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476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难以针对不同的容灾备份产品在同一个平台进行呈现以及数据传输采用明文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基础节点的备份处理;客户端的连接;容灾数据的加解密传输;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容灾备份场景选择接入不同的容灾备份产品,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采用WebSocket方式加非对称加密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实现了容灾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实现了容灾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实现了容灾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灾备数据分析
,具体来说是一种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管是出现自然灾害,还是人为误操作或是被入侵都会导致数据丢失,进而带来不可估算的损失,通常故障分为系统故障、事物故障、介质故障,然而数据容灾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最后措施,如果没有采取数据备份容灾,以及数据恢复措施往往会导致数据全面丢失和损毁。
[0003]目前市面上虽然有很多的备份容灾产品,但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可视化展示系统,供操作人员了解容灾备份情况。大部分采用邮件和短信等方式,只有当出现问题时才知道有问题。这样导致对系统没有提前预知问题能力,或者部分厂家有可视化系统但是不能融合多家产品。容灾备份的时候使用多家产品时,需要同时打开不同的可视化界面来观看问题。
[0004]大部分可视化呈现系统大屏展示和数据展示,采用轮询的方式定时向应用服务器请求数据,这样大大的增加了带宽、内存等硬件的开销。这种方式往往还会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当数据有问题时,可视化系统系统存在延时提示的情况。因为只有到规定的时间才会获取后端数据,从而导致操作人员延迟操作的情况。
[0005]这种方式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目前市面上大多备份容灾系统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以及备份容灾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之间,多数采用明文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这导致系统很容易被攻击,让攻击者轻易的获取到相关数据。
[0006]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针对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针对不同的容灾备份产品在同一个平台进行呈现以及数据传输采用明文的缺陷,提供一种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容灾数据系统包括灾备端、应用服务器、基础设施节点和客户端,灾备端用于备份和灾备相关数据,应用服务器用于记录灾备端和备份端记录,以及对备份端和灾备端的信息进行配置和告警,客户端用于展示灾备大屏和灾备记录以及可视化操作,灾备端通过应用服务器与客户端相连,基础设施节点通过备份端与灾备端、应用服务器相连,
[0010]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基础节点的备份处理;
[0012]客户端的连接;
[0013]容灾数据的加解密传输;
[0014]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采用Websocke加非对称加密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对呈现段展示时进行解密,将对应的数据采用对称加密的方式存储在localForage里面;当访问呈现时,从localFoage获取数据。
[0015]所述基础节点的备份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0016]基础设施节点在本地机房进行备份操作;
[0017]基础设施节点通过容灾备份工具将节点数据数据进行本地备份存入备份端;
[0018]如果该备份端需要灾备,通过容灾备份工具对备份端的数据进行异地备份至灾备端,同时将信息记录到应用服务器中。
[0019]所述客户端的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0020]客户端登录系统发送登录请求,将用户名、密码、客户端的ip地址以及客户端的公钥publickey传递给应用服务器;
[0021]应用服务器查询系统里面的账号密码以及ip信息,如果存在就将客户端publickey存储下来同时将自身的publickey和客户端对称加密的秘钥通过websocket方式传递给客户端;
[0022]双方交换公钥后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分别保存对方的加密秘钥。
[0023]所述容灾数据的加解密传输包括以下步骤:
[0024]客户端请求应用服务端数据将数据通过应用服务器的公钥进行加密,然后推送给应用服务器;
[0025]应用服务器根据自己的私钥privatekey对数据进行解密,查询自己的数据,然后将数据通过客户端的公钥进行加密,加密完成后将数据推送给客户端;
[0026]客户端获取数据后通过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解密完成后,数据进行分类根据服务端传递过来的对称加密秘钥进行数据加密然后将数据存储在localForage。
[0027]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根据不同的容灾备份场景选择接入不同的容灾备份产品,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采用WebSocket方式加非对称加密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实现了容灾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0029]本专利技术基于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系统,可以同时兼容不同的灾备产品,如nbu、鼎甲、rose等现在主流的容灾备份产品,同时该系统采用WebSocket的方式进行客户端和应用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两者之间可以建立长久链接,客户端可以主动请求服务端数据,服务端也可以主动推送数据给客户端,这样一旦应用服务器获取到灾备的异常数据就可以主动推送给不同的客户端。
[0030]同时数据在客户端和应用服务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非对称加密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第一次时对数据是备份数据,还是容灾数据进行分类加密,存储在客户端的localForage,当服务端有新数据时,再通过WebSocket服务端推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对服务端的数据再次解密然后根据客户端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从而达到双重加密的效果,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解决客户端与应用服务端的数据延迟情况。
[0031]本灾备呈现方法具有不同的呈现端,灾备操作人员可以更加直观的观看问题和了解问题,从而快速的做出预判和及时地处理处理问题;由于该系统采用localForage前端存
储方式,进行数据加密存储,当可视化系统断网时,系统大屏和可视化数据不会出现无法查看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顺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原理结构框图;
[0034]图3为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形成的灾容数据管理平台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0036]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容灾数据系统包括灾备端、应用服务器、基础设施节点和客户端,灾备端用于备份和灾备相关数据,应用服务器用于记录灾备端和备份端记录,以及对备份端和灾备端的信息进行配置和告警,客户端用于展示灾备大屏和灾备记录以及部分可视化操作,灾备端通过应用服务器与客户端相连,基础设施节点通过备份端与灾备端和应用服务器相连。
[0037]如图1所示,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第一步,基础节点的备份处理。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在不影响生产环境的代码以及运行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备份和容灾操作。其具体步骤如下:
[003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容灾数据系统包括灾备端、应用服务器、基础设施节点和客户端,灾备端用于备份和灾备相关数据,应用服务器用于记录灾备端和备份端记录以及对备份端和灾备端的信息进行配置和告警,客户端用于展示灾备大屏和灾备记录以及可视化操作,灾备端通过应用服务器与客户端相连,基础设施节点通过备份端与灾备端、应用服务器相连,其特征在于,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1)基础节点的备份处理;12)客户端的连接;13)容灾数据的加解密传输;14)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采用Websocke加非对称加密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对呈现段展示时进行解密,将对应的数据采用对称加密的方式存储在localForage里面;当访问呈现时,从localFoage获取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灾数据的分析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节点的备份处理包括以下步骤:21)基础设施节点在本地机房进行备份操作;22)基础设施节点通过容灾备份工具将节点数据数据进行本地备份存入备份端;23)如果该备份端需要灾备,通过容灾备份工具对备份端的数据进行异地备份至灾备端,同时将信息记录到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宛亚东刘胜军谢飞李晓洁李海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