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无源组件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84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无源组件和光模块,涉及光模块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外部光纤与光模块之间插拔掉光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光无源组件包括光学载板、至少两个光纤插座、光合波/分波器和第一透镜组,所述光学载板具有承载面,所述光学载板的一端设有安装部;每个所述光纤插座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光纤,所述第二端直接固定安装于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光合波/分波器,安装于所述承载面上;第一透镜组位于所述光合波/分波器与所述光纤插座之间;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光纤插座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中各透镜均与相对应的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二端相对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无源组件和光模块


[0001]本申请涉及光模块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光无源组件和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光模块是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光电转换,发送端将光通信主机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外部光纤传输出去,接收端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上传给光通信主机。
[0003]现有技术中光无源组件通常包括光学载板和多个光纤插座,在光学载板的一端设有安装部,安装部内嵌设有多个透镜,通过调节环能够分别调整各光纤插座的高度、角度和间距,以使各光纤插座分别与各透镜实现最佳耦合。
[0004]如上,常用技术中,通过各调节环分别调节对应的各光纤插座的位置,导致调整后的多个光纤插座的高度、角度均不同,以至于在后续与外部光纤插拔时,将引起各光纤插座与外部光纤的适配问题,进而造成光纤插拔掉光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无源组件和光模块,用于解决外部光纤与光模块之间插拔掉光的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光无源组件包括:
[0007]光学载板,所述光学载板具有承载面,所述光学载板的一端设有安装部;
[0008]至少两个光纤插座,每个所述光纤插座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光纤,所述第二端直接固定安装于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
[0009]光合波/分波器,安装于所述承载面上;
[0010]第一透镜组,位于所述光合波/分波器与所述光纤插座之间;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光纤插座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中各透镜均与相对应的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二端相对设置。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光纤插座与所述安装部的端面之间具有相同的角度,各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一端的端面到所述安装部的端面之间的高度相同;当所述光纤插座的数量大于两个时,相邻两个所述光纤插座之间的间距一致。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各所述透镜与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各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二端分别对准,并固定于所述光学载板的承载面上。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各所述透镜分别各自通过胶层固定安装于所述光学载板的承载面上;或者,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各所述透镜分别各自通过调节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光学载板的承载面上。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为安装通孔或安装槽,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通孔或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二
端具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以对所述光纤插座进行定位。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光学载板靠近所述光纤插座的侧壁,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凸出于所述光纤插座外周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抵接在所述侧壁上。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插座包括管体和设于所述管体内的光纤插芯,所述凸出部为环绕设于所述管体外的凸环。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光无源组件还包括潜望镜,所述潜望镜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光合波/分波器之间、用于调整经所述潜望镜的光束的位置。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载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承载面、第二承载面以及贯穿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的潜望孔,所述潜望镜设于所述潜望孔内。
[00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合波/分波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面的第一光合波/分波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的第二光合波/分波器,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光纤插座均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
[0021]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所述光模块包括:
[0022]壳体,具有光接口和电接口;
[0023]上述光无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且临近所述光接口,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光接口中;
[0024]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一端靠近所述光无源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电接口;
[0025]光电芯片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且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光电芯片组件与所述光无源组件的光合波/分波器光耦合。
[00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模块还包括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固定于所述承载面上且位于所述光电芯片组件和所述光无源组件的光合波/分波器之间,用于调整所述光电芯片组件与所述光合波/分波器之间的耦合光路。
[002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无源组件的光学载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所述光无源组件的光合波/分波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面的第一光合波/分波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的第二光合波/分波器,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光纤插座均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所述光电芯片组件包括激光器芯片和光探测器芯片,所述激光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面一侧,所述光探测器芯片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发射端透镜组和接收端透镜组,所述发射端透镜组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一侧,所述接收端透镜组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面一侧。
[0028]由于Mini

LC光纤连接器和CS光纤连接器都是两根光纤并联一起插拔的,如果相应的两个光纤插座的高度或角度相差较大,就会对外部光纤的插拔产生影响,即两根光纤无法同时插入对应的光纤插座中并很好的对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光无源组件中的光纤插座的第二端与所述光学载板的安装部之间采用无源对准直接固定的连接方式连接,即通过安装部的高度和角度控制各光纤插座的高度和角度,并且由于安装部的高度和角度在机加工过程中更容易被控制,可有效保证各光纤插座的高度和角度的一致性,从而使得外部光纤与光模块内的光纤插座之间能够更好适配,使外部光纤插拔更顺畅,减
少了各光纤插座对外部光纤的插拔造成的影响,进而能够防止发生外部光纤插拔掉光的现象。
[0029]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中的光无源组件和上述光无源组件采用相同的结构,由此本申请中的光模块能够解决上述光无源组件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且与上述光无源组件能够起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是本申请实施中光无源组件的立体图;
[0032]图2是图1中光无源组件的主视图,以示出光无源组件中光纤插座的高度和角度;
[0033]图3是图1中光无源组件的俯视图,以示出光无源组件中光学载板第二承载面的结构;
[0034]图4是图1中光无源组件的仰视图,以示出光无源组件中光学载板第一承载面的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无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载板,所述光学载板具有承载面,所述光学载板的一端设有安装部;至少两个光纤插座,每个所述光纤插座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光纤,所述第二端直接固定安装于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光合波/分波器,安装于所述承载面上;第一透镜组,位于所述光合波/分波器与所述光纤插座之间;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光纤插座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中各透镜均与相对应的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二端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无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光纤插座与所述安装部的端面之间具有相同的角度,各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一端的端面到所述安装部的端面之间的高度相同;当所述光纤插座的数量大于两个时,相邻两个所述光纤插座之间的间距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无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各所述透镜与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各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二端分别对准,并固定于所述光学载板的承载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无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各所述透镜分别各自通过胶层固定安装于所述光学载板的承载面上;或者,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各所述透镜分别各自通过调节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光学载板的承载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无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安装通孔或安装槽,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通孔或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无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光纤插座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以对所述光纤插座进行定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无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光学载板靠近所述光纤插座的侧壁,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凸出于所述光纤插座外周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抵接在所述侧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无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插座包括管体和设于所述管体内的光纤插芯,所述凸出部为环绕设于所述管体外的凸环。9.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相龙翟雄飞陈龙孙雨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