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及DVD等不同种类的光盘需要多波长的光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使用多光源,低成本及高可靠性的激光驱动装置。在由半导体激光器1a、半导体激光器1b及光检测器2构成的双波长LD装置中,根据与光检测器2串联的可变电阻4a及4b的各电压值,利用APC电路6a及6b,来控制半导体激光器1a及1b的光输出。另外,在由半导体激光器1a、半导体激光器1b及光检测器2构成的双波长LD装置中,根据与光检测器2并联连接的可变电阻4a及4b的各中间电位,利用APC电路6a及6b,来控制半导体激光器1a及1b的光输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光盘或光卡等光媒体或光磁媒体上进行信息记录,重放或删除的光信息处理装置,特别是发射不同波长激光的光学头装置及采用该光学头装置的激光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具有坑状图形的光盘作为高密度及大容量记录媒体的光存储技术,在数字唱盘、视盘、资料文件盘、特别是数据文件存储器等方面的应用正不断扩大。该光存储技术中,信息是通过聚焦成微细光束以高精度高可靠性对光盘进行记录重放的。该记录重放动作完全依赖于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的主要部分即光学头装置的基本功能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形成衍射极限内的微小光点的聚焦功能,另一类是前述光学系统的聚焦控制,跟踪控制及凹坑信号的检测功能。这些功能,根据其目的及用途不同,可通过各种光学系统与光电变换检测方式的组合来实现。另一方面,近年来称为DVD的高密度,大容量的光盘已经实用化,作为能够存储动态图像那样的大量信息的信息媒体而受到人们的关注。该DVD光盘与以往的光盘即小型光盘(下面简称为CD)相比,由于记录密度大,因此在信息记录面上的凹坑尺寸小。因而,在对DVD光盘进行记录重放的光学头装置中,决定光点直径的光源波长及聚焦透镜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下面简称为NA)则与CD的情况不同。对于CD,光源的长约为0.78μm,NA约为0.45,而对于DVD光盘,光源的波长则约为0.63~0.68μm,NA约为0.6。因而,若用一台光信息处理装置对CD及DVD光盘这两种光盘进行记录重放,则必须是具有两套光学系统的光学头装置,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能够多用的CD一种派生形态即可写入的CD-R,其盘片上的反射膜对于0.78μm的波长是最适合的,因此以DVD用的波长就不能重放,所以对DVD、CD,再加上连CD-R也能够进行记录重放的光信息处理装置必须具有波长0.78μm及0.63~0.68μm的双光源。另一方面,根据光学头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及低成本的要求,CD与DVD的光学系统要尽可能公用是一个方向,这可以采用许多方式,例如仅对聚焦透镜采用DVD光盘用及CD用两种聚焦透镜进行切换的方式,或者另一种方式是,将聚焦透镜公用,而仅对NA通过机械方法或光学方法加以改变,使DVD光盘对NA变大,CD时NA变小。特别是近年来,开发了在单片半导体激光器(例如LD激光二极管)形成红外激光器的发光层及红色激光器的发光层而使光源也集成化的技术。另外还开发了在一个封装置外壳内装有两种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双波长光源。下面为方便起见将上述两种光源统称为双波长LD。下面说明双波长LD的驱动方法。图10为以往的LD驱动电路。在图10中,1为半导体激光器,2为光电二极管,是半导体激光器1的输出监控用光检测器。3为公用端,4为可变电阻,5为运算放大器,6为自动功率控制电路(下面称为APC电路)。下面说明上述构成的LD驱动电路中的动作情况,在图10中,公用端3利用未图示的电源装置保持正电位。若使APC电路6开始动作,则电流流过半导体激光器1,半导体激光器1发光。若半导体激光器1的出射光的一部分利用光电二极管受光,则根据出射光的强度,电流从公用端3径过光电二极管2及可变电阻4流向接地点,在可变电阻4的两端产生电压。可变电阻4的电压利用运算放大器5进行检测,反馈给APC电路6。APC电路6控制流过半导体激光器1的电流,使可变电阻4的电压为规定电压,通过这样使半导体激光器1的光输出保持一定。可以调整可变电阻4的电阻值,使得半导体激光器1的光输出为所希望的值。