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209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容纳:电容器,其具有第一电容器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电极;正极母线,其与正极端子和第一电容器电极电连接;负极母线,其与负极端子和第二电容器电极电连接;多个输出母线,其与多个输出端子、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以及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电连接;冷却器,其对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和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进行冷却;供给管,其将自流入口流入的制冷剂供给至冷却器;以及排出管,其将自冷却器流出的制冷剂排出至流出口,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多个输出端子、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自壳体露出,流入口、流出口、供给管以及排出管是与壳体不同的部件。给管以及排出管是与壳体不同的部件。给管以及排出管是与壳体不同的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转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知有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6),包括:流路形成体,其作为对设置于制冷剂流路内的多个功率半导体模块进行冷却的冷却器起作用;以及壳体,其在侧面设有使制冷剂流入的配管和使制冷剂流出的配管。另外,公知有在壳体的底面形成与制冷剂流入配管、制冷剂流出配管以及流路形成体相连的流路,从而对母线单元和电容器单元进行水冷的电力转换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5)。而且,公知有包括壳体的电力转换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3),该壳体在侧壁设置冷却水入口孔和冷却水出口孔,并且在下部侧的内部设有通过模铸形成的冷却水路。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4

87124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1

1097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多个输出端子;电容器,其具有第一电容器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电极;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其分别具有第一主电极和第二主电极;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其分别具有第三主电极和第四主电极;正极母线,其与上述正极端子、上述第一电容器电极以及上述第一主电极电连接;负极母线,其与上述负极端子、上述第二电容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主电极电连接;多个输出母线,其与上述多个输出端子、上述第二主电极以及上述第三主电极电连接;冷却器,其对上述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和上述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进行冷却;流入口,其供制冷剂流入;流出口,其供制冷剂流出;供给管,其将自上述流入口流入的制冷剂供给至上述冷却器;排出管,其将自上述冷却器流出的制冷剂排出至上述流出口;以及壳体,其容纳上述电容器、上述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上述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上述正极母线、上述负极母线、上述多个输出母线、上述冷却器、上述供给管以及上述排出管,上述正极端子、上述负极端子、上述多个输出端子、上述流入口以及上述流出口自上述壳体露出,上述流入口、上述流出口、上述供给管以及上述排出管是与上述壳体不同的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上述壳体具有供上述流入口和上述流出口的至少一者露出的第一壳体面、以及与上述第一壳体面相对或相邻的第二壳体面,上述冷却器具有与上述供给管和上述排出管的至少一者连结的连结部位,在上述第二壳体面和上述连结部位之间存在空闲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上述空闲空间位于上述连结部位的与上述供给管或上述排出管所处一侧相反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上述空闲空间位于与上述供给管或上述排出管同一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上述壳体具有与上述第二壳体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祐司堀元人鸟羽章夫佐藤以久也田中泰仁岩崎正道安嶋贤哲大栗延章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