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亦成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核磁共振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76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核磁共振仪,包括核磁共振仪主体、主床体和推进床,所述主床体固定安装于核磁共振仪主体的一侧,所述主床体的底部通过底座支撑固定,所述主床体的上端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推进床滑动安装于第一滑轨上,所述主床体的底部安装有床体驱动装置,所述床体驱动装置驱动推进床沿第一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所述主床体上端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还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安装有消毒罩,所述消毒罩架设于推进床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来回往复移动的紫外线灯管、导液管以及擦拭层,能够对推进床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尽可能减小了病菌通过遗留在设备上造成感染的几率,提高使用安全性。提高使用安全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核磁共振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磁共振仪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核磁共振仪。

技术介绍

[0002]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在1933年由美国物理学家伊西多
·
艾萨克
·
拉比首次实验成功。自7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目前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0003]现有的核磁共振仪在使用时,不具有对推进床体进行消毒的功能,当患者完成核磁共振后,下一名患者直接躺卧在上一个患者躺过的推进床上,这样就间接造成了病患之间的接触,有可能造成病毒细菌之间的感染传播,所以需要一种能进行消毒处理的核磁共振仪,尽可能减小病菌通过遗留在设备上造成感染的几率,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核磁共振仪,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核磁共振仪,包括核磁共振仪主体、主床体和推进床,所述主床体固定安装于核磁共振仪主体的一侧,所述主床体的底部通过底座支撑固定,所述主床体的上端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推进床滑动安装于第一滑轨上,所述主床体的底部安装有床体驱动装置,所述床体驱动装置驱动推进床沿第一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所述主床体上端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还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安装有消毒罩,所述消毒罩架设于推进床的上方,所述主床体的一侧安装有罩体驱动装置,所述罩体驱动装置驱动消毒罩沿第二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
[0006]所述消毒罩的两侧内壁之间安装有紫外线灯管,所述消毒罩的内部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底部均匀连接有多个喷嘴,所述导液管上端的两侧通过连接柱与消毒罩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消毒罩的上端安装有消毒液罐,所述消毒液罐通过连接管与导液管连通,所述导液管的两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导液管和安装板均分别平行于推进床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擦拭层,所述安装板的两端竖直贯穿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下两端与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消毒罩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套设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消毒罩为U型结构,所述消毒罩两端的底部均与滑块可拆卸连接,所述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000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滑块可以带动消毒罩沿着第二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同时消毒罩与滑块拆卸后,可方便对消毒罩内的部件进行维修更换,方便使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消毒罩的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阀和紫外线灯管均分别与控制面板通信连接。
[00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来控制控制阀和紫外线灯管的启闭,操作简单,控制灵活方便。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床体的一侧安装有束缚组件,所述束缚组件包括弹性束缚带、转轴、支架和挂耳,所述弹性束缚带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挂耳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束缚带缠绕于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与主床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还套设有回力弹簧,所述回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转轴与和支架固定连接。
[00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拉动弹性束缚带时,转轴也开始转动,由于回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转轴与和支架固定连接,转轴转动的过程使得回力弹簧发生扭转,此时回力弹簧具有抵抗扭转的作用力,不仅可以保证弹性束缚带扣合后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压力以保证束缚效果,同时弹性束缚带打开后还会受到回力弹簧的回转力以方便回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床体与束缚组件相对的一侧安装有挂钩,所述挂钩与挂耳的位置相对应。
[00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需要限制病患的行动能力以方便正常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时,医务人员可以拉动弹性束缚带,从上方绕过病患后使得挂耳与对应的挂钩相配合,便可以对病患进行束缚以使其配合检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床体靠近核磁共振仪主体的一端安装有金属检测器。
[00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金属检测器可以检测出患者身上携带的金属物品,并发生警报提醒医务人员,避免影响核磁共振的检测过程。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消毒罩,使用时,在病患躺卧之前,医护人员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紫外线灯管和控制阀开启,同时消毒液罐内的消毒液通过连接管注入到导液管,然后通过喷嘴向推进床喷射而出,罩体驱动装置驱动消毒罩沿着第二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移动过程中,紫外线灯管发射出紫外光持续对推进床进行灭菌消毒,同时喷射出的消毒液喷洒在推进床上,并且两侧的安装板受到挤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从而挤压擦拭层始终贴靠在推进床的表面,并随着消毒罩同步移动,搭配消毒液来回擦拭推进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消毒效果,尽可能减小病菌通过遗留在设备上造成感染的几率,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主床体的侧面剖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消毒罩的侧面剖视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束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核磁共振仪主体1、主床体2、第一滑轨201、床体驱动装置202、第二滑轨203、罩体驱动装置204、推进床3、底座4、消毒罩5、紫外线灯管501、导液管502、喷嘴5021、连接柱503、连接管504、控制阀5041、消毒液罐505、安装板506、导向杆5061、固定座5062、挤压弹簧5063、擦拭层507、滑块508、控制面板509、束缚组件6、弹性束缚带601、转轴602、支架603、挂耳604、回力弹簧605、挂钩7、金属检测器8。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7]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核磁共振仪,包括核磁共振仪主体、主床体和推进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床体固定安装于核磁共振仪主体的一侧,所述主床体的底部通过底座支撑固定,所述主床体的上端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推进床滑动安装于第一滑轨上,所述主床体的底部安装有床体驱动装置,所述床体驱动装置驱动推进床沿第一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所述主床体上端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还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安装有消毒罩,所述消毒罩架设于推进床的上方,所述主床体的一侧安装有罩体驱动装置,所述罩体驱动装置驱动消毒罩沿第二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所述消毒罩的两侧内壁之间安装有紫外线灯管,所述消毒罩的内部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底部均匀连接有多个喷嘴,所述导液管上端的两侧通过连接柱与消毒罩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消毒罩的上端安装有消毒液罐,所述消毒液罐通过连接管与导液管连通,所述导液管的两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导液管和安装板均分别平行于推进床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擦拭层,所述安装板的两端竖直贯穿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下两端与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消毒罩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套设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亦成
申请(专利权)人:黄亦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