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运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294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运输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多用运架,包括矩形底座、梯形立向对称支架,矩形底座中两根底部纵向支撑杆水平平行设置,底部横向支撑杆垂直固定在两根底部纵向支撑杆之间,底部纵向连接杆垂直固定在两根底部横向支撑杆之间,底部横向连接杆垂直固定在底部纵向连接杆与底部纵向支撑杆之间;梯形立向对称支架中顶部纵向支撑杆设置在底部横向支撑杆中部上方,斜支撑杆两个一组对称设置在顶部纵向支撑杆两侧,每组斜支撑杆均固定在底部纵向连接杆顶端或底部横向支撑杆顶端与顶部纵向支撑杆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易碎矩形大件及长条件的安全平稳运输,功能多样并避免了待运产品表层剐蹭碰伤及破碎,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便捷、费用低廉。费用低廉。费用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运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架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运架。

技术介绍

[0002]在业主需要进行门窗框及玻璃的采购安装时,商家一般采用在车厢体及门窗框和玻璃单品间搁置软物并平放的方式将待安装产品运输到施工场所。现行运输技术易使产品表层剐蹭碰伤甚至破碎,影响安装施工的顺利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用运架,能够实现门窗框、玻璃等易碎大件及角钢等长条件的安全平稳运输,功能多样并避免了待运产品表层的剐蹭碰伤及破碎,且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运送操作方便快捷、安全稳固、费用低廉,可重复循环使用,降低了运送成本,提高了运送功效。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多用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底座、梯形立向对称支架,所述矩形底座包括两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两根底部纵向支撑杆(2)、两根底部纵向连接杆(3)、两根底部横向连接杆(16),所述梯形立向对称支架包括顶部纵向支撑杆(4)、三根中部横向支撑杆(5)、三组斜支撑杆(6);
[0006]两根所述底部纵向支撑杆(2)水平平行设置,每根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的两端均分别垂直固定在两根底部纵向支撑杆(2)的相对的外侧壁,两根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关于过两根底部纵向支撑杆(2)中心的竖直面对称,所述底部纵向支撑杆(2)的高度大于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的高度;每根所述底部纵向连接杆(3)的两端均分别垂直固定在两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的相对的外侧壁,两根所述底部纵向连接杆(3)关于过两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中心的竖直面对称;每根所述底部横向连接杆(16)的两端均分别垂直固定在一根底部纵向连接杆(3)与对应侧底部纵向支撑杆(2)的相对的外侧壁中部,两根所述底部横向连接杆(16)关于过两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中心的竖直面对称;
[0007]所述顶部纵向支撑杆(4)设置在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的中部上方且平行于所述底部纵向支撑杆(2);所述斜支撑杆(6)两个一组对称设置在所述顶部纵向支撑杆(4)的两侧,第一组斜支撑杆(6)中每根斜支撑杆(6)的底端均固定在对应侧底部纵向连接杆(3)的中部顶端、顶端均固定在顶部纵向支撑杆(4)对应侧的中部外侧壁,第二组斜支撑杆(6)中每根斜支撑杆(6)的底端均固定在一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对应侧的外侧壁顶端、顶端均固定在顶部纵向支撑杆(4)对应侧的外侧壁一端,第三组斜支撑杆(6)中每根斜支撑杆(6)的底端均固定在另一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对应侧的外侧壁顶端、顶端均固定在顶部纵向支撑杆(4)对应侧的外侧壁另一端;每组斜支撑杆(6)均在相对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一根所述中部横向支撑杆(5)。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矩形底座前后两侧的两个端部支架;每个所述
端部支架均包括端部横向支撑杆(9)、两个端部斜立向插座(8)、两个端部斜立向插销(11)、两根端部立向档杆(10),所述端部斜立向插座(8)在顶部开设有插槽,两个所述端部斜立向插座(8)的侧面分别焊接在对应侧两根斜支撑杆(6)的中部外侧壁,每个端部斜立向插销(11)包括与对应插槽的前内侧壁平行的两根插杆,两个所述端部斜立向插销(11)对称设置在所述端部横向支撑杆(9)的底端,所述端部斜立向插销(11)的顶端与所述端部横向支撑杆(9)的底端固定连接、底端插入对应的插槽内,两根所述端部立向档杆(10)的底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端部横向支撑杆(9)的顶部外侧壁两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底部纵向支撑杆(2)、底部纵向连接杆(3)、底部横向连接杆(16)、顶部纵向支撑杆(4)、中部横向支撑杆(5)、斜支撑杆(6)、端部横向支撑杆(9)、端部斜立向插座(8)、端部立向档杆(10)均为方形钢管。
[0010]进一步的,两根所述底部纵向支撑杆(2)相对的外侧壁在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顶端之上的部分、所述斜支撑杆(6)的靠近对应侧底部纵向支撑杆(2)的外侧壁、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的位于所述底部纵向支撑杆(2)与所述斜支撑杆(6)之间的外侧壁顶端、所述底部横向连接杆(16)的外侧壁顶端均粘接有缓冲垫(7)。
