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钻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813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刀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钻铰刀,包括钻铰刀基体,钻铰刀基体包括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一体成型,钻头部的外周开设有两条沿轴向向后螺旋延伸的钻头切削刃,相邻的钻头切削刃之间设有钻头刀槽,钻头刀槽的始端起始于钻铰刀基体的首端,钻头刀槽的末端位于避空部;铰刀部的外周开设有六条沿轴向向后延伸的铰刀切削刃,相邻的铰刀切削刃之间设有铰刀刀槽,铰刀刀槽的始端位于避空部,铰刀刀槽的末端位于刀柄部;钻头刀槽和铰刀刀槽在避空部上的位置互不干涉重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加工要求高的孔时,一次成型,高效便捷,且可以保证工件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钻铰刀


[0001]本技术涉及刀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钻铰刀。

技术介绍

[0002]因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尤其在机械制造领域更是突飞猛进,为了提高各自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各家公司都是在想办法改进工艺,以寻求更高速有效的方案生产。
[0003]现在机械行业在加工要求高的孔时,先使用钻头钻孔后,再使用铰刀对孔进行精修,这样不仅需要配套的几支刀一起使用,还需要对加工时的走刀路径也有要求,需保证工件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且降低了加工效率;此外针对一些单磨头的机床还得好几台机器配合,以上都使得加工成本和机床成本都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钻铰刀,能够在加工要求高的孔时,一次成型,高效便捷,且可以保证工件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效钻铰刀,包括钻铰刀基体,所述钻铰刀基体包括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所述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一体成型,且依次从前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钻铰刀,包括钻铰刀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铰刀基体包括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所述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一体成型,且依次从前往后设置在钻铰刀基体上,所述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的直径和长度各不相同;所述钻头部的外周开设有两条沿轴向向后螺旋延伸的钻头切削刃,相邻的所述钻头切削刃之间设有钻头刀槽,所述钻头刀槽的始端起始于所述钻铰刀基体的首端,所述钻头刀槽的末端位于所述避空部;所述铰刀部的外周开设有六条沿轴向向后延伸的铰刀切削刃,相邻的所述铰刀切削刃之间设有铰刀刀槽,所述铰刀刀槽的始端位于所述避空部,所述铰刀刀槽的末端位于所述刀柄部;所述钻头刀槽和所述铰刀刀槽在所述避空部上的位置互不干涉重叠;所述刀柄部的始端设有第一倒角部,所述第一倒角部设有倒角刃,所述刀柄部的末端设有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二倒角部设有反向倒角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钻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切削刃包括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所述钻头刀槽的前端为锥形前刀面,所述钻头部的端面设有两个锥形后刀面,所述主切削刃为所述后刀面与所述前刀面的交线,所述主切削刃沿着所述钻头刀槽的边沿形成所述副切削刃,所述主切削刃和所述副切削刃的交点形成钻尖,两个所述后刀面的交线形成横刃,所述主切削刃和所述横刃之间设有进刀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钻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部的顶角为118
°
;所述横刃的长度为0.12

0.18mm,所述横刃设有横刃角,所述横刃角为58
°
;所述进刀刃设有进刀角,所述进刀角为3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钻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切削刃靠近所述后刀面的一侧设有主切削刃带,所述主切削刃带上开设有断屑槽,所述断屑槽的半径为0.2mm,所述断屑槽的轴向后角为13
°
,所述断屑槽的径向后角为12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钻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切削刃带的末端与所述钻尖形成钻尖第一后角和钻尖第二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明主廖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长冶刀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