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钻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81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刀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钻铰刀,包括钻铰刀基体,钻铰刀基体包括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一体成型,钻头部的外周开设有两条沿轴向向后螺旋延伸的钻头切削刃,相邻的钻头切削刃之间设有钻头刀槽,钻头刀槽的始端起始于钻铰刀基体的首端,钻头刀槽的末端位于避空部;铰刀部的外周开设有六条沿轴向向后延伸的铰刀切削刃,相邻的铰刀切削刃之间设有铰刀刀槽,铰刀刀槽的始端位于避空部,铰刀刀槽的末端位于刀柄部;钻头刀槽和铰刀刀槽在避空部上的位置互不干涉重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加工要求高的孔时,一次成型,高效便捷,且可以保证工件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钻铰刀


[0001]本技术涉及刀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钻铰刀。

技术介绍

[0002]因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尤其在机械制造领域更是突飞猛进,为了提高各自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各家公司都是在想办法改进工艺,以寻求更高速有效的方案生产。
[0003]现在机械行业在加工要求高的孔时,先使用钻头钻孔后,再使用铰刀对孔进行精修,这样不仅需要配套的几支刀一起使用,还需要对加工时的走刀路径也有要求,需保证工件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且降低了加工效率;此外针对一些单磨头的机床还得好几台机器配合,以上都使得加工成本和机床成本都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钻铰刀,能够在加工要求高的孔时,一次成型,高效便捷,且可以保证工件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效钻铰刀,包括钻铰刀基体,所述钻铰刀基体包括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所述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一体成型,且依次从前往后设置在钻铰刀基体上,所述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的直径和长度各不相同;
[0007]所述钻头部的外周开设有两条沿轴向向后螺旋延伸的钻头切削刃,相邻的所述钻头切削刃之间设有钻头刀槽,所述钻头刀槽的始端起始于所述钻铰刀基体的首端,所述钻头刀槽的末端位于所述避空部;
[0008]所述铰刀部的外周开设有六条沿轴向向后延伸的铰刀切削刃,相邻的所述铰刀切削刃之间设有铰刀刀槽,所述铰刀刀槽的始端位于所述避空部,所述铰刀刀槽的末端位于所述刀柄部;
[0009]所述钻头刀槽和所述铰刀刀槽在所述避空部上的位置互不干涉重叠;
[0010]所述刀柄部的始端设有第一倒角部,所述第一倒角部设有倒角刃,所述刀柄部的末端设有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二倒角部设有反向倒角刃。
[0011]优选的,所述钻头切削刃包括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
[0012]所述钻头刀槽的前端为锥形前刀面,所述钻头部的端面设有两个锥形后刀面,所述主切削刃为所述后刀面与所述前刀面的交线,所述主切削刃沿着所述钻头刀槽的边沿形成所述副切削刃,所述主切削刃和所述副切削刃的交点形成钻尖,两个所述后刀面的交线形成横刃,所述主切削刃和所述横刃之间设有进刀刃。
[0013]优选的,所述钻头部的顶角为118
°
;所述横刃的长度为0.12

0.18mm,所述横刃设有横刃角,所述横刃角为58
°
;所述进刀刃设有进刀角,所述进刀角为30
°

[0014]优选的,所述主切削刃靠近所述后刀面的一侧设有主切削刃带,所述主切削刃带
上开设有断屑槽,所述断屑槽的半径为0.2mm,所述断屑槽的轴向后角为 13
°
,所述断屑槽的径向后角为12
°

[0015]优选的,所述主切削刃带的末端与所述钻尖形成钻尖第一后角和钻尖第二后角,所述钻尖第一后角的角度为13
°
,所述钻尖第二后角的角度为25
°
,所述钻尖第一后角在所述主切削刃带上形成钻尖第一后角宽度,所述钻尖第一后角宽度为0.2

0.25mm。
[0016]优选的,所述后刀面的两侧沿着所述钻头刀槽的边沿形成副后刀面,所述副后刀面的宽度为2.5mm;所述副切削刃靠近所述副后刀面的一侧形成副切削刃带,所述副切削刃带的宽度为0.12

0.15mm;所述副切削刃的表面设有副前角,所述副前角的角度为8
°‑
10
°

[0017]优选的,所述铰刀刀槽分为铰刀直槽和铰刀锥度槽,所述铰刀直槽位于所述铰刀部,所述铰刀直槽与所述铰刀锥度槽的衔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倒角部,所述铰刀锥度槽与所述第一倒角部互不干涉,所述铰刀锥度槽的锥度从前向后增大。
[0018]优选的,所述铰刀切削刃顺时针延伸依次设有铰刀切削刃带和铰刀切削刃圆柱刃带,所述铰刀切削刃带的宽度为0.1

