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耳锂电池芯、无极耳锂电池芯模组和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841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极耳锂电池芯,包括具有顶、底部外壳的外壳,以及布置在顶、底部外壳组成的容置空间内的极片组合;极片组合包括极片单元,极片单元包括层叠的正极极片、第一隔膜和负极极片;极片组合中极片单元为一个,且正极极片与顶部外壳的正极导电部电连接、负极极片与底部外壳的负极导电部电连接;或者极片组合中极片单元为多个,且各极片单元层叠布置,相邻的极片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隔膜;极片组合中所有极片单元相互串联或相互并联;顶层正极极片与正极导电部电连接、底层负极极片与负极导电部电连接。该电池芯的电极通过正、负极导电部引出,自身体积比能量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无极耳锂电池芯模组、一种电动汽车。一种电动汽车。一种电动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极耳锂电池芯、无极耳锂电池芯模组和电动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极耳锂电池芯、一种无极耳锂电池芯模组,还涉及一种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储能、无人机等领域广泛使用锂电池作为能量源。现有锂电池主要有三种形式:圆柱电池、金属方壳电池和软包电池;三种锂电池都通过极耳或者极柱引出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内部需要留出焊接极耳的空间,因此电池内极片空间受到挤占,导致锂电池自身体积比能量降低。
[0003]另外,现有锂电池中极耳或极柱受导电面积限制,导电能力较弱,影响电池的功率性能,且极耳或极柱本身以及焊接过程增加的辅助材料提高了成本。
[0004]再者,现有锂电池成组过程中,需要进行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将电池与汇流排连接起来,以实现单体电池的串并联,达到容量及电压扩充的目的,导致电池组中需要预留装设汇流排的空间,导致锂电池模组的体积比能量降低,且电池的串并联需要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导致工艺复杂性提高,可靠性降低。
[0005]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锂电池因通过极耳或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极耳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极片组合;所述外壳包括具有正极导电部的顶部外壳和具有负极导电部的底部外壳,所述顶部外壳和所述底部外壳固定连接并围成容置空间;所述极片组合布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极片组合包括极片单元,所述极片单元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正极极片、第一隔膜和负极极片;所述极片组合中极片单元为一个,且该极片单元中正极极片与所述正极导电部电连接、负极极片与所述负极导电部电连接;或者所述极片组合中极片单元为多个,且各极片单元层叠布置,相邻的极片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隔膜;所述极片组合中所有极片单元相互串联,或者所述极片组合中所有极片单元相互并联;所述极片组合中顶层正极极片与所述正极导电部电连接、底层负极极片与所述负极导电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外壳包括依次层叠压紧固定的外部绝缘层、中部导电层和内部绝缘层;所述外部绝缘层和所述内部绝缘层上分别设有镂空部,所述中部导电层上由所述镂空部显露的部分为所述正极导电部;所述底部外壳与所述顶部外壳的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极耳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极引出端,所述电极引出端与所述正极导电部或所述负极导电部电连接,并贴覆所述外壳的至少两个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正极极片和所述底层负极片分别为单面涂覆电极活性材料的电极极片,所述顶层正极极片未涂覆电极活性材料一侧与所述正极导电部电连接、所述底层负极极片未涂覆电极活性材料的一侧与所述负极导电部电连接;或者所述顶层正极极片通过正极导电层与所述正极导电部电连接,所述底层负极极片通过负极导电层与所述负极导电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极耳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层与所述顶层正极极片相互分体;或者所述顶层正极极片包括主体部和涂覆在所述主体部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正极导电层与所述主体部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所述正极导电层由所述主体部上未涂覆正极活性材料层的部分折叠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耳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会根付垚向晋李永伟李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