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读写头和光记录回放设备。光读写头1具有散热片6。该散热片6具有用于在激光二极管4和5与激光器支架12和13中进行面接触的前伸出部16(接触部分)、第二前垂下部17a(接触部分)和17b(接触部分)、第一侧垂下部18、侧伸出部19(接触部分)和第二侧垂下部20a(接触部分)和20b(接触部分)。另外,该散热片6还具有插入在光盘和壳体3之间的主体部分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备有光盘的光记录回放设备,该光盘具有执行数据的记录或回放的光读写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光读写头。
技术介绍
在光记录回放设备中,激光二极管被用作光源。如果激光二极管产生的热增大,那么光的发光量就会下降,或者激光二极管会因为热而损坏。因此,可能对从激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束有不利的影响。于是,在常规光读写头中,使用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壳体使激光二极管产生的热有效地辐射。为此,通过在壳内填充热导率等于金属的液态材料,或者在上述壳体和激光二极管之间填充胶,并将壳体和激光二极管粘在一起而将激光二极管支撑在壳体内。(例如,参照日本专利No.2003-132570。)以下将该技术称作第一常规示例。另外,在常规光读写头中,还有一些技术通过主散热片也对激光二极管产生的热进行散热,该主散热片对用于驱动激光二极管的激光驱动器产生的热进行辐射。在制造该常规光读写头时,将激光二极管支撑在激光器支架上,并且其包括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壳体中。通过突出并设置在壳体底部的轮毂(boss)来附接安装有激光器驱动器的主散热片,并且壳体的底部和主散热片通过该轮毂而隔离。在该常规光读写头中,在激光器支架和主散热片之间插入有热传导组件,并且激光二极管与主散热片热组合(例如,参照日本专利No.2003-157564。)以下将该技术称为第二常规示例。在最近的光记录回放设备中,随着在光盘上记录数据时的记录速率的增大,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的功率增长很高。为此,记录数据时激光二极管产生热的趋势变大。在这种情况下,激光二极管的温度可以达到大约70-85℃。因此,使激光二极管产生的热有效地辐射变得仍然很重要。因此,仅仅通过如上述第一常规示例中那样利用金属壳体单体(simple substance)来散热,或者如上述第二常规示例中那样利用散热片单体来散热,不能获得足够的辐射效果。结果,可能对从激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束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激光二极管的发光量下降,或者激光二极管由于热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课题。如下所述来构造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光读写头具有壳体,其中发射用于在光盘上执行数据的记录或回放的光束的激光二极管直接或者通过激光器支架附接在壳体上;以及散热片,所述光读写头的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接触部分和主体部分一体地形成;所述接触部分在所述激光器支架或从所述壳体突出的所述激光二极管或这两者上执行面接触。所述主体部分插入在所述光盘和所述壳体之间。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光读写头中,所述接触部分在所述激光二极管或所述激光器支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固定位置被调整后,在所述激光器支架或从所述壳体突出的所述激光二极管或这两者上执行面接触。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光读写头中,所述接触部分在所述激光器支架或所述激光二极管或这两者上执行多个面接触。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光读写头中,两个或更多个所述激光二极管或者两个或更多个所述激光器支架附接在所述壳体上。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光读写头中,钻取了两个或更多个通孔,用于阻挡所述光盘旋转时所产生的风的突起通过这些通孔与所述主体部分相接合。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回放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光读写头。