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的热感应圈防跑偏可移动胎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64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的热感应圈防跑偏可移动胎具,包括底座板,底座板上固定有相互插接并由第一调节紧固螺栓紧固的第一外套管和第一内套管,第一内套管的顶端固定有相互插接并由第二调节紧固螺栓紧固的第二外套管和第二内套管,第二内套管的外端端部固定有两块开设安装通孔的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方便,可将热感应圈进行牢靠的固定,取代了之前人工手持热感应圈的方式,杜绝了热感应圈碰壁的事故发生,而且移动方便快捷,使用灵活,不受场地限制,同时只需一人操作即可,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拆解效率,值得推广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的热感应圈防跑偏可移动胎具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特别涉及液压支架立柱的导向套组件拆解
,具体是一种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的热感应圈防跑偏可移动胎具。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支架立柱的导向套组件从结构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卡环结构,另一种是螺纹结构。两者因结构差异在拆解工艺上有所不同。拆解卡环结构组件时,传统的检修操作工艺是先使用火焰加热后再使用工具进行拆解,但是使用火焰加热时存在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这样就容易使缸体变形,损坏缸口材质,这样就会导致拆解效率极低的同时,检修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0003]针对传统检修工艺存在问题,后来又引进了一种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来代替传统检修工艺。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主要由大感应加热器、小感应加热器、分流器和热感应圈组成,但是该设备在使用时,需要人工手持热感应圈进行加热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人工手持的方式是极不稳定的,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若在操作过程中热感应圈发生碰壁情况,就会击穿感应器,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该操作需要两至三人的共同协作才能够完成,同样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的热感应圈防跑偏可移动胎具。
[000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的热感应圈防跑偏可移动胎具,包括安装有四组万向轮的底座板,底座板上垂直固定有第一外套管,第一外套管内插装有第一内套管,第一外套管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紧固螺栓,第一调节紧固螺栓的螺杆端部顶置在位于第一外套管内的第一内套管的管壁上;第一内套管的顶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外套管,第二外套管内插装有第二内套管,第二外套管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紧固螺栓,第二调节紧固螺栓的螺杆端部顶置在位于第二外套管内的第二内套管的管壁上;第二内套管的外端端部固定有两块上下间隔且上下对齐设置固定板,两块固定板上均开设有位置对应且用于安装热感应圈的安装通孔。
[0007]进一步的,第一外套管上设置有上下两组第一调节紧固螺栓,第二外套管上设置有前后两组第二调节紧固螺栓。
[0008]进一步的,每块固定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安装通孔,两个安装通孔分置于第二内套管的两侧。
[0009]进一步的,万向轮采用带有自锁功能的万向轮。
[0010]进一步的,第一、二外套管是采用300mm长的六分管制作而成的,第一、二内套管是采用300mm长的四分管制作而成的,底座板是采用长、宽、厚分别为500mm、400mm、10mm的铁
板制作而成的,第一、二调节紧固螺栓采用M10外六方螺栓。
[0011]本技术装置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方便,可将热感应圈进行牢靠的固定,取代了之前人工手持热感应圈的方式,杜绝了热感应圈碰壁的事故发生,而且移动方便快捷,使用灵活,不受场地限制,同时只需一人操作即可,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拆解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2]此处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3]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装置使用示意图。
[0016]图中:1

万向轮、2

底座板、3

第一外套管、4

第一内套管、5

第一调节紧固螺栓、6

第二外套管、7

第二内套管、8

第二调节紧固螺栓、9

固定板、10

安装通孔、11

大感应加热器、12

小感应加热器、13

分流器、14

热感应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的热感应圈防跑偏可移动胎具,包括安装有四组万向轮1的底座板2;其中,万向轮1采用了带有自锁功能的万向轮,底座板2是采用长、宽、厚分别为500mm、400mm、10mm的铁板制作而成的。
[0019]底座板2上垂直固定有第一外套管3,第一外套管3内插装有第一内套管4,第一内套管4的顶端端部位于第一外套管3外;第一外套管3上螺纹连接有上下两组第一调节紧固螺栓5,两组第一调节紧固螺栓5的螺杆端部穿过第一外套管3的管壁后均顶置在位于第一外套管3内的第一内套管4的管壁上,当第一调节紧固螺栓5松开时,第一内套管4可自由的在第一外套管3内滑动,当需要固定第一内套管4时,只需通过拧紧两组第一调节紧固螺栓5将第一内套管4固定即可;其中,第一外套管3是采用300mm长的六分管制作而成的,第一内套管4是采用300mm长的四分管制作而成的,第一调节紧固螺栓5采用M10外六方螺栓。
[0020]第一内套管4的顶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外套管6,第二外套管6内插装有第二内套管7,第二外套管6上螺纹连接有前后两组第二调节紧固螺栓8,两组第二调节紧固螺栓8的螺杆端部穿过第二外套管6的管壁后均顶置在位于第二外套管6内的第二内套管7的管壁上,当第二调节紧固螺栓8松开时,第二内套管7可自由的在第二外套管6内滑动,当需要固定第二内套管7时,只需通过拧紧两组第二调节紧固螺栓8将第二内套管7固定即可;其中,第二外套管6是采用300mm长的六分管制作而成的,第二内套管7是采用300mm长的四分管制作而成的,第二调节紧固螺栓8采用M10外六方螺栓。
[0021]第二内套管7的外端端部固定有两块上下间隔且上下对齐设置固定板9,上方的固定板9固定在第二内套管7的顶端、下方的固定板9固定在第二内套管7的底端,两块固定板9
上均开设有位置上下对应且用于安装热感应圈14的安装通孔10,每块固定板9上开设有两个安装通孔10,两个安装通孔10分置于第二内套管7的两侧,安装通孔10的直径为20mm。
[0022]本技术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3]将要检修的千斤依次摆放在工作台上,准备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如图3所示,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主要由大感应加热器11、小感应加热器12、分流器13和热感应圈14组成,将合适大小的热感应圈14安装在本技术装置的固定板9上,之后将安装好热感应圈14的本技术装置移动到立柱导向套处,将本技术装置上的万向轮1锁死固定牢靠,通过对第一外套管3、第一内套管4、第二外套管6、第二内套管7之间的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的热感应圈防跑偏可移动胎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有四组万向轮的底座板,底座板上垂直固定有第一外套管,第一外套管内插装有第一内套管,第一外套管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紧固螺栓,第一调节紧固螺栓的螺杆端部顶置在位于第一外套管内的第一内套管的管壁上;第一内套管的顶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外套管,第二外套管内插装有第二内套管,第二外套管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紧固螺栓,第二调节紧固螺栓的螺杆端部顶置在位于第二外套管内的第二内套管的管壁上;第二内套管的外端端部固定有两块上下间隔且上下对齐设置固定板,两块固定板上均开设有位置对应且用于安装热感应圈的安装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感应加热设备的热感应圈防跑偏可移动胎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套管上设置有上下两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刚张露霞徐利德
申请(专利权)人: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金鼎山西煤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