0.12mm,所述铰刀切削刃圆柱刃带和所述铰刀切削刃带的总宽度为0.45

0.55mm;
[0019]所述铰刀切削刃圆柱刃带的表面设有外圆后角,所述外圆后角为18
°

[0020]优选的,所述钻头部还包括刀芯,所述刀芯设有刀芯锥度,所述刀芯锥度从前向后增大。
[0021]优选的,所述钻头部的直径为2.95mm,所述钻头部的长度为5mm;所述避空部的直径为2.85mm,所述避空部的长度为1mm;所述铰刀部的直径为3mm,所述铰刀部的长度为8.0mm;所述刀柄部的直径为4mm,所述刀柄部的长度为36mm;
[0022]所述倒角刃的倒角角度为60
°
,所述反向倒角刃的倒角角度为45
°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针对机械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将钻头和铰刀的功能集中到一把刀上,采用前面头部钻孔,中间铰孔,尾部倒角的工艺衔接,缩短了工序,简化流程,省却了装夹换刀时间,以此提高了加工效率;且该刀体一次成型,有利于保证两次孔加工的同轴度,调整对刀也比效容易,故可以提高加工精度,保证工件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高效钻铰刀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高效钻铰刀的简化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高效钻铰刀的钻头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0028]图5是图1中A

A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6是图1中B

B的剖面示意图;
[0030]附图中:钻头部1、避空部2、铰刀部3、刀柄部4、钻头切削刃11、钻头刀槽12、后刀面13、横刃14、进刀刃15、断屑槽16、刀芯17、铰刀切削刃31、铰刀刀槽32、第一倒角部41、第二倒角部42、主切削刃111、副切削刃112、钻尖113、前刀面121、副后刀面131、铰刀切削刃带311、铰刀切削刃圆柱刃带312、铰刀直槽321、铰刀锥度槽322、主切削刃带101、钻头部的直径h1、钻头部的长度l1、避空部的直径h2、避空部的长度l2、铰刀部的直径h3、铰刀部的长度
l3、刀柄部的直径h4、刀柄部的长度l4、横刃的长度w1、钻尖第一后角宽度w2、副后刀面的宽度w3、副切削刃带的宽度w4、铰刀切削刃带的宽度w5、铰刀切削刃圆柱刃带和铰刀切削刃带的总宽度w6、顶角a、横刃角b、进刀角c、钻尖第一后角d、钻尖第二后角e、副前角f、外圆后角g、倒角刃的角度i、反向倒角刃的角度j。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钻铰刀,包括钻铰刀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铰刀基体包括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所述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一体成型,且依次从前往后设置在钻铰刀基体上,所述钻头部、避空部、铰刀部和刀柄部的直径和长度各不相同;所述钻头部的外周开设有两条沿轴向向后螺旋延伸的钻头切削刃,相邻的所述钻头切削刃之间设有钻头刀槽,所述钻头刀槽的始端起始于所述钻铰刀基体的首端,所述钻头刀槽的末端位于所述避空部;所述铰刀部的外周开设有六条沿轴向向后延伸的铰刀切削刃,相邻的所述铰刀切削刃之间设有铰刀刀槽,所述铰刀刀槽的始端位于所述避空部,所述铰刀刀槽的末端位于所述刀柄部;所述钻头刀槽和所述铰刀刀槽在所述避空部上的位置互不干涉重叠;所述刀柄部的始端设有第一倒角部,所述第一倒角部设有倒角刃,所述刀柄部的末端设有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二倒角部设有反向倒角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钻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切削刃包括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所述钻头刀槽的前端为锥形前刀面,所述钻头部的端面设有两个锥形后刀面,所述主切削刃为所述后刀面与所述前刀面的交线,所述主切削刃沿着所述钻头刀槽的边沿形成所述副切削刃,所述主切削刃和所述副切削刃的交点形成钻尖,两个所述后刀面的交线形成横刃,所述主切削刃和所述横刃之间设有进刀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钻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部的顶角为118
°
;所述横刃的长度为0.12

0.18mm,所述横刃设有横刃角,所述横刃角为58
°
;所述进刀刃设有进刀角,所述进刀角为3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钻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切削刃靠近所述后刀面的一侧设有主切削刃带,所述主切削刃带上开设有断屑槽,所述断屑槽的半径为0.2mm,所述断屑槽的轴向后角为13
°
,所述断屑槽的径向后角为12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钻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切削刃带的末端与所述钻尖形成钻尖第一后角和钻尖第二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明主廖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长冶刀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