖体下方的球体群在工作态时能够起着较好的前沿静电感应作用和较好的汇聚静电荷到针尖体的针尖处的作用,因而具有提前放电的性能,比传统避雷针有较好的防直击的功能,又由于球体积大小不一,球心距不一,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的中国传统建筑外部装饰文化特色,附图就是中国古式庙寺屋顶常见的单葫芦,本技术适合一般建筑物顶上使用,尤其适合于小面积的高建筑物和构筑物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直击雷装置的接闪器,特别是接闪器,由金属制作的针尖体、基球体、邻球体和底杆体等部分组成,在工作态时其特征是:根部直径为Φ8~Φ350mm的针尖体竖立联接在用导体串联着的球体群的上方且凸出于最上一个球体上面20~6000mm,直径为Φ8~Φ110mm的底杆体则联接在这球体群的下方且凸出于最下一个球体下面10~6000mm,直径为Φ40~Φ1500mm的基球体是球体群中体积最大的球体,其余均是直径为Φ20~Φ1000mm的邻球体,有1~10个。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直击雷装置的接闪器,特别是接闪器,由金属制作的针尖体、基球体、邻球体和底杆体等部分组成,在工作态时其特征是根部直径为Φ8~Φ350mm的针尖体竖立联接在用导体串联着的球体群的上方且凸出于最上一个球体上面20~6000mm,直径为Φ8~Φ110mm的底杆体则联接在这球体群的下方且凸出于最下一个球体下面10~6000mm,直径为Φ40~Φ1500mm的基球体是球体群中体积最大的球体,其余均是直径为Φ20~Φ1000mm的邻球体,有1~10个。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文彩
申请(专利权)人:莫文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