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449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包括煤矿复杂区域安全态势感知模块、人工智能技术与边缘计算人员行为及环境检测模块、视频巡检模块、红外巡检模块、音频巡检模块和远端上位机或云服务器,所述远端上位机或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数据信息,并依据预设数据信息比对,作出相应的反应预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红外热成像测温、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实现重点部位外观状态、表计仪表数据识别、油水泄露、过热、火焰烟雾等检测及预警,一方面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故障,避免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减少人为巡检的工作量,减少巡检带来的风险,实现电厂数字化的安全生产作业。安全生产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智能应用
,具体涉及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概念。电厂各级控制和管理系统(包括现场设备等基础单元)均进入数字化后称为数字化电厂。
[0003]数字化电厂是通过对电厂物理和工作对象的全生命周期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提高电厂价值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数字化电厂既不是一个项目,也不是一个软件或系统,而是一种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电厂的物理对象和工作对象,其方法是从整个生命周期出发研究如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
[0004]对于水电,目前巡检人员采用手持机械式点检仪,每日两次沿着既定的巡检路线,定时开展设备巡检工作,以纸质记录或者人工录入方式实现巡检数据的记录、汇总与分析。巡检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基本依赖于巡检人员人工完成巡检工作,巡检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易出现漏检、错检等现象。
[0005]对于风电,风电日常运行维护中,升压站、风机机舱、塔筒的巡检工作仍依需要依赖人工,由于风电场一般地处偏僻,且占地较广,站内生产面积也较大,人工巡检周期长、频次低,给运营管理、风机等重要资产保障、运维人员人身安全保障带来困难。风机系统重要发电部件位于塔筒70米以上高空机舱内,伴随着发电过程中塔筒的晃动等,导致部分元器件连接松动,故障率增加,可能引起过流、过压进而发生火灾。
[0006]对于电厂作业车辆、作业人员
[0007]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解决当前数字化电厂实现所存在为问题,实现水电、风电、电厂作业车辆、作业人员等进行全天候、实时检测,提高巡检管控效率和电厂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完成电厂数字化的管理要求。
[0009]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包括煤矿复杂区域安全态势感知模块、人工智能技术与边缘计算人员行为及环境检测模块、视频巡检模块、红外巡检模块和音频巡检模块,煤矿复杂区域安全态势感知模块、人工智能技术与边缘计算人员行为及环境检测模块、视频巡检模块、红外巡检模块和音频巡检模块分别与远端上位机或云服务器连接;所述远端上位机或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数据信息,并依据预设数据信息比对,作出相应的反应预警,其预警包括但不限于发送短信、频闪灯、语音播报。
[0010]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煤矿复杂区域安全态势感知模块,采集多源异构传感器信息,综合分析厂区内安全态势,对厂区内人员、车辆、设施、生产物资等要素状态进行安全评估,确保作业人员、车辆、设施以及生产物资的安全;将作业区域边界(如:煤场煤堆边缘)信息、车辆人员定位与检测信息进行融合,分析整个作业区域内的人员车辆安全态势,对人员和
车辆的运动轨迹进行预测,结合作业区域的边界信息,对危险状态和趋势提出告警;根据人员车辆的历史轨迹数据,建立人员车辆运动轨迹模型,进行碰撞预警;将重要设施状态与人员、车辆位置信息相结合,分析不同设施对人员安全状态的影响,并给出安全预警。
[0011]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人工智能技术与边缘计算人员行为及环境检测模块,包括:(1)基于多源异构传感器的厂区态势信息采集功能,为获得厂区全面、全天候的稳定信息,需根据应用场景的特点和传感器特性,综合考虑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三维激光雷达、超宽带模块、深度相机等传感器,通过多个传感器组合的方式,实现不同光线条件、不同时段、不同角度场景信息的全面获取;同一场景中对传感器信息,经过时间对准和空间对准,使得多传感器信息描述的是同一场景,为后续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应用做支撑;(2)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高精度定位,厂区作业环境复杂,各类车辆与作业人员交叉作业,存在一定潜在的安全风险。