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文彩专利>正文

悬浮紊流新风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644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9
悬浮紊流新风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可控风机、室内送风导管,该导管的侧面有多个导管送风口,送风口的开口方向偏离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使风机将自然空气压入室内送风导管形成新风自该导管侧面的送风口持续吹向墙壁,在墙壁之间变速、曲折下行向室地板但不到室地板;让室内空气被新风持续稀释、扩散变成新空气,让室内空气气压持续高于室外气压,从室墙透孔排出室外,让室内人既能充分吸入负氧离子浓度高的新风到肺部,又能避免新风触地反弹时激发扬起室地面上的有毒有害物向上流动升到室内人呼吸空间扩散。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一般的通风透气差、缺乏空气负氧离子的房室特别适用于一般的有家庭空调器的房室。有家庭空调器的房室。有家庭空调器的房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浮紊流新风系统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风系统,特别是悬浮紊流新风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们使用新风系统对室内换气已有数十年了,具有代表性的是双向流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是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新风自高度约2.2米的送风口竖直向下猛吹到地面反弹上来,四面散开斜穿过厚约0.1米的贴地浊气层,进入室地板上高度为0.4~1.9米的室内人生活呼吸空间,新风持续扩散稀释室内旧空气变成新空气,最后在室内另一侧升上高度约2.2米的回风口被吸入排出室外,从而实现室内新风换气的目的。该新风系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新风自送风口出来是一股竖直向下冲的高速气流,其穿过室内人呼吸空间的过程只有1.5米左右,时间很短,故其浓度高的负氧离子未能充分地扩散到室内人呼吸空间,未能被室内人先吸收利用就猛吹到地面上,反弹时四面散开斜穿过厚约0.1米的贴地浊气层,激发扬起室地面上的尘埃、尘螨、病菌、霉气、湿气、甲醛、TVOC等有毒有害物向上流动升到室内人呼吸空间扩散,让人既未得吸入含负氧离子浓度高的新风又不得不持续吸入这些含有毒有害物的新空气到肺部。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用新风系统时,在新风自送风口出来穿过室内人呼吸空间的过程中,让室内人既能充分吸入负氧离子浓度高的新风到肺部,此外又能避免新风触地反弹时激发扬起室地面上的尘埃、尘螨、病菌、霉气、湿气、甲醛、TVOC等有毒有害物向上流动升到室内人呼吸空间扩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使用新风系统时,在新风自送风口出来穿过室内人呼吸空间的过程中,让室内人能充分吸入负氧离子浓度高的新风到肺部,又能避免新风触地反弹时激发扬起室地面上的尘埃、尘螨、病菌、霉气、湿气、甲醛、TVOC等有毒有害物向上流动升到室内人呼吸空间扩散。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采取如下的“悬浮紊流新风系统及使用方法”方案。
[0006]将风机固定于室内或室外或室墙透孔内,让其吸气口或其吸气管口置于自然空气中,该风机出气口联接着室内送风导管;该导管的侧面有多个导管送风口,其开口方向偏离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该导管被联接件联接固定于室的内壁;风机控制装置由机外调控盒和接机调控盒组成,接机调控盒联接着风机;使用时,启动上述的风机控制装置,使风机通过其吸气口或吸气管口将自然空气吸收入并通过其出气口将自然空气压入室内送风导管中,在离开导管送风口时形成高速新风;让新风自该导管侧面的开口方向偏离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送风口吹向墙壁,使之反弹四散、减速、改向,大体上曲折下行向室地板,新风碰壁可1~5次,宜为2~3次;新风每次碰壁后都会分裂四处散开、广泛分布,增大新风分散度,增大新风行程,降低新风速度,形成室内新风紊流区,新风在行走过程和减速至零后都向周围的室内空气扩散,产生室内新空气区;通过控制上述的风机控装置,可调控风机的送风量
和风速,让新风经过4米以上的曲折路程才能使风速在室地板上0.1~0.3米高处减速到零:让新风通过的三维空间生成的室内悬浮紊流新风区的底面离室地板的高度大于0.1米;让室内旧空气被新风持续稀释变成的室内新空气,包裹着室内悬浮紊流新风区;让新风使室内空气气压持续高于室外气压而被排出室墙透孔到室外;让新风不吹到室地板,能避免新风触地能反弹时激发扬起室地面上的尘埃、尘螨、病菌、霉气、湿气、甲醛、TVOC等有毒有害物向上流动升到室内人呼吸空间扩散;让人睡、坐、立时的鼻孔都能在室内人呼吸空间里充分吸入负氧离子浓度高的新风和新空气到肺部。离开导管送风口后新风曲折下行向室地板的形式包括有如下几种:

让新风先斜吹上天花板后反弹斜向下到对面墙壁,最后反弹斜向下方的室地板;

让新风先斜吹上天花板后反弹斜向下到邻面墙壁,最后反弹斜向下方的室地板;

让新风先斜吹上天花板后反弹斜向下到邻面墙壁,再反弹向下到对面墙壁,最后反弹斜向下方的室地板;

