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489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涉及烘干设备领域,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排出水蒸气的同时,却也损失了大量的热量,造成了资源浪费,实用性低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烘干箱、通过螺栓连接于烘干箱一侧外壁上的预热箱和通过螺栓连接于烘干箱另一侧外壁上的冷却箱,所述烘干箱一边的两端和预热箱一边的内壁上均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杆,三个所述旋转杆外壁上均套接有输送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纺织物进行挤压,便于挤压出纺织物之间的水,同时能够避免纺织物起皱,提高了成品率,能够增加纺织物与加热箱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烘干效率,同时能够对余热进行回收,并对纺织物进行余热,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烘干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烘干设备是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干燥物体表面的水分或者其他液体的一系列机械设备的组合,流行的烘干技术主要是紫外烘干,红外烘干,电磁烘干和热风烘干,它们各有特色,广泛运用在各种机械设备和食品的烘干。
[0003]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0004]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纺织物进行烘干,现有的纺织物烘干装置,为了提高烘干机的工作效率,必须把烘干机中水蒸气排出,但是在排出水蒸气的同时,却也损失了大量的热量,造成了资源浪费,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通过螺栓连接于烘干箱一侧外壁上的预热箱和通过螺栓连接于烘干箱另一侧外壁上的冷却箱,所述烘干箱一边的两端和预热箱一边的内壁上均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杆,三个所述旋转杆外壁上均套接有输送辊,所述预热箱顶部内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余热回收箱,所述烘干箱底部的两端外壁上均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分别焊接于烘干箱底部内壁上的安装板、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安装板相对一侧的下部外壁上的固定板、螺接于固定板顶部外壁上的螺杆、通过轴承连接于螺杆顶端外壁上的安装架、两个分别焊接于安装架两边外壁上的“T”形结构的滑块、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于安装架两边内壁上的旋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于两个安装板相对一侧的上部外壁上的安装杆和两个分别套接于旋转轴与安装杆外壁上的挤压辊,所述烘干箱一边外壁上设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通过螺栓连接于烘干箱一边内壁上的三角状的加热箱和三个等距离分布的通过螺栓连接于加热箱一边内壁上的加热杆,所述冷却箱一侧的下部内壁上开有进风口,且进风口内嵌装有第一风扇,所述烘干箱和冷却箱相接触的一侧外壁上开有安装口,且安装口内嵌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内嵌装有
第二风扇。
[0008]优选的,所述烘干箱、预热箱和冷却箱一边外壁上均开有开口,且三个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分别铰接有箱门,三个箱门一边外壁上均焊接有“U”形结构的把手,且三个把手外壁上均套接有隔热橡胶圈,所述烘干箱、预热箱和冷却箱两侧的中部内壁上均开有通道。
[0009]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箱一边外壁上开有出水口,且出水口内套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一端外壁上对夹安装有阀门。
[0010]优选的,所述螺杆底端外壁上焊接有转盘,且转盘底部外壁上焊接有握把,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一侧外壁上均开有“T”型结构的滑槽,且两个滑块分别滑动安装于两个滑槽内。
[0011]优选的,所述输送管一端外壁上套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顶端焊接于烘干箱顶部内壁上。
[0012]优选的,所述烘干箱顶部外壁上焊接有挡流板,且烘干箱顶部靠近挡流板的一端内壁上开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嵌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与余热回收箱内部相连通。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设置有两个调节机构,将纺织物依次穿过预热箱、烘干箱和冷却箱,根据纺织物的厚度,转动螺杆,螺杆上下移动带动安装架上下移动,安装架带动旋转轴移动,进而调节两个挤压辊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两个挤压辊能够对纺织物进行挤压,便于挤压出纺织物之间的水,同时能够避免纺织物起皱,提高了成品率;
[0015]2、设置有加热机构、余热回收箱,启动三个加热杆,加热杆对加热箱加热,纺织物贴合在加热箱的两边外壁上,第一风扇启动,对冷却箱内的纺织物进行冷却,第二风扇启动,将较热的风输送进烘干箱内,与烘干箱内的热风和水蒸气混合后,在挡流板的阻挡作用下,进入到连接管内并输送进余热回收箱内,水蒸气在余热回收箱内液化放热,热风对余热回收箱进行加热,进而对预热箱内的纺织物进行预热,能够增加纺织物与加热箱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烘干效率,同时能够对余热进行回收,并对纺织物进行余热,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的余热回收箱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的调节机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的加热机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烘干箱、2预热箱、3冷却箱、4旋转杆、5输送辊、6 余热回收箱、7调节机构、701安装板、702固定板、703螺杆、704 安装架、705滑块、706旋转轴、707安装杆、708挤压辊、8加热机构、801加热箱、802加热杆、9第一风扇、10输送管、11第二风扇、 12挡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4,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通过螺栓连接于烘干箱1一侧外壁上的预热箱2、通过螺栓连接于烘干箱1另一侧外壁上的冷却箱3、三个旋转杆4、三个输送辊5、余热回收箱6、两个调节机构7、加热机构8、第一风扇9、输送管10 和第二风扇11,所述烘干箱1、预热箱2和冷却箱3一边外壁上均开有开口,且三个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分别铰接有箱门,三个箱门一边外壁上均焊接有“U”形结构的把手,且三个把手外壁上均套接有隔热橡胶圈,所述烘干箱1、预热箱2和冷却箱3两侧的中部内壁上均开有通道,三个所述旋转杆4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于烘干箱1一边的两端和预热箱2一边的内壁上,三个所述输送辊5分别套接于三个旋转杆 4外壁上,所述余热回收箱6通过螺栓连接于预热箱2顶部内壁上,所述余热回收箱6一边外壁上开有出水口,且出水口内套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一端外壁上对夹安装有阀门,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两个分别焊接于烘干箱1底部内壁上的安装板701、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安装板701相对一侧的下部外壁上的固定板702、螺接于固定板702顶部外壁上的螺杆703、通过轴承连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物余热再利用的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通过螺栓连接于烘干箱(1)一侧外壁上的预热箱(2)和通过螺栓连接于烘干箱(1)另一侧外壁上的冷却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一边的两端和预热箱(2)一边的内壁上均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杆(4),三个所述旋转杆(4)外壁上均套接有输送辊(5),所述预热箱(2)顶部内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余热回收箱(6),所述烘干箱(1)底部的两端外壁上均设有调节机构(7),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两个分别焊接于烘干箱(1)底部内壁上的安装板(701)、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安装板(701)相对一侧的下部外壁上的固定板(702)、螺接于固定板(702)顶部外壁上的螺杆(703)、通过轴承连接于螺杆(703)顶端外壁上的安装架(704)、两个分别焊接于安装架(704)两边外壁上的“T”形结构的滑块(705)、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于安装架(704)两边内壁上的旋转轴(706)、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于两个安装板(701)相对一侧的上部外壁上的安装杆(707)和两个分别套接于旋转轴(706)与安装杆(707)外壁上的挤压辊(708),所述烘干箱(1)一边外壁上设有加热机构(8),所述加热机构(8)包括通过螺栓连接于烘干箱(1)一边内壁上的三角状的加热箱(801)和三个等距离分布的通过螺栓连接于加热箱(801)一边内壁上的加热杆(802),所述冷却箱(3)一侧的下部内壁上开有进风口,且进风口内嵌装有第一风扇(9),所述烘干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悦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