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643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油盒,所述储油盒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和电加热片,半导体制冷片和电加热片与储油盒的外壁之间均设有导热硅胶层,储油盒的两端均连接有导管并与储油盒贯通形成封闭的回路,在所述导管上设有循环泵,并且导管回环弯曲形成模组,与半导体制冷片连接有第一温控开关,与所述电加热片连接有第二温控开关,第一温控开关与第二温控开关均与所述循环泵连接,第一温控开关连接有第一感温探头,与第二温控开关连接有第二感温探头,第一温控开关、半导体制冷片与循环泵组成制冷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温控开关、电加热片以及循环泵组成加热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率高,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锂电池监控
,具体为一种锂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温度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系统中控制的最主要的参数之一,也是影响电池性能的最主要的参数。
[0003]高温对锂电池的损害,温度下降,电极的反应速率也下降。假设电池电压保持恒定,放电电流降低,电池的功率输出也会下降。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温度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影响最大,在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与环境温度有关,电极/电解液界面被视为电池的心脏。如果温度上升则相反,即锂聚合物电池输出功率会上升。温度也影响电解液的传送速度,温度上升则加快,传送温度下降,传送减慢,电池充放电性能也会受到影响。但温度太高,超过45
°
,会破坏电池内的化学平衡,导致副反应。
[0004]低温对锂电池的损害,锂电池短时间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或者温度不够低的情况下,只会暂时影响锂电池的电池容量,但不会造成永久伤害。但是如果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或者在

40℃超低温环境中,锂离子电池可能会被“冻坏”造成永久损害,另外,在低温情况下对锂离子电池充电,会在电池阳极表面析出金属锂,而且这个过程不可逆。这样就会对电池造成永久损害,降低电池的安全性。所以很多锂电池设备会有保护装置,使得在低温情况下无法充电。由以上可以得出,锂电池受温度影响很大,在以动力锂电池应用领域和温度影响较大的应用环境,需要对锂电池组进行温度管理,才能提高锂电池组的应用安全,提高使用效率,延长锂电池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本技术将导管形成的模组安装在电池组内部间隙或外围,当第一温控开关通过第一感温探头感知电池组内部温度过高超过标准温度时,开始启动半导体制冷片及循环泵,半导体制冷片开始制冷,通过导热硅胶降低储油盒内的导热油温度,循环泵将降温的导热油泵散热模组实现给电池组降低温度。当温控开关感知电池组内部温度下降至标准温度时,第一温控开关关闭,半导体制冷片及循环泵停止工作。保证电池组在高温环境中的安全使用。
[0006]当第二温控开关感知电池组内部温度低于标准温度时,开始启动电加热片及循环泵,电加热片开始加热,通过导热硅胶提高储油盒内的导热油温度,循环泵将升温的导热油泵至模组内进行加热。当第二温控开关感知电池组内部温度提升到标注温度时,第二温控开关关闭,电加热片及循环泵停止工作。本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锂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油盒,所述储油盒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和电加热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电加热片与所述储油盒的外壁之间均设有导热
硅胶层,所述储油盒的两端均连接有导管并与储油盒贯通形成封闭的回路,在所述导管上设有循环泵,并且导管回环弯曲形成模组,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有第一温控开关,与所述电加热片连接有第二温控开关,所述第一温控开关与第二温控开关均与所述循环泵连接,所述第一温控开关连接有第一感温探头,与所述第二温控开关连接有第二感温探头,所述第一温控开关、半导体制冷片与循环泵组成制冷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温控开关、电加热片以及循环泵组成加热控制电路。
[0009]电加热片是将电阻发热丝缠绕在云母板(云母片)上的一种电加热器件。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功率大,可根据需要方便、容易地设计成各种型状,成本低。比较电热管和电阻丝加热产品,它是靠材料自身的特性,根据环境温度的改变来调节自身的热功率输出,所以它能将加热片的电能消耗优化控制在最小,同时高发热效率的材料也大幅提升了电能的利用效率。
[0010]进一步,所述储油盒与导管均呈扁平状,并且均采用铜材质。同体积重量的情况下与两侧分别贴装导热硅胶,扁平状接触面积更大,冷热交换效率更高。
[0011]进一步,所述储油盒、导管和循环泵内均填充灌有烷基联苯醚型导热油,所述循环泵采用无刷直流磁力驱动泵。烷基联苯醚型导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制准确,能在低蒸汽压下产生高温,传热效果好,节能,输送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循环泵是一种通过磁力传动来实现无接触力矩传递从而以静密封取代动密封,使泵达到完全无泄漏。由于泵轴、内磁转子被泵体、隔离套完全封闭,从而彻底解决了“跑、冒、滴、漏”问题,消除了介质通过泵密封泄漏的安全隐患,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功耗小、效率高。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感温探头与第二感温探头均采用温度传感器。
[0013]进一步,在所述制冷控制电路与加热控制电路中均连接有二极管。在制冷控制电路循环泵前端加装二极管与制热控制电路并联,防止制热电路开通时同时启动半导体制冷片。第二温控开关通过制热控制电路同时控制电加热片及循环泵,在制热控制电路端循环泵前端加装二极管与制冷控制电路并联,防止制冷电路开通时同时启动电加热片。二极管为整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在此电路中共用一个循环泵的情况下实现制冷或制热互不干扰。
[0014]进一步,在电池组内部电芯间隙或电池包外围加装本技术的模组,做好绝缘并在电池组外部加装保温措施,采用1

2cm厚的VIP真空绝热板或2

3cm厚的XPS挤塑保温板,保证锂电池组内部与外部绝热,不会因为外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而导致电池组内部快速降温或升温。保温措施的加装可以大量节省因调节锂电池内部温度而制冷或制热所损耗的电量。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电池组内部加装超薄散热模组,模组响应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
[0017]2、扁形铜质储油盒两侧贴装导热硅胶与半导体制冷片和电加热片接触面积大,冷热交换率高。油盒与超薄散热模组通过导热油介质进行冷热传导。
[0018]3、在电池组内部放置温控开关的感温探头,通过温控开关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和电加热片的制冷与加热,改变导热油的温度,循环泵把降温和升温后的导热油泵至模组。效率高,速度快,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半导体制冷片1,导热硅胶层10,第一温控开关2,储油盒3,电加热片4,导管5,第二温控开关6,模组7,二极管8,循环泵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盒(3),所述储油盒(3)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和电加热片(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和电加热片(4)与所述储油盒(3)的外壁之间均设有导热硅胶层(10),所述储油盒(3)的两端均连接有导管(5)并与储油盒(3)贯通形成封闭的回路,在所述导管(5)上设有循环泵(9),并且导管(5)回环弯曲形成模组(7),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连接有第一温控开关(2),与所述电加热片(4)连接有第二温控开关(6),所述第一温控开关(2)与第二温控开关(6)均与所述循环泵(9)连接,所述第一温控开关(2)连接有第一感温探头,与所述第二温控开关(6)连接有第二感温探头,所述第一温控开关(2)、半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汉林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云锂众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