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升降装置的三工位平移运管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636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升降装置的三工位平移运管车,包括固定底座机构、平移车架机构、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和第三工位V托机构;所述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和第三工位V托机构借助3组剪刀撑升降机构依次固定在平移车架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举升旋转、举升对中和举升平移三种功能集成的一套新装置,实现旋转、对中、举升和平移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在铸管运转过程,其始终保持旋转状态,避免了铸管内壁涂料的发生滴流现象,提高了内喷涂的产品合格率。提高了内喷涂的产品合格率。提高了内喷涂的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升降装置的三工位平移运管车


[0001]本技术属于铸铁管道加工前后工位转运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带升降装置的三工位平移的运管车。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规格DN350

1000的铸铁管,在涂装特殊材料内衬涂料区域,一般采用步进梁进行工位之间的转运。铸铁管从预热炉出来后直接转运至内壁特殊涂料喷涂生产区域,从内喷生产工位开始至下个旋转工位铸铁管需始终保持旋转状态,才能确保铸铁管内壁特殊涂料不会滴流。
[0003]目前,常规运管车是使用V型托轮架来固定铸铁管,固定牢固度较差,在工位之间转运时必须将各工位上的托轮装置完全停止,才能进行运管车的举升接管和降落放管动作,否则铸铁管有可能在接管或放管时从V型托架上翻滚出去,造成事故。同时,由于内喷涂料易流动的特性,必须等内喷涂料凝固到一定程度才能停止铸铁管旋转,然后在转运到下一旋转工位,这就大大降低的内喷涂的流水生产效率;各工位托轮电机的频繁起停,也会降低电机寿命及设备可靠性。
[0004]另外,为了接放管操作的便宜性,对运管车还有一些其他要求:在初始状态下,运管车最高点必须低于铸铁管最低点才能方便接管,转运时运管车举起的铸铁管最低点必须高于各工位托轮装置的最高点,才能便于放管,因此,不仅需要运管车有较大的升降范围,还需要其有较低的基础。目前,由于运管车车身的高度较高,要想使其最高点低于铸铁管最低点、并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并检测铸铁管,运管车必须配合深坑基础,经济性差,且不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提升运转效率的三工位平移的运管车。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升降装置的三工位平移运管车,包括固定底座机构、平移车架机构、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和第三工位V托机构;所述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和第三工位V托机构借助3组剪刀撑升降机构依次固定在平移车架机构上;所述固定底座机构包括大底座、分段导轨和平移油缸,所述分段导轨固定在大底座上,所述平移油缸缸体水平固定在大底座一侧;所述平移车架机构包括整体车架和用于整体车架行走的车轮组;所述整体车架位于大底座上,所述车轮组位于分段导轨内,所述平移油缸活塞杆端与整体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平移车架机构与固定底座机构构成滑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底板、旋转减速电机、主动托轮和从动托轮,所述主动托轮和从动托轮借助转轴和固定座与第一底板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减速电机驱动主动托轮转动;所述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底板、自身可旋转
的V辊,所述V辊借助转轴和滑动轴承座与第二底板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工位V托机构包括第三底板和V托,所述V托与第三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分别固定在3组剪刀撑升降机构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剪刀撑升降机构包括平行设置在整体车架上方的升降平台、连接框架、连接升降平台上下底座的两个剪刀撑和用于驱动升降平台动作的升降油缸;两个所述剪刀撑由中部铰接的内臂和外臂构成,所述内臂和外臂铰接处借助连接轴和轴承连接,所述内臂的下端与连接框架铰接固定、上端与升降平台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外臂的下端与连接框架滑动连接、上端与升降平台铰接固定;所述升降油缸的缸体铰接固定在连接框架上、活塞杆端与升降平台下部借助油缸头部绞轴座铰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剪刀撑升降机构还包括6根碳钢管和拖链,所述碳钢管与升降油缸油路相连,所述碳钢管固定于整体车架顶部,所述拖链一端与大底座相固定、另一端与整体车架相固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车轮组为4组,且对称独立安装在整体车架底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大底座为H型钢框架。
[0012]本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现了举升旋转、举升对中和举升平移三种功能集成的一套新装置,实现旋转、对中、举升和平移的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在铸管运转过程,其始终保持旋转状态,避免了铸管内壁涂料的发生滴流现象,提高了内喷涂的产品合格率;并通过变频控制铸铁管的旋转线速度,使其与各个工位托轮装置的旋转线速度保持一致,实现铸管转运过程的不停机无缝对接,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避免了各工位托轮电机频繁起停,电机的使用寿命和设备可靠性也获得显著改善。
[0013]本技术升降油缸直接举升升降平台,可大大减小油缸活塞杆受力,可选用缸径小的油缸,从而可大大减小运管车整体尺寸;主动托轮与减速电机直连,保证了结构的安装空间。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初始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固定底座装置侧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固定底座装置俯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平移车架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平移车架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剪刀撑升降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剪刀撑升降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技术V辊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为本技术V托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铸铁管、2固定底座装置、3平移车架机构、4剪刀撑升降机构、5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6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7第三工位V托机构、8大底座、9分段导轨、10平移油缸、11整体车架、12车轮组、13碳钢管、14V托、15从动托轮、16V辊、17内臂、18外臂、19拖链、20连接轴、21连接框架、22升降平台、23升降油缸、24油缸头部绞轴座、25、旋转减速电机、26主动托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如图1

13所示,一种带升降装置的三工位平移运管车,包括固定底座机构2、平移车架机构3、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5、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6和第三工位V托机构7;所述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5、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6和第三工位V托机构7借助3组剪刀撑升降机4构依次固定在平移车架机构3上;所述固定底座机构2包括大底座8、分段导轨9和平移油缸10,所述分段导轨9固定在大底座8上,所述平移油缸10缸体水平固定在大底座8一侧;所述平移车架机构3包括整体车架11和用于整体车架11行走的车轮组12;所述整体车架11位于大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升降装置的三工位平移运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机构(2)、平移车架机构(3)、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5)、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6)和第三工位V托机构(7);所述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5)、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6)和第三工位V托机构(7)借助3组剪刀撑升降机构(4)依次固定在平移车架机构(3)上;所述固定底座机构(2)包括大底座(8)、分段导轨(9)和平移油缸(10),所述分段导轨(9)固定在大底座(8)上,所述平移油缸(10)缸体水平固定在大底座(8)一侧;所述平移车架机构(3)包括整体车架(11)和用于整体车架(11)行走的车轮组(12);所述整体车架(11)位于大底座(8)上,所述车轮组(12)位于分段导轨(9)内,所述平移油缸(10)活塞杆端与整体车架(11)固定连接,所述平移车架机构(3)与固定底座机构(2)构成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升降装置的三工位平移运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位托轮旋转机构(5)包括第一底板、旋转减速电机(25)、主动托轮(26)和从动托轮(15),所述主动托轮(26)和从动托轮(15)借助转轴和固定座与第一底板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减速电机(25)驱动主动托轮(26)转动;所述第二工位V辊轴向移动机构(6)包括第二底板、自身可旋转的V辊(16),所述V辊(16)借助转轴和滑动轴承座与第二底板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工位V托机构(7)包括第三底板和V托(14),所述V托(14)与第三底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培蒿润涛唐永祥杜鹏远卢军广王嵩吕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河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