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容纳:电容器,其具有第一电容器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电极;正极母线,其与正极端子和第一电容器电极电连接;负极母线,其与负极端子和第二电容器电极电连接;多个输出母线,其与多个输出端子、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以及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电连接;冷却器,其对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和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进行冷却;供给管,其将自流入口流入的制冷剂供给至冷却器;以及排出管,其将自冷却器流出的制冷剂排出至流出口,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多个输出端子、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自壳体露出,流入口、流出口、供给管以及排出管是与壳体不同的部件。给管以及排出管是与壳体不同的部件。给管以及排出管是与壳体不同的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转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知有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6),包括:流路形成体,其作为对设置于制冷剂流路内的多个功率半导体模块进行冷却的冷却器起作用;以及壳体,其在侧面设有使制冷剂流入的配管和使制冷剂流出的配管。另外,公知有在壳体的底面形成与制冷剂流入配管、制冷剂流出配管以及流路形成体相连的流路,从而对母线单元和电容器单元进行水冷的电力转换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5)。而且,公知有包括壳体的电力转换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3),该壳体在侧壁设置冷却水入口孔和冷却水出口孔,并且在下部侧的内部设有通过模铸形成的冷却水路。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4
‑
87124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1
‑
1097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有时终端用户等要求设于电力转换装置的壳体的制冷剂的流出口以及流入口(以下也称为流入流出口)的位置变更。但是,伴随制冷剂的流入流出口的位置变更,新产生电力转换装置的内部部件的布局变更、IGBT等的开关元件的端子布局变更等的大幅的设计变更,从而产生起因于新的设计变更的时间、成本的损失等。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能够灵活应对伴随制冷剂的流入流出口的位置变更的设计变更。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
[0012]正极端子;
[0013]负极端子;
[0014]多个输出端子;
[0015]电容器,其具有第一电容器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电极;
[0016]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其分别具有第一主电极和第二主电极;
[0017]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其分别具有第三主电极和第四主电极;
[0018]正极母线,其与上述正极端子、上述第一电容器电极以及上述第一主电极电连接;
[0019]负极母线,其与上述负极端子、上述第二电容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主电极电连接;
[0020]多个输出母线,其与上述多个输出端子、上述第二主电极以及上述第三主电极电连接;
[0021]冷却器,其对上述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和上述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进行冷却;
[0022]流入口,其供制冷剂流入;
[0023]流出口,其供制冷剂流出;
[0024]供给管,其将自上述流入口流入的制冷剂供给至上述冷却器;
[0025]排出管,其将自上述冷却器流出的制冷剂排出至上述流出口;以及
[0026]壳体,其容纳上述电容器、上述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上述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上述正极母线、上述负极母线、上述多个输出母线、上述冷却器、上述供给管以及上述排出管,
[0027]上述正极端子、上述负极端子、上述多个输出端子、上述流入口以及上述流出口自上述壳体露出,
[0028]上述流入口、上述流出口、上述供给管以及上述排出管是与上述壳体不同的部件。
[002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能够灵活应对伴随制冷剂的流入流出口的位置变更的设计变更。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构成例的电路图。
[0032]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构造例的立体图。
[0033]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构造例的主视图。
[0034]图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构造例的俯视图。
[0035]图5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第二构造例的俯视图。
[0036]图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第三构造例的俯视图。
[0037]图7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第四构造例的俯视图。
[0038]图8是示出供给管、排出管以及冷却器的第一连结方式的立体图。
[0039]图9是示出通过第一连结方式进行连结的冷却器的构成例的主视图。
[0040]图10是示出供给管、排出管以及冷却器的第二连结方式的立体图。
[0041]图11是示出通过第二连结方式进行连结的冷却器的第一构成例的俯视图。
[0042]图12是示出通过第二连结方式进行连结的冷却器的第二构成例的主视图。
[0043]图13是示出通过第二连结方式进行连结的冷却器的第三构成例的主视图。
[0044]图14是举例举示出冷却器的微通道构造的剖视图。
[0045]图15是举例示出通过第二连结方式进行连结的冷却器的第一构成例的微通道构造的剖视图。
[0046]图16是举例示出通过第二连结方式进行连结的冷却器的第三构成例的微通道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平行、直角、正交、水平、垂直、上下、左右等的方向,可以允许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程度的偏差。另外,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分别表示与X轴平行的方向、与Y轴平行的方向、与Z轴平行的方向。X
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彼此正交。XY平面、YZ平面、ZX平面分别表示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的假想平面、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假想平面、以及与Z轴方向和X轴方向平行的假想平面。另外,在各图中示出的各部分的形状为一个例子,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该一个例子。
[0048]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构成例的电路图。图1所示电力转换装置101是将自一对电源端子即正极端子8p和负极端子9n供给的直流的输入电力转换为期望的交流的输出电力的逆变器。电力转换装置101用作例如用于对使车辆的车轮旋转的电动机M2进行驱动的逆变器。本专利技术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用途不限于此。
[0049]电力转换装置101包括正极端子8p、负极端子9n、多个输出端子2u、2v、2w、电容器56、电力转换电路20、正极母线83、负极母线93、多个电流传感器28u、28v、28w、控制电路17以及驱动电路18。正极母线83具有第一正极母线80以及第二正极母线57。负极母线93具有第一负极母线90以及第二负极母线58。控制电路17、或者控制电路17和驱动电路18这两者可以设于与电力转换装置101不同的外部装置。
[0050]正极端子8p以及负极端子9n是通过未图示的直流电源被施加直流的电源电压的外部端子。正极端子8p的电位比负极端子9n的电位高。作为直流电源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电池、转换器、调节器等。
[0051]多个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包括: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多个输出端子;电容器,其具有第一电容器电极和第二电容器电极;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其分别具有第一主电极和第二主电极;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其分别具有第三主电极和第四主电极;正极母线,其与上述正极端子、上述第一电容器电极以及上述第一主电极电连接;负极母线,其与上述负极端子、上述第二电容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主电极电连接;多个输出母线,其与上述多个输出端子、上述第二主电极以及上述第三主电极电连接;冷却器,其对上述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和上述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进行冷却;流入口,其供制冷剂流入;流出口,其供制冷剂流出;供给管,其将自上述流入口流入的制冷剂供给至上述冷却器;排出管,其将自上述冷却器流出的制冷剂排出至上述流出口;以及壳体,其容纳上述电容器、上述多个高压侧开关元件、上述多个低压侧开关元件、上述正极母线、上述负极母线、上述多个输出母线、上述冷却器、上述供给管以及上述排出管,上述正极端子、上述负极端子、上述多个输出端子、上述流入口以及上述流出口自上述壳体露出,上述流入口、上述流出口、上述供给管以及上述排出管是与上述壳体不同的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上述壳体具有供上述流入口和上述流出口的至少一者露出的第一壳体面、以及与上述第一壳体面相对或相邻的第二壳体面,上述冷却器具有与上述供给管和上述排出管的至少一者连结的连结部位,在上述第二壳体面和上述连结部位之间存在空闲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上述空闲空间位于上述连结部位的与上述供给管或上述排出管所处一侧相反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上述空闲空间位于与上述供给管或上述排出管同一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上述壳体具有与上述第二壳体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祐司,堀元人,鸟羽章夫,佐藤以久也,田中泰仁,岩崎正道,安嶋贤哲,大栗延章,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