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和电池芯;电池芯包括正极板、负极板、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正极板包括多孔铝网片,多孔铝网片的表面设有正极涂层;正极涂层的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酸亚铁锂;负极板包括多孔铜网片,多孔铜网片的表面设有负极涂层,负极涂层的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或者无定型碳包覆石墨;所述无定型碳包括软碳、硬碳或石墨烯;电解液包括锂盐、溶剂以及添加剂;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乙酸乙酯、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和丙酸丙酯。对溶剂成分进行改进,能够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保证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因质量轻、比能量高、寿命长、易于包装和高安全性能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与各种电子设备,近五年来市场需求呈稳步增长趋势。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0003]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各种电子设备的使用条件也对锂离子电池有更苛刻的要求。例如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特性,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相对较差,己经制约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推广使用。针对该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溶剂采用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乙酸乙酯、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和丙酸丙酯构成的复合溶剂;其中,使用碳酸乙烯酯和碳酸甲乙酯溶解锂盐、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降低电解液粘度、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和丙酸丙酯提升高低温性能,该溶剂能够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保证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和电池芯;
[0007]所述电池芯包括正极板、负极板、设于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离膜以及电解液;
[0008]所述正极板包括多孔铝网片,所述多孔铝网片的表面设有正极涂层;所述正极涂层的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酸亚铁锂;
[0009]所述负极板包括多孔铜网片,所述多孔铜网片的表面设有负极涂层,所述负极涂层的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或者无定型碳包覆石墨;所述无定型碳包括软碳、硬碳或石墨烯;
[0010]电解液包括锂盐、溶剂以及添加剂;
[0011]所述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乙酸乙酯、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和丙酸丙酯。
[0012]可选的,所述溶剂的质量比例为3:3:2:1:2:1:1。
[0013]可选的,所述锂盐包括LiPF6,0.01
‑
0.1mol/L的LiBF4和/或LiBOB;
[0014]可选的,所述锂盐浓度1.35
‑
1.5mol/L。
[0015]可选的,所述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1,3
‑
丙烷磺酸内酯、硫酸乙烯酯、碳酸二苯酯、碳酸甲苯酯、丁二酸酐、丁二腈、己二腈中的至少一种。
[0016]可选的,所述隔离膜厚度为7
‑
12μm。
[0017]可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池芯外表面的加热及冷却层;
[0018]所述加热及冷却层包覆于所述电池芯外层;所述加热及冷却层包括流通有液体的液体通道、液体循环设备、加热器、冷却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
[0019]所述液体通道绕设在电池芯外层,所述液体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连接所述液体循环设备;所述液体循环设备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池壳内壁上;
[0020]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液体通道的入口端和所述液体循环设备之间;
[0021]所述冷却器设于所述液体通道的出口端和所述液体循环设备之间;
[0022]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电池外层上;
[0023]所述液体循环设备、所述加热器、所述冷却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24]可选的,所述加热及冷却层与所述电池壳之间设有隔温层。
[0025]可选的,所述电池壳内还设有补液机构;
[0026]所述补液机构包括电解液备用箱,连接管,液位计以及设于所述电解液备用箱中的液体泵;
[0027]所述电解液备用箱固定在所述电池壳内壁上;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电解液备用箱,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芯;
[0028]所述液位计设于所述电池芯中电解液槽的内壁上;
[0029]所述液体泵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0030]所述液位计和所述液体泵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31]可选的,所述电池壳外表面设有防震层;所述防震层为内橡胶圈、外橡胶圈和多个缓冲弹簧;
[0032]所述内橡胶圈包覆在所述电池壳的外表面;所述内橡胶圈和所述外橡胶圈之间通过所述缓冲弹簧连接。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和电池芯;电池芯包括正极板、负极板、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正极板包括多孔铝网片,多孔铝网片的表面设有正极涂层;正极涂层的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酸亚铁锂;负极板包括多孔铜网片,多孔铜网片的表面设有负极涂层,负极涂层的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或者无定型碳包覆石墨;所述无定型碳包括软碳、硬碳或石墨烯;电解液包括锂盐、溶剂以及添加剂;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乙酸乙酯、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和丙酸丙酯。使用碳酸乙烯酯和碳酸甲乙酯溶解锂盐、碳酸二甲酯和乙酸乙酯降低电解液粘度、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和丙酸丙酯提升高低温性能,对溶剂成分进行改进,能够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保证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加热及冷却层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补液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加热及冷却层和补液机构与控制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4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防震层结构示意图。
[0041]符号说明:
[0042]1‑
电池壳;2
‑
电池芯;21
‑
正极板;22
‑
负极板;23
‑
隔离膜;24
‑
电解液;3
‑
加热及冷却层;31
‑
液体通道;32
‑
液体循环设备;33
‑
加热器;34
‑
冷却器;35
‑
温度传感器;36
‑
控制器;4
‑
隔温层;5
‑
补液机构;51
‑
电解液备用箱;52
‑
连接管;53
‑
液位计;54
‑
液体泵;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和电池芯;所述电池芯包括正极板、负极板、设于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所述正极板包括多孔铝网片,所述多孔铝网片的表面设有正极涂层;所述正极涂层的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酸亚铁锂;所述负极板包括多孔铜网片,所述多孔铜网片的表面设有负极涂层,所述负极涂层的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或者无定型碳包覆石墨;所述无定型碳包括软碳、硬碳或石墨烯;电解液包括锂盐、溶剂以及添加剂;所述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乙酸乙酯、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和丙酸丙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的各成分的质量比例为3:3:2:1:2: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包括LiPF6,0.01
‑
0.1mol/L的LiBF4和/或LiBOB。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浓度1.35
‑
1.5mol/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1,3
‑
丙烷磺酸内酯、硫酸乙烯酯、碳酸二苯酯、碳酸甲苯酯、丁二酸酐、丁二腈、己二腈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厚度为7
‑
12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锂离子电池,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竹银,周建平,谈丹,赖永春,刘金满,王宏建,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