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4531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撞护栏,包括:第一浇筑模块及第二浇筑模块。其中,第一浇筑模块包括第一浇筑本体、第一预埋部及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至少两个支撑件均设置于第一浇筑本体的底端,第一预埋部的一端埋设于第一浇筑本体内,第一预埋部的另一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支撑件之间。第二浇筑模块包括第二浇筑本体、限位件及第二预埋部,限位件设置于第二浇筑本体的顶端上,第二预埋部的一端埋设于第二浇筑本体内,第二预埋部的另一端凸出第二浇筑本体的顶端设置并与限位件错位设置,第一浇筑本体的底端及第二浇筑本体的顶端通过限位件及至少两个支撑件间隔设置形成浇筑空间。本申请的防撞护栏连接可靠、施工简单高效且成本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护栏


[0001]本技术涉及防撞护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撞护栏。

技术介绍

[0002]防撞护栏是桥梁的重要安全设施,目前混凝土桥梁护栏的施工方法多为现场浇筑,即在桥梁两侧翼缘板预埋防撞护栏钢筋,并在现场绑扎护栏钢筋、浇筑混凝土。长期实践证明,由于防撞护栏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及振捣均不好操作,尤其钢筋保护层难以控制,使得保护层合格率较低。并且安装和拆除护栏外模板时存在高空作业,外模板安装时候也容易发生高空坠物,存在安全风险。为了解决现场浇筑防撞护栏的施工方法的施工周期长、质量差及危险性大等问题,传统的防撞护栏采用装配式结构,例如通过灌浆套筒连接方式或后浇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锥套连接的方式。但是,灌浆套筒连接方式存在施工质量难以检测,而后浇UHPC、锥套连接的方式则存在成本较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防撞护栏无法同时满足连接可靠、施工简单高效且成本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撞护栏。
>[0004]其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浇筑模块,所述第一浇筑模块包括第一浇筑本体、第一预埋部及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件,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浇筑本体的底端,所述第一预埋部的一端埋设于所述第一浇筑本体内,所述第一预埋部的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一浇筑本体的底端设置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及第二浇筑模块,所述第二浇筑模块包括第二浇筑本体、限位件及第二预埋部,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浇筑本体的顶端上,所述第二预埋部的一端埋设于所述第二浇筑本体内,所述第二预埋部的另一端凸出所述第二浇筑本体的顶端设置并与所述限位件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浇筑本体的底端及所述第二浇筑本体的顶端通过所述限位件及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间隔设置形成浇筑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筑本体设有背车面,所述背车面与所述第一浇筑本体的底端垂直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浇筑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二浇筑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浇筑本体靠近所述背车面的一侧,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浇筑本体的宽度方向且靠近所述背车面的一侧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护栏还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于所述限位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浇筑本体的底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浇筑本体的底端且靠近所述背车面的一侧设有防水槽。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部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预埋段及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林家威梁传波李俊诺徐东进曾冠锋刘琴陈双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