例如,驾驶员在驾驶室操作车辆,其视野范围受限,很难完全察觉车辆周围的人员,操作车辆时可能发生碰撞甚至碾压等事故;驾驶员可能疏忽车辆与特定作业面边缘的距离,车辆可能掉下作业区域,发生侧翻;采用多种传感器(摄像机、激光雷达、超宽带等)和多个(角度、高度)组合的方式,通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现厂区人员、车辆、重要设备的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服务;(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目标检测识别功能,复杂厂区中,影响安全的目标大致可以分为移动目标、固定目标,其中移动目标主要有人员、车辆、安全带、安全帽、被吊物体等;固定目标如临空围栏、孔洞盖板、重要设备等;根据待检测目标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选择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采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目标的实时检测;(4)厂区人员不正常佩戴安全设备检测功能,为保证厂区内作业人员的安全,对人员佩戴安全设备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高处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带情况的检测、安全带挂点连接情况的检测、佩戴安全帽监测、人员监测,以及人员位置信息等;对厂区人员不正常佩戴安全设备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发现安全隐患,并给出告警信息;(5)危险区域人员不安全行为检测,危险区域人员异常停留或行走是厂区作业过程中巨大的安全隐患,如吊物下方区域,根据多视角获得场景信息,结合人员检测结果、吊物定位结果、人员定位结果、人员运动趋势预测结果等信息,实现危险区域人员异常停留或行走检测,临空面围栏异常检测;对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正在高处作业人员的识别。
[0012]本技术方案的,所述视频巡检模块,通过视频巡检深度学习的水电、风电仪表识别,实现表计示数智能读取、状态灯识别、开关与刀闸工位判断及其它发电企业特有设备需求;对于图像巡检,采用巡检区域(设备)的实时图像与用户给定图片做匹配比较的方法实现,图像巡检应用包含现场图像采集、创建图像巡检模型、图像巡检服务引擎、图像巡检展示等部分,
[0013]包括但不限于:(1)顶盖水位,导叶剪断销位置,管道阀门状态,锁锭位置,导叶开度传感器拉杆状态;(2)主变室环境(异物),主变压器油温、渗漏、油枕油位、油气套管压力、硅胶变色、地刀位置等;(3)主变冷却器渗漏、油流计指示,冷却水压、运行方式、主变冷却器控制柜/主变滤水器控制柜信号灯状态、开关位置;(4)断路器/隔离刀闸分合闸指示,断路器操作气压、SF6压力、现控柜光字牌、GIS储气罐压力指数等;(5)出线平台隔离刀闸、接地刀闸、电压互感器、避雷针、电缆终端;(6)大坝上下游库岸边坡、围墙,出线平台非法入侵、杆塔、绝缘子、大坝裂缝,上游库区漂浮物等。
[0014]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红外巡检模块,通过红外热成像测温,对于现场红外测温采集
技术,采用在关键区域、设备关键部位安装红外测温设备,不间断对关键区域、设备关键部位进行采集形成红外测温数据,通过数据线将红外测温数据传输后台,如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避雷器、刀闸、线夹等设备的测温巡检,
[0015]还包括但不限于:(1)漏油泵运行情况,定子出口铜排温度,中性点出口铜排温度,转子励磁电缆温度,碳刷温度及打火,GIS设备外壳有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矿复杂区域安全态势感知模块、人工智能技术与边缘计算人员行为及环境检测模块、视频巡检模块、红外巡检模块和音频巡检模块,煤矿复杂区域安全态势感知模块、人工智能技术与边缘计算人员行为及环境检测模块、视频巡检模块、红外巡检模块和音频巡检模块分别与远端上位机或云服务器连接;所述远端上位机或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数据信息,并依据预设数据信息比对,作出相应的反应预警,其预警包括但不限于发送短信、频闪灯、语音播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矿复杂区域安全态势感知模块,采集多源异构传感器信息,综合分析厂区内安全态势,对厂区内人员、车辆、设施、生产物资要素状态进行安全评估,确保作业人员、车辆、设施以及生产物资的安全;将作业区域边界信息、车辆人员定位与检测信息进行融合,分析整个作业区域内的人员车辆安全态势,对人员和车辆的运动轨迹进行预测,结合作业区域的边界信息,对危险状态和趋势提出告警;根据人员车辆的历史轨迹数据,建立人员车辆运动轨迹模型,进行碰撞预警;将重要设施状态与人员、车辆位置信息相结合,分析不同设施对人员安全状态的影响,并给出安全预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化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智能技术与边缘计算人员行为及环境检测模块,包括:(1)基于多源异构传感器的厂区态势信息采集功能,为获得厂区全面、全天候的稳定信息,需根据应用场景的特点和传感器特性,综合考虑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三维激光雷达、超宽带模块、深度相机等传感器,通过多个传感器组合的方式,实现不同光线条件、不同时段、不同角度场景信息的全面获取;同一场景中对传感器信息,经过时间对准和空间对准,使得多传感器信息描述的是同一场景,为后续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应用做支撑;(2)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高精度定位,厂区作业环境复杂,各类车辆与作业人员交叉作业,存在一定潜在的安全风险,采用多种传感器(摄像机、激光雷达、超宽带等)和多个(角度、高度)组合的方式,通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现厂区人员、车辆、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浏赵海月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