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的外骨骼式人机背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重力模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的外骨骼式人机背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太空和外星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不同于地球地面的环境,例如高辐射、高真空和微低重力等环境。其中,微低重力环境对航天器和宇航员的影响很大,宇航员在太空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和在地面重力下完全不同的体感,这大大增加了太空任务执行所需的时间并增加了任务失败的风险。
[0003]为了让宇航员能够提前适应太空的微低重力环境,需要在地面通过实验设备模拟太空的微低重力环境用于宇航员训练,目前针对宇航员的微低重力模拟多采用悬吊法。但现有的悬吊法模拟微低重力环境存在一定局限性,大部分仅能实现三维平动的微低重力模拟,无法实现宇航员三轴旋转,模拟水平有限;而小部分能够实现宇航员三轴旋转的悬吊法技术,例如美国NASA研制的在悬吊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实现宇航员三轴旋转的人机背架的模拟系统,其仅是在背架上布置了被动的旋转副,无法模拟出宇航员在三个旋转自由度方向上的失重,也就是说,宇航员三轴旋转时在关节处产生的重力矩没有补偿,体感并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宇航员三轴旋转时重力矩的补偿。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的外骨骼式人机背架系统,包括三维旋转机构、外骨骼支架机构和重力矩补偿机构,所述外骨骼支架机构与所述三维旋转机构转动连接;所述重力矩补偿机构设置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的外骨骼式人机背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旋转机构(1)、外骨骼支架机构(2)和重力矩补偿机构(3),所述外骨骼支架机构(2)与所述三维旋转机构(1)转动连接;所述重力矩补偿机构(3)设置在所述三维旋转机构(1)上,并与所述外骨骼支架机构(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的外骨骼式人机背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骨骼支架机构(2)包括均与所述三维旋转机构(1)转动连接的背部外骨骼支架(21)和腿部外骨骼支架(22),所述重力矩补偿机构(3)包括均设置在所述三维旋转机构(1)上的背部重力矩补偿机构(31)和腿部重力矩补偿机构(32);所述背部重力矩补偿机构(31)连接所述三维旋转机构(1)与所述背部外骨骼支架(21),所述腿部重力矩补偿机构(32)连接所述三维旋转机构(1)与所述腿部外骨骼支架(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的外骨骼式人机背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吊机构(4),所述三维旋转机构(1)与所述悬吊机构(4)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的外骨骼式人机背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旋转机构(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横杆(11)、竖直杆(12)、连杆机构(13)和水平杆(14),所述上横杆(11)远离所述竖直杆(12)的一端与所述悬吊机构(4)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13)与所述竖直杆(12)转动连接,所述水平杆(14)远离所述连杆机构(13)的一端与所述背部外骨骼支架(21)和腿部外骨骼支架(22)连接,所述上横杆(11)、所述竖直杆(12)、所述连杆机构(13)和所述水平杆(14)合围形成适于容纳所述背部外骨骼支架(21)的容纳区(5);所述背部重力矩补偿机构(31)设置在所述上横杆(11)和所述竖直杆(12)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腿部重力矩补偿机构(32)设置在所述水平杆(14)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的外骨骼式人机背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13)包括第一连架杆(131)、第二连架杆(132)、第一竖直连杆(133)和第二竖直连杆(134),所述第一连架杆(131)和所述第二连架杆(132)均与所述竖直杆(12)转动连接并沿所述竖直杆(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竖直连杆(133)、所述竖直杆(12)和第二竖直连杆(134)沿所述第一连架杆(13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竖直连杆(13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架杆(13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架杆(13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竖直连杆(13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高海波,牛福亮,黄中山,于海涛,李楠,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