让新风先斜吹向下到邻面墙壁后反弹斜向下到对面墙壁,最后反弹斜向下方的室地板;

让新风先斜吹向下到对面墙壁后反弹斜向下到原墙壁,最后反弹斜向下方的室地板。悬浮紊流新风系统可以用屏蔽装置来屏蔽。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有关词句的含义如下所述。所谓“紊流”就是湍流,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流体质点相互混掺,运动无序,运动要素具有随机性。“悬浮紊流”是指室内离室地面高0.1米以上的空间普遍存在着的新风紊流。新风紊流强度可以这样检验确定:由于新风从离开送风口就开始往下做减速紊流运动,室内新风紊流强度自上而下由强到弱,只要路程足够长,减速紊流运动最终会风速为零,终止在路上;又由于新风紊流的特性是不规则运动,流体质点相互混掺,运动无序,运动要素具有随机性,其强度测风速仪难测;因此,使用检测绵线来测定较好,做法是,取一条有些弯曲的普通缝衣绵线,剪此弯曲状的绵线长约20厘米作为检测绵线,用手指夹着此检测绵线的一端提起使之自然下垂,然后,置于室内不同地方不同高度检测该处新风紊流强度,当检测绵线下端点不规则的摆动、飘动、晃动的半径小于1.0厘米时视为该处的新风紊流已终止,其风速为零,其强度为零,当检测绵线不规则的摆动、飘动、晃动,其下端点可偏离开平衡位置(静止时下垂的位置)1.0~2.5厘米时该处的新风紊流强度定为一级,当检测绵线不规则的摆动、飘动、晃动,其下端点可偏离开平衡位置2.5~4.0厘米时该处的新风紊流强度定为二级,可偏离4.0~5.5厘米时定为三级,可偏离5.5~7.0厘米时定为四级,可偏离7.0~8.5厘米时定为五级,依此类推,总之,每偏离递增1.5厘米就递增一级,级数越高,新风紊流强度越大。当某处室内新风紊流终止后,新风与室内空气处于相互扩散的状态,称为新空气态,其笵围称为新空气区。“室内送风导管”是指在室内延伸到多个地方的送风导管;其包括单独在一室内的、串联通过多室内的和并联通过多室内的送风导管;其终端可以是封闭,也可以是不封闭(例如联接一个变径弯管);其侧面有多个送风口;其由多段分段导管联接而成,按分段导管构造可分为直通管、变径管、弯管和三通管、四通管;按其材质可以分为金属的和非金属(例如塑料、帆布料)的管;按其物理力学性能可以分为硬管和软管。“导管侧面送风口”是室内送风导管侧面向室内送新风的出口,其边缘可以是导管侧面,不凸出于导管外表面,其也可以凸出于导管外表面,例如直接用三通管(包括垂向、斜向、变径三通管)作为送气导管中的一分段,该三通管的支管口就成为导管侧面送风口,其开口方向可偏离水平方向向下6~40
°
或偏离水平方向向上8~50
°
,较好是偏离水平方向向下10~30
°
或偏离水平方向向上15~40
°
,可据需要确定;其数量可在2~100个之间选择,口径大的、风机功率小的应选少些,口径小的、风机功率大的
应选多些;其口形不限定,可选园形或椭园形或矩形;其可配置风阀来控制单一送风口的送风量,还可配接一段软管来灵活控制单一送风口的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悬浮紊流新风系统及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将风机的吸气口或其吸气管口置于自然空气中,该风机出气口联接着室内送风导管;该导管的侧面有多个导管送风口,送风口的开口方向偏离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该导管被联接件联接固定于室的内壁;风机控制装置由机外调控盒和接机调控盒组成;使用时,启动上述的风机控制装置,使风机通过其吸气口将自然空气吸收入并通过其出气口将自然空气压入室内送风导管形成新风;让新风自该导管侧面的送风口持续吹向墙壁,在墙壁之间减速、改向、分散,大体上曲折下行向室地板;以风机控制装置调控风机的送风量和风速,让新风风速在到达室地板之前已减速到零,使新风的风路通过的三维空间形成室内悬浮紊流新风区;让室内空气被新风持续稀释、扩散变成新空气区包裹着室内悬浮紊流新风区;让室内空气气压持续高于室外气压,从室墙透孔排出室外。2.悬浮紊流新风系统,包括风机、室内送风导管、室墙透孔、风机控制装置及联接件,其特征是:该新风系统的风机吸气口处于室外自然空气中;而该风机出气口联接着室内送风导管;该导管在室内延伸,其侧面具有多个送风口;该送风口的开口方向偏离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该导管被联接件联接固定于有室墙透孔的房室的内壁;风机控制装置由机外调控盒和接机调控盒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是:让新风自导管侧面的送风口持续吹向墙壁,在墙壁之间减速、改向、分散,是要让新风离开送风口后,碰壁1~5次,减速和改向;要让新风每次碰壁后都分裂四处散开、广泛分布,同时向室内空气各处扩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是:让新风风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文彩莫长树莫长录
申请(专利权)人:莫文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