[001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7)的材质为橡胶或海绵。
[0012]进一步的,每组斜支撑杆(6)相对的外侧壁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V型钢筋捆绑环(12),一组V型钢筋捆绑环(12)位于所述矩形底座与所述中部横向支撑杆(5)之间、另一组V型钢筋捆绑环(12)位于所述中部横向支撑杆(5)与所述顶部纵向支撑杆(4)之间。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矩形底座上设置梯形立向对称支架、在梯形立向对称支架两侧对称设置端部支架、在矩形底座及梯形立向对称支架与待运产品可能接触的位置设置缓冲垫,能够实现门窗框、玻璃等易碎矩形大件及角钢、工字钢、槽钢等长条件的安全平稳运输,功能多样并避免了待运产品表层的剐蹭碰伤及破碎,且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运送操作方便快捷、安全稳固、费用低廉,可重复循环使用,降低了运送成本,提高了运送功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待运产品表层易剐蹭碰伤甚至破碎的运送难题,确保了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矩形底座中两根底部横向支撑杆之间设置底部纵向连接杆、两根底部纵向支撑杆与底部纵向连接杆之间设置底部横向连接杆,能够增加矩形底座的刚性,提升运架的稳定性。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矩形底座中底部纵向支撑杆的高度设置为大于底部横向支撑杆的高度,能够卡住底部横向支撑杆上的待运产品,防止待运产品滑移出底座,提升运架的安全性。
[0017](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梯形立向对称支架中每组斜支撑杆相对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中部横向支撑杆,能够增加梯形立向对称支架的刚性,提升运架的稳定性。
[0018](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端部支架中设置端部斜立向插座并将其固定在对应侧两根斜支撑杆的中部外侧壁、在端部横向支撑杆底端设置端部斜立向插销,能够在需要运输长条件时将端部斜立向插销插入端部斜立向插座之中,在不需要运输长条件时将端部斜立向插销从端部斜立向插座中拔出,实现端部支架的便捷装卸,且在不用时节省空间。
[0019](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端部支架中端部横向支撑杆9的顶部外侧壁两端设置两根端部
立向档杆10,能够卡住两根端部横向支撑杆9上的待运长条件,防止待运长条件滑出端部支架,提升运架的安全性。
[0020](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每组斜支撑杆相对的外侧壁对称设置两组V型钢筋捆绑环,能够方便利用绳索对运架上的待运产品进行捆绑,进一步提高运架运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多用运架的主视图。
[0022]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多用运架的俯视图。
[0023]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待运产品在本专利技术的多用运架上的放置示意图。
[0024]图中,1—底部横向支撑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底座、梯形立向对称支架,所述矩形底座包括两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两根底部纵向支撑杆(2)、两根底部纵向连接杆(3)、两根底部横向连接杆(16),所述梯形立向对称支架包括顶部纵向支撑杆(4)、三根中部横向支撑杆(5)、三组斜支撑杆(6);两根所述底部纵向支撑杆(2)水平平行设置,每根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的两端均分别垂直固定在两根底部纵向支撑杆(2)的相对的外侧壁,两根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关于过两根底部纵向支撑杆(2)中心的竖直面对称,所述底部纵向支撑杆(2)的高度大于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的高度;每根所述底部纵向连接杆(3)的两端均分别垂直固定在两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的相对的外侧壁,两根所述底部纵向连接杆(3)关于过两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中心的竖直面对称;每根所述底部横向连接杆(16)的两端均分别垂直固定在一根底部纵向连接杆(3)与对应侧底部纵向支撑杆(2)的相对的外侧壁中部,两根所述底部横向连接杆(16)关于过两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中心的竖直面对称;所述顶部纵向支撑杆(4)设置在所述底部横向支撑杆(1)的中部上方且平行于所述底部纵向支撑杆(2);所述斜支撑杆(6)两个一组对称设置在所述顶部纵向支撑杆(4)的两侧,第一组斜支撑杆(6)中每根斜支撑杆(6)的底端均固定在对应侧底部纵向连接杆(3)的中部顶端、顶端均固定在顶部纵向支撑杆(4)对应侧的中部外侧壁,第二组斜支撑杆(6)中每根斜支撑杆(6)的底端均固定在一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对应侧的外侧壁顶端、顶端均固定在顶部纵向支撑杆(4)对应侧的外侧壁一端,第三组斜支撑杆(6)中每根斜支撑杆(6)的底端均固定在另一根底部横向支撑杆(1)对应侧的外侧壁顶端、顶端均固定在顶部纵向支撑杆(4)对应侧的外侧壁另一端;每组斜支撑杆(6)均在相对的外侧壁中间固定连接一根所述中部横向支撑杆(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运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向李昌蓉李柏霄段晓红彭立勃李文钢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