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避雷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98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避雷针,涉及一种新型的避雷装置。为了解决现有避雷装置保护构筑物对象的同时,所引起的二次感应雷效应及雷电电磁脉冲LEMP效应等副作用,以及雷电的能量向周围的空间中辐射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将雷电流的电磁能量转化,避免或极大地减少雷电电磁能量向周围空间辐射,起到充分抑制二次感应雷效应及减少雷电电磁脉冲强度的新型避雷针。其是由接闪金属尖端与波阻抗的雷电脉冲传导管组成接闪器,接闪器在罩体内与雷电脉冲变压器及雷电脉冲能量转换器相连,雷电脉冲变压器及雷电脉冲能量转换器再通过引下线与地网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通信局站、计算机机房、装有微电子设计的建筑物(大楼)及构筑物(铁塔)等的直击雷防护。(*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避雷装置。技术背景传统的富兰克林避雷针是由接闪器,与接闪器相联的引下线及与引下相联的接地网构成,通过金属导体制成的接闪器引雷,并将雷电流通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网构成的金属导体构成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从而使被保护受到保护,至今仍然在被大量使用,并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十多年的集成电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传统避雷针在引雷入地,保护构筑物对象的同时,所引起的二次感应雷效应及雷电电磁脉冲LEMP效应等副作用,仍然会使精密的电子设备受到二次感应雷的袭击而受损。而为了避免二次感应雷雷击事故的发生,社会上出现了多种新型的防直击雷装置。例如消雷器,该装置希望利用雷云电场下产生的电晕电流来中和雷云中的电荷,从而起到消除雷闪的形成的作用。也有一些为了克服富兰克林避雷针的副作用,有人提出限流方法,即在雷电流入地通道中串联一路或多路电感及电阻器件,达到减小雷电流的波头陡度的效果,等等。对于上述各种方法,从雷电能量的观点分析,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表明雷电的能量不会向周围的空间中辐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将雷电流的电磁能量转化,避免或极大地减少雷电电磁能量向周围空间辐射,起到充分抑制二次感应雷效应及减少雷电电磁脉冲强度的新型避雷针。本技术是由接闪金属尖端与波阻抗的雷电脉冲传导管组成接闪器,接闪器在罩体内与雷电脉冲变压器及雷电脉冲能量转换器相连,雷电脉冲变压器及雷电脉冲能量转换器再通过引下线与地网相连。本技术结构简单,制做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应用于通信局站、计算机机房、装有微电子设计的建筑物(大楼)及构筑物(铁塔)等的直击雷防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由接闪金属尖端与300~600欧姆波阻抗的雷电脉冲传导管2组成接闪器1,300~600欧姆波阻抗的雷电脉冲传导管2与雷电在大气中的传导通道的波阻抗相匹配,一方面可以减少雷电流在通过接闪器传导过程的向空间的辐射,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雷电流脉冲的波型。接闪器1下端在罩体3内与雷电脉冲变压器4及雷电脉冲能量转换器5相连,雷电脉冲变压器4及雷电脉冲能量转换器5可以将雷电流转换升压或者降压,使雷电流能量转化达到90%以上。雷电脉冲变压器4及雷电脉冲能量转换器5再通过引下线6与地网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避雷针,其特征在于:接闪金属尖端与波阻抗的雷电脉冲传导管(2)组成接闪器(1),接闪器(1)在罩体(3)内与雷电脉冲变压器(4)及雷电脉冲能量转换器(5)相连,雷电脉冲变压器(4)及雷电脉冲能量转换器(5)再通过引下线(6)与地网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避雷针,其特征在于接闪金属尖端与波阻抗的雷电脉冲传导管(2)组成接闪器(1),接闪器(1)在罩体(3)内与雷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波王国扬江安海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金色中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