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结构与其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在负离子产生器上用以产生负离子的电极结构与该电极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所知,负离子主要是透过尖端放电原理释放出带有负电的离子,近年来在空气清静上应用的相当多,例如空气清静机,其原理是利用当电极产生放电现象时,在电极周围会逸出电子撞击通过电极间的气体分子使之产生电离,从而形成正负离子释放于空气中,藉由正负相吸的特性,负离子会与带正电的污染粒子结合成微粒,因而达到洁净空气的效果。由于负离子的产生主要是利用尖端放电的现象所释出,因此在一般的负离子产生器上均具有一电极,藉由对此电极施加高压电源可产生放电现象,而使周围空气电离出带负电荷的离子,所以对于负离子产生器而言,电极与负离子的产出就显得息息相关,目前常用的电极为能达到尖端放电的效果,因此将电极设计为尖针状,虽然这样的设计对于放电效应而言是具有较佳效能的一个设计,但因为电极的尖针端需承受高压电源所带来的高压与高温,因此在使用上十分容易氧化,而使负离子产出效率大为降低。另外,由于尖针状的电极设计能产生的放电效果只位在其尖端部分,对于负离子产生的数目有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离子产生器的电极结构,其包括:一导电本体,中心部分设有一容置空间;以及一碳纤维棒,容置于该导电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中,并使一端露出于该导电本体外,且露出的该端具有以一外力所形成的复数根碳纤维丝的断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裕铭,官德华,李合益,
申请(专利权)人:谢裕铭,官德华,李合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