在本专利技术的光读写头中,即使激光二极管产生的热很大,在激光二极管产生的热中,也可以利用散热片有效地辐射热。因此,激光二极管的散热特性很高,并且可以获得能够在良好状态下对光盘进行数据记录和回放的光记录回放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读写头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光读写头的右侧视图。图3是从不同于图1的另一个角度看去图1所示光读写头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光读写头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记录回放设备的构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读写头1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光读写头1的前视图。图3是从不同于图1的另一个角度看去图1所示光读写头1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光读写头1包括物镜驱动装置2、壳体3、激光二极管4和5以及散热片6。物镜驱动装置2沿着聚焦方向和寻道方向以及半径方向或者切线方向驱动物镜11。壳体3由金属、合成树脂等,例如铝(Al)、锌(Zn)、镁(Mg)或这些的合金构成。物镜驱动装置2通过与壳体3的上部相附接而被壳体3支撑。在壳体3的上表面形成有胶涂覆部分3a-3c(其上涂覆有用于将上述散热片6粘在壳体3上的胶21-23)。截面为圆形的主轴承3d和3e在壳体3的背面设定了预定间隔,并与壳体3形成为一体。截面为U形的副轴承3f与壳体3一体地形成在壳体3的前面。副轴承3f作为其上涂覆用于将上述散热片6粘在壳体3上的胶24的胶涂覆部分。激光二极管4发出使用波长650nm的光束,例如用来执行DVD(数字多功能盘)的记录再现。激光二极管4在其被容纳在激光器支架12中的状态下插入在形成在壳体3前面的安装孔(未示出)中。在平行于两个方向(图1所示的x1和z1方向)的方向(图1所示的y1方向)或与从激光二极管4发射的光束的光轴垂直相交的光轴方向上执行激光二极管4的定位之后,用胶等对其进行固定。激光器支架12是采用压模铸造等方法以热导率高的金属(例如锌(Zn))制成的。激光二极管5发射具有780nm波长的光束,例如用于执行CD(紧凑盘)的记录回放。激光二极管5在其被容纳在激光器支架13中的状态下插入在形成在壳体3右侧面的安装孔(未示出)中。在平行于两个方向(图1所示的y2和z2方向)的方向(图1所示的x2方向)或与从激光二极管5发射的光束的光轴垂直相交的光轴方向执行激光二极管5的定位之后,用胶等对其进行固定。激光器支架13是采用压模铸造等方法以热导率高的金属(例如锌(Zn))制成的。光学系统(未示出)设置在壳体3的核心处。该光学系统由分束器、准直透镜等组成。当分束器、准直透镜等改变从上述激光二极管4或5发射的光束的光路并且使得它们从物镜11射出时,从物镜11进入的光束在已设置有光电探测器(例如发光二极管)的接收表面上完成。散热片6由诸如无氧铜(Cu)、韧铜(Cu)等具有良好电导率和热导率的金属片制成。这里无氧高电导率铜的热导率是391。韧铜的热导率是389.3。在散热片6中,主体部分14、第一前垂下部15、前伸出部16(接触部分)、第二前垂下部17a(接触部分)和17b(接触部分)、第一侧垂下部18、侧伸出部19(接触部分)和第二侧垂下部20a(接触部分)和20b(接触部分)是一体形成的。主体部分14的形状与壳体3的第一部分上表面形状几乎相同。将第一前垂下部15的上限连接到主体部分14的前面,第一前垂下部15的背部接近壳体3的前面而垂下。前伸出部16的末端连接至第一前垂下部15的下端背面,并且其伸出激光器支架12的前侧面,前伸出部16的下表面与激光器支架12的上表面接触。第二前垂下部17a和17b的上限分别被连接至前伸出部16的两个末端的前方,并且第二前垂下部17a和17b的背部的一部分垂下,分别与激光二极管4的端子连接侧面接触。从激光二极管4发射的光束的光轴方向和第二前垂下部17a的右末端与第二前垂下部17b的左末端之间的距离d1以直角相交。d1在平行于激光二极管4的交叉方向的方向(图1所示的x1方向)上激光二极管4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读写头,其具有:壳体,其中发射用于在光盘上执行数据的记录或回放的光束的激光二极管直接或者通过激光器支架附接在壳体上;以及散热片,所述光读写头的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接触部分和主体部分一体地形成;所述接触部分在所 述激光器支架或从所述壳体突出的所述激光二极管或这两者上执行面接触;所述主体部分插入在所述光盘和所述壳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良夫,宫下勇人,许一太,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