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68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的左侧设有传动台,传动台的上端设有躺床,躺床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头枕块,头枕块的侧边设有夹合机构,躺床的前侧设有消毒机构,通过设置的液压杆,有利于推动移动臂进行左右移动移动的作用,并通过所设的移动臂,能够起到连接液压杆与固定片的作用,通过在固定片一端固定设置的弧形板配合第二软垫的作用,有利于在液压杆推动向内侧移动的同时,对躺在头枕块上的人体头部进行有效的轻微夹合与限位效果,防止人体头部在核磁共振检测时随意移动而影响最终的检测成像结果,通过设置的连接杆,有利于起到连接移动臂与滚轮的作用。有利于起到连接移动臂与滚轮的作用。有利于起到连接移动臂与滚轮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核磁共振成像
,具体为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磁共振在医学上应用广泛,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磁体产生均匀的强磁场,在由梯度线圈产生特定的梯度场的配合下,将诊断对象体内的氢原子极化,然后由射频线圈发射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氢原子核,引起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电信号,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获得图像。
[0003]在现有技术对于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中,在对病人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时,难以实现对病人头部良好的轻微夹合作用,使得病人在检测中头部容易移动而导致设备成像不够准确,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并且在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对核磁共振检测时所用于病人平躺的床的消毒杀菌作用,容易致使多次使用中,不同病人所携带的病毒与细菌随意传播,不利于保护检测病人与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提高检测效果与消毒病床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技术上检测效果易受影响以及病毒容易传播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上开设有检测过道,所述设备主体的左侧设有传动台,所述传动台的上端设有躺床,所述躺床的右侧位于检测过道的内部,所述躺床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头枕块,所述头枕块的侧边设有夹合机构,所述夹合机构包括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端与头枕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臂,所述移动臂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移动臂上侧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软垫,所述躺床的前侧设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后端与传动台的前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消毒液箱,所述消毒液箱左端的上侧固定套接有加液管,所述消毒液箱的右侧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贯穿消毒液箱的右端并与消毒液向的右端固定套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软管上设有泵体,所述泵体的底座与消毒液箱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雾化喷头的下侧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软管的侧边,且限位块的后端与传动台的前壁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头枕块的两侧边均设有夹合机构,两侧所述夹合机构在头枕块的两侧呈对称分布。
[0007]优选的,所述移动臂呈倒置的“L”型杆体结构,所述弧形板呈圆弧形板体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雾化喷头的下侧共设有两组限位块,两组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软管的两侧边,且两组限位块的后端均与传动台的前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限位块所呈的水平
距离小于雾化喷头最窄处的宽度,两组所述限位块前端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有硬刷头。
[0009]优选的,所述躺床呈棱柱型板体结构,所述躺床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皮质垫。
[0010]优选的,所述头枕块的上端呈内凹的圆弧型结构,所述头枕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软垫。
[00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通过设置的液压杆,有利于推动移动臂进行左右移动移动的作用,并通过所设的移动臂,能够起到连接液压杆与固定片的作用,通过在固定片一端固定设置的弧形板配合第二软垫的作用,有利于在液压杆推动向内侧移动的同时,对躺在头枕块上的人体头部进行有效的轻微夹合与限位效果,防止人体头部在核磁共振检测时随意移动而影响最终的检测成像结果,通过设置的连接杆,有利于起到连接移动臂与滚轮的作用,并通过所设的滚轮,有利于移动臂在被液压杆推动而左右移动时,起到在躺床上良好的滑动支撑效果。
[0013]2、该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通过设置的固定板,有利于对消毒液箱起到良好的支撑与固定效果,防止消毒液箱随意倾倒,通过设置的消毒液箱与加液管的配合作用,有利于盛装医用消毒液的同时方便对消毒液箱内部添加消毒液,通过设置的软管与泵体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将消毒液箱中的医用消毒液排入到软管中,并通过所设的雾化喷头对医用消毒液经雾化作用后排出,对躺床雾化喷洒后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防止医院用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在多次对病人使用中,所残留的细菌与病毒在不同病人间的流通传染,通过设置的限位块配合硬刷头的作用,有利于在未使用软管时,通过雾化喷头的作用,在限位块上进行放置以及限位的作用,防止其随意掉落而受到损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设备主体;2、检测过道;3、传动台;4、躺床;41、皮质垫;5、头枕块;51、第一软垫;6、夹合机构;61、液压杆;62、移动臂;63、连接杆;64、滚轮;65、固定片;66、弧形板;67、第二软垫;7、消毒机构;71、固定板;72、消毒液箱;73、加液管;74、软管;75、泵体;76、雾化喷头;77、限位块;771、硬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上开设有检测过道2,设备主体1的左侧设有传动台3,传动台3的上端设有躺床4,躺床4呈棱柱型板体结构,躺床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皮质垫41,躺床4的右侧位于检测过道2的内部,躺床4右侧的上
端固定安装有头枕块5,头枕块5的上端呈内凹的圆弧型结构,头枕块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软垫51,头枕块5的两侧边均设有夹合机构6,两侧夹合机构6在头枕块5的两侧呈对称分布,夹合机构6包括液压杆61,液压杆61的一端与头枕块5的侧壁固定连接,液压杆6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臂62,移动臂62呈倒置的“L”型杆体结构,移动臂6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3,连接杆6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滚轮64,移动臂62上侧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片65,固定片6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板66,弧形板66呈圆弧形板体结构,弧形板6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软垫67,通过设置的夹合机构6,有利于在对病人躺在躺床4上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前,对躺靠在头枕块5上的病人头部通过头枕块5两侧所设的弧形板66与第二软垫67的作用,进行有效的轻微夹合作用,有效地避免病人在核磁共振检测过程中,头部随意移动而影响检测结果,有利于提高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在检测中成像质量的同时,也便于后期对于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效果,躺床4的前侧设有消毒机构7,消毒机构7包括固定板71,固定板71的后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上开设有检测过道(2),所述设备主体(1)的左侧设有传动台(3),所述传动台(3)的上端设有躺床(4),所述躺床(4)的右侧位于检测过道(2)的内部,所述躺床(4)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头枕块(5),所述头枕块(5)的侧边设有夹合机构(6),所述夹合机构(6)包括液压杆(61),所述液压杆(61)的一端与头枕块(5)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6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臂(62),所述移动臂(6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3),所述连接杆(6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滚轮(64),所述移动臂(62)上侧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片(65),所述固定片(6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板(66),所述弧形板(6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软垫(67),所述躺床(4)的前侧设有消毒机构(7),所述消毒机构(7)包括固定板(71),所述固定板(71)的后端与传动台(3)的前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消毒液箱(72),所述消毒液箱(72)左端的上侧固定套接有加液管(73),所述消毒液箱(72)的右侧设有软管(74),所述软管(74)的一端贯穿消毒液箱(72)的右端并与消毒液箱(72)的右端固定套接,所述软管(7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76),所述软管(74)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明张建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健康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