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儿童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5145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5
一种核磁共振儿童支架,有效的解决了核磁共振过程中因患儿移动而影响检查结果的问题;包括底板,底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前后方向的压槽,压槽的高度大于患儿前胸距后背的距离,底板上开设有前侧与压槽连通且开口朝上的卡槽,卡槽右侧壁位于压槽右侧壁的左方,底板后侧开设有多排沿前后方向分布且上侧与压槽连通的通孔,每排通孔数量为多个,底板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上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推板,推板下端与底板接触且其后侧滑动连接有可插入插孔内的插杆,推板右侧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便于限制患儿的位置,避免了因患儿移动而影响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现象,也避免了耽误其他人检查治疗的现象。的现象。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儿童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放射科护理
,特别是一种核磁共振儿童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儿童患者在做核磁共振检查时需要使用成人检测设备,并且需要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躺在检测平台上。
[0003]由于在检查过程中,儿童患者的头部及身体没有进行适当的固定,导致其不断活动而影响核磁共振检查效果,目前,常采用在检查前10分钟由医护人员给患儿注射少量镇定剂再进行进行检查,由于部分家长担心镇定剂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其往往不配合注射镇定剂,而另外一种方法是等待儿童患者自然入睡之后才能做检查,但是该方法耗时长,不仅会耽误其他人检查治疗,而且如果儿童在检查过程中苏醒,依旧会活动影响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甚至儿童误触电源等危险物品发生意外,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核磁共振儿童支架,有效的解决了核磁共振过程中因患儿移动而影响检查结果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底板,底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前后方向的压槽,压槽的高度大于患儿前胸距后背的距离,底板上开设有前侧与压槽连通且开口朝上的卡槽,卡槽右侧壁位于压槽右侧壁的左方,底板后侧开设有多排沿前后方向分布且上侧与压槽连通的通孔,每排通孔数量为多个,底板上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滑板,滑板上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且可左右移动的推板,推板下端与底板接触且其后侧滑动连接有可插入插孔内的插杆,推板右侧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板。
[0006]本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便于限制患儿的位置,避免了因患儿移动而影响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现象,也避免了耽误其他人检查治疗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
[0011]图5是本技术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0012]图6是本技术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底板1,底板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前后方向的压槽2,压槽2
的高度大于患儿前胸距后背的距离,底板1上开设有前侧与压槽2连通且开口朝上的卡槽3,卡槽3右侧壁位于压槽2右侧壁的左方,底板1后侧开设有多排沿前后方向分布且上侧与压槽2连通的插孔4,每排插孔4数量为多个,底板1上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滑板5,滑板5上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且可左右移动的推板6,推板6下端与底板1接触且其后侧滑动连接有可插入插孔4内的插杆7,推板6右侧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板8。
[0015]为了使滑板5与底板1滑动连接,所述的压槽2底部左侧设有前后方向的燕尾条9,燕尾条9前后两端分别与压槽2前后两侧壁接触,滑板5与燕尾条9滑动连接。
[0016]为了使插杆7与推板6滑动连接,所述的推板6上开设有开口朝后且下侧可与插孔4连通的倒L形槽10,插杆7为U形且其开口朝下,插杆7前侧与倒L形槽10滑动连接且其后侧伸出倒L形槽10。
[0017]为了便于插杆7的移动,所述的插杆7上端经弹簧11与倒L形槽10上侧壁固定连接。
[0018]为了便于压板8的上下移动,所述的推板6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滑槽12,推板6上螺纹连接有上端贯穿推板6的T形螺杆13,T形螺杆13下端插入滑槽12内且与压板8转动连接。
[0019]为了避免压板8转动,所述的压板8左侧壁与滑槽12左侧壁贴合。
[0020]本技术在使用时,设置推板6左侧壁与燕尾条9接触、插杆7脱离插孔4、滑板5前端与底板1接触的初始状态,将底板1固定在核磁共振床上,将患儿放置在压槽2内,使其头部与卡槽3右侧壁接触,使其左臂与压槽2右臂接触,使其肩膀与牙槽后侧壁接触,此时,向后移动插杆7,插杆7经推板6带动滑板5、压板8向后移动;
[0021]当滑板5与患儿脚底接触时,向右拉动插杆7,插杆7经推板6带动压板8向右移动,当推板6与患儿右臂接触后,压板8位于患儿的上方,松开插杆7,插杆7在弹簧11弹力作用下插入对应的插孔4内,此时,完成了对推板6及滑板5的固定;
[0022]固定推板6后,顺时针转动T形螺杆13,T形螺杆13带动压板8向下移动,当压板8与患儿身体接触时,松开T形螺杆13,完成对患儿身体的固定,此时,即可对患儿进行检查;
[0023]检查完成后,逆时针转动T形螺杆13,T形螺杆13带动压板8向上移动,当压板8恢复至初始位置后,向上移动插杆7,弹簧11被压缩,当插杆7脱离插孔4时,向左移动插杆7,使插杆7带动推板6、压板8向左移动,当推板6与燕尾条9接触后,松开插杆7,并向前移动滑板5,使滑板5脱离患儿脚部即可。
[0024]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开设有压槽及卡槽的底板、可前后移动的滑板、可前后移动且可左右移动的推板及可随推板移动且可上下移动的压板,便于限制患儿的位置,避免了等待患儿睡觉而耽误其他人检查治疗的现象,避免了因患儿移动而影响核磁共振结果及受伤的现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儿童支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前后方向的压槽(2),压槽(2)的高度大于患儿前胸距后背的距离,底板(1)上开设有前侧与压槽(2)连通且开口朝上的卡槽(3),卡槽(3)右侧壁位于压槽(2)右侧壁的左方,底板(1)后侧开设有多排沿前后方向分布且上侧与压槽(2)连通的插孔(4),每排插孔(4)数量为多个,底板(1)上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滑板(5),滑板(5)上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且可左右移动的推板(6),推板(6)下端与底板(1)接触且其后侧滑动连接有可插入插孔(4)内的插杆(7),推板(6)右侧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儿童支架,其特征在于,压槽(2)底部左侧设有前后方向的燕尾条(9),燕尾条(9)前后两端分别与压槽(2)前后两侧壁接触,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琳袁文欢崔静晨潘旭航王云玲范慧芳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