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3622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3
本公开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该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栅极结构及自对准接触结构,其中:衬底包括源极和漏极;栅极结构形成于衬底上,且位于源极和漏极之间;自对准接触结构形成于衬底上,并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结构、第二接触结构及第三接触结构,第一接触结构与源极或漏极接触,第二接触结构在平行于衬底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接触结构及第三接触结构在平行于衬底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本公开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可减小接触电阻,降低工艺难度。降低工艺难度。降低工艺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半导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因具有体积小、集成化程度高及传输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存储器的小体积、集成化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0003]但是,随着体积的不断微缩,动态随机存储器中的栅极和源极/漏极接触之间的间隔也不断减小,确保栅极和源极/漏极接触之间的充分分离,以避免栅极与源极/漏极接触短路变得越来越困难。
[000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可减小接触电阻,降低工艺难度。
[000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br/>[0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包括源极和漏极;栅极结构,形成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自对准接触结构,形成于所述衬底上,并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结构、第二接触结构及第三接触结构,所述第一接触结构与所述源极或所述漏极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接触结构及所述第三接触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对准接触结构的所述第二接触结构至少包括邻近所述第一接触结构的第一接触段和邻近所述第三接触结构的第二接触段,其中,在平行于所述衬底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触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接触段的横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段的至少部分侧壁抵接所述栅极结构的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间绝缘层,所述层间绝缘层形成在所述衬底上,且覆盖所述栅极结构,所述自对准接触结构形成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绝缘层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层间绝缘层、第二层间绝缘层以及第三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一接触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二接触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三接触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层间绝缘层,且所述第二层间绝缘层的材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和所述第三层间绝缘层的材料密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器件还包括:金属布线层,设于所述层间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与所述自对准接触结构电连接。7.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源极和漏极;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在所述衬底上形成自对准接触结构,所述自对准接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触结构、第二接触结构及第三接触结构,所述第一接触结构与所述源极或所述漏极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接触结构及所述第三接触结构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拯
申请(专利权)人: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