在上述的以往例子中,是对一个半导体激光器有一个输出监控用光检测器,而近年来进行开发的双波长LD,在许多情况下如图11所示,对两个光源只有一个输出监控用光检测器。图11为双波长LD的电路方框图,在该图中,1a为第1半导体激光器,1b为第2半导体激光器。2为光电二极管,是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监控用检测器。3为公用端。根据光源的低成本及小型化的要求,光检测器2只用一个,光检测器2的输出端也只有一个。在图11中,1a及1b是作为两个半导体激光器,但也可以是一个激光芯片的不同发光层。作为驱动图11所示的双波长LD的电路,若采用上述的LD驱动电路,则为图12所示的构成。图12为双波长LD的驱动电路方框图,在该图中,与图12相同的元件附加相同编号,并省略其说明,在图12中,4a及4b为可变电阻,5a及5b为运算放大器,6a及6b为APC电路,7a及7b为电子开关。下面简单说明图12中的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动作情况。在驱动第1半导体激光器1a时,电子开关7a处于导通状态,电子开7b处于断开状态。若利用APC电路6a使第1半导体激光器1a开始发光,则利用电子开关7a及7b的作用,电流流过光检测器2并通过可变电阻4a。然后与以往的LD驱动电路相同,可以通过调整可变电阻4a的电阻值,驱动第1半导体激光器1a,得到所希望的光输出。另外,在驱动第2半导体激光器1b时,电子开关7a处于断开状态,电子开关7b处于导通状态,由于电流流过光检测器2并通过可变电阻4b,因此通过调整可变电阻4b的电阻值,能够使第2半导体激光器以所希望的光输出进行发光。另外,在上述动作中,APC电路6a及6b和电子开关7a及7b的切换是利用未图示的控制系统自动进行择一操作。但是,在上述双波长LD驱动电路构成中存在的问题是,必须有电子开关7a及7b,将导致成本增加。另外还有的问题是,由于电子开关7a及7b在导通状态下的电阻值随温度而变,这样运算放大器5a及5b的检测电压值将变化,半导体激光器1a及1b的输出发生变化,因而装有利用该双波长LD驱动电路驱动的双波长LD的光学头装置以及光信息装置也具有成本增加、温度特性差的问题。专利技术揭示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低成本且无特性恶化的激光器驱动装置、采用该激光器驱动装置的光学头装置及光信息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1专利技术为激光器驱动装置,具有n个激光器光源L1~Ln(n为2以上的自然数)、检测由前述n个激光器光源出射的激光的光检测器、与前述光检测器连接的n个可变电阻VR1~VRn、检测前述各可变电阻有关的n种电压V1~Vn的电压检测手段, 以及控制前述激光器光源的输出使得检测的对应电压值为规定值的控制手段,前述可变电阻VR1~VRn互相串联,成为电压检测对象的可变电阻是一个或串联连接的多个可变电阻的串联电路,这些可变电阻或串联电路之间一定存在互相不同的可变电阻。本专利技术的第2专利技术为激光器驱动装置,具有n个激光器光源L1~Ln(n为2以上的自然数)、检测由前述n个激光器光源出射的激光的光检测器、与前述光检测器连接的n个可变电阻VR1~VRn、检测前述各可变电阻有关的n种电压V1~Vn的电压检测手段,以及控制前述激光器光源的输出使得检测的对应电压为规定值的控制手段,前述可变电阻VR1~VRn互相并联,前述电压检测手段检测前述各可变电阻的中间电位相对于基准电位的电压V1~Vn。本专利技术的第3专利技术为激光器驱动装置,具有n个激光器光源L1~Ln(n为2以上的自然数)、检测由前述n个激光器光源出射的激光的光检测器、与前述光检测器连接的n个可变电阻VR1~VRn、检测前述各可变电阻有关的n种电压V1~Vn的电压检测手段,以及控制前述激光光源的输出使检测对应的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个激光器光源L1~Ln(n为2以上的自然数)、检测由前述n个激光器光源出射的激光的光检测器、与前述光检测器连接的n个可变电阻VR1~VRn、检测前述各可变电阻有关的n种电压V1~Vn的电 压检测手段、以及控制前述激光器光源的输出使得检测的对应电压值为规定值的控制手段,前述可变电阻VR1~VRn相互串联,成为电压检测对象的可变电阻是一个或串联连接的多个可变电阻的串联电路,这些可变电阻或串联电路之间一定存在相互不 同的可变电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逹男,门脇慎一,亀井智忠,山本博昭,金馬慶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