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裕铭专利>正文

负离子产生器的电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832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负离子产生器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一导电本体及套设于本体中间的一碳纤维棒,将碳纤维棒利用外力截断使包含在其中之复数根碳纤维丝显露出来,当此电极连接一高压电源时,则显露出的碳纤维丝可作为产生放电效应之尖端,释放负离子至空气中。由于以碳做为材料放电材料,因此无通常的金属氧化的缺点,并且由于做为尖端之碳纤维丝的数目较多,因此所能产生之负离子数目亦相对增加。(*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结构与其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在负离子产生器上用以产生负离子的电极结构与该电极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所知,负离子主要是透过尖端放电原理释放出带有负电的离子,近年来在空气清静上应用的相当多,例如空气清静机,其原理是利用当电极产生放电现象时,在电极周围会逸出电子撞击通过电极间的气体分子使之产生电离,从而形成正负离子释放于空气中,藉由正负相吸的特性,负离子会与带正电的污染粒子结合成微粒,因而达到洁净空气的效果。由于负离子的产生主要是利用尖端放电的现象所释出,因此在一般的负离子产生器上均具有一电极,藉由对此电极施加高压电源可产生放电现象,而使周围空气电离出带负电荷的离子,所以对于负离子产生器而言,电极与负离子的产出就显得息息相关,目前常用的电极为能达到尖端放电的效果,因此将电极设计为尖针状,虽然这样的设计对于放电效应而言是具有较佳效能的一个设计,但因为电极的尖针端需承受高压电源所带来的高压与高温,因此在使用上十分容易氧化,而使负离子产出效率大为降低。另外,由于尖针状的电极设计能产生的放电效果只位在其尖端部分,对于负离子产生的数目有限,在有限的电极数目下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离子产生器的电极结构,其包括:一导电本体,中心部分设有一容置空间;以及一碳纤维棒,容置于该导电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中,并使一端露出于该导电本体外,且露出的该端具有以一外力所形成的复数根碳纤维丝的断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裕铭官德华李合益
申请(专利权)人:谢裕铭官德华李合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