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瘢痕烧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1187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瘢痕烧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瘢痕烧伤药膏由相应质量的卡波姆941、羧甲基壳聚糖、尿囊素、丙三醇、三氯生、苯佐卡因、透明质酸、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到,可应用在制备烧伤创面愈合修复和/或防止瘢痕产生的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皮肤外用药膏,具有良好的烧伤修复效果与瘢痕抑制能力,产品成分清晰,药效分析明确,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能加快伤口愈合,促进皮肤修复,在治愈烧伤创面的同时,也具有减缓创面疼痛感、止痒和抗瘢痕形成的功效。痕形成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瘢痕烧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瘢痕烧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烧伤是全世界发生率排名第四位的高发伤害,仅位列交通事故、坠落与故意伤害之后,烧伤是化学、物理、放射等众多原因作用于人体所导致的外伤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烧伤发生超过1000万次。常见的烧伤包括热烧伤、电烧伤、冻伤、化学烧伤等。其治疗不但费用高昂,且较为严重的烧伤极易形成瘢痕、甚至致残致畸,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三度四分法”对烧伤程度进行划分,如I度、浅II度、深II度、III度。其中,对I度烧伤的定义为:仅伤及表皮,局部皮肤发红,伴随轻度肿胀和疼痛,2

3天后红肿现象退去,局部坏死的表皮细胞由深层细胞增生修复。经治疗后不形成瘢痕,有时会有轻度色素沉着。浅II度烧伤的定义为:伤及全层表皮和真皮浅层。表皮与真皮分开,渗出液积聚而形成水泡。水泡表皮脱落可见淡红色基底,肿胀明显。皮肤再生缓慢,3

4天后形成薄层棕黄色干痂,愈后有色素沉着,但无瘢痕形成。深II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局部皮肤、神经坏死,失去痛觉。基底呈浅红或红白相间,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较少但底部肿胀明显。皮肤损毁较重,已不能靠其自身再生功能恢复。伤后1

2天创面逐渐干燥,3

4周治疗后可愈合,愈合后会留有瘢痕。III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可深达皮下、肌肉、骨骼等。皮肤发生坏死、脱水后形成焦痂,亦称之为“焦痂性烧伤”。其创面呈苍白、棕褐色或焦黑炭化,皮下组织间隙有大量液体积聚。焦痂2

4周逐渐分离并露出肉芽创面,愈合后留有瘢痕或畸形,不能出汗。临床上通常将I度、浅II度烧伤划分为浅度烧伤,使用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好。深II度、III度烧伤为深度烧伤,通常需进行手术治疗方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上,手术切痂、植皮、清创在治疗之前,常要保持创面的干燥,这样有利于通过手术将坏死的皮肤切除,因此这类治疗方法被称之为干性疗法。相比干性疗法,湿性疗法反其道而行之,将创面保持在一种湿润的环境中,促进皮肤组织的再生。湿性疗法在八十年代末期在我国一跃突起,在战地治疗与临床医疗中获得了辉煌成就。
[0003]目前常用的湿性治疗药剂主要有:油剂如黄丹烧伤膏、复方紫草油、无疤烫伤油、膏剂主要有:美宝湿润烧伤膏、三黄烫伤膏、京万红等,同时也存在水溶剂、喷雾剂、成膜剂等制成的烧伤治疗药膏。
[0004]油剂以油作为基质,如花生油、桐油、菜籽油等加入多种药物后直接调敷于患处,可使创面润滑无板硬粘着不适感,使用时无刺激性、止痛效果好并且给药方便,如广东皮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柯树泉专利技术的中药烧伤膏通过将新型的植物油增稠剂应用到中药烧伤药膏中,取代了传统烧伤膏使用的蜂蜡基质,制备出由生地黄等11味中药组成的便于运输、携带,使用方便的油性烧伤药膏。但是,油性基质烧伤药膏存在清洗、换药困难等问题。
[0005]膏剂型的烧伤膏以膏体状基质为主要成分,如凡士林、凝胶等。由于膏剂富有粘性,外敷创面处可避免细菌感染同时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药物在创面的停留时间
等。
[0006]例如,上海美宝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商庆新、葛翠兰、徐荣祥制备了基于透明质酸和纤维素衍生物的湿润烧伤膏,其具有疏脂性,不会因吸收湿润烧伤膏的油膏而影响该油膏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能均匀黏附在受损皮肤表面形成疏松的隔离层,具有透气性好,可吸收创面渗出液,封闭创面的功效。
[0007]正宁县中医医院王政峰基于青黛、紫草、血竭、冰片、轻粉、凡士林制备出具有清热解毒、敛创拔毒、祛腐生肌、消肿止痛作用的烧伤膏。
[0008]也有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水凝胶敷料主要由羧甲基壳聚糖、卡波姆940、三乙醇胺、尤加利精油、吐温20和水按照5:5:1:100:1:900的质量比制成,先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和卡波姆940溶液,再将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滴加到卡波姆940凝胶基质中,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为6.9~7.2,最后加入尤加利精油和吐温20辅助混匀、搅拌、加去离子水再搅拌得到所述产品。其中,所述产品中的羧甲基壳聚糖和卡波姆的质量比为1:1。
[0009]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壳聚糖抑菌促愈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壳聚糖抑菌促愈合凝胶的原料组成为:0.5~6%的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0.5~1%的抑菌剂、0.1~0.8%的卡波姆、5.5~8.0%pH值调节剂、0.1~3%润滑剂,余量为超纯水。其中所述卡波姆为卡波姆980、卡波姆981、卡波姆940中的一种,润滑剂为丙三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通过在超纯水中加入水溶性壳聚糖生物、抑菌剂得到溶液A,在超纯水中加入卡波姆静置自然溶胀1~6h后加入pH剂调节至凝胶状态得到溶液B,再将A、B溶液混合,加入润滑剂搅拌均匀,再调节pH使之达到透明凝胶状态,脱气、灭菌得到所述产品。该产品能达到良好的抑菌和促愈合效果,适用于擦伤、裂伤、刀伤、烫伤、烧伤、手术缝合伤口等。
[0010]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烧烫伤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烧烫伤软膏剂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磺胺嘧啶银20份,磺胺嘧啶锌10份,D90≤50μm的对氨基苯甲酸乙酯10份,十六醇90份,液体石蜡60份,白凡士林14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0份,羟苯乙酯1.5份,甘油50份,月桂氮卓酮9份,纯化水599.5份。本专利技术采用微粉化的对氨基苯甲酸乙酯(D90≤50μm),同时将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锌以及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重量比控制在2∶1∶1,这样能够使对氨基苯甲酸乙酯与伤口紧密接触而迅速发挥镇痛作用,减轻病人创面的疼痛,提高病人的用药顺应性。
[0011]以上烧伤药膏可以有效地提升受损皮肤的修复效果,但由于许多中药性湿润烧伤膏的有效成分含量不明确,产品工艺、质量标准不易控制,并且众多的烧伤膏对烧伤创面治疗效果仍不尽理想,烧伤创面的愈合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结缔组织形成、创面收缩和创面重塑几个阶段,涉及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仍需研制更为有效、产品成分明确、质量可控的烧伤治疗药膏,特别是具有瘢痕抑制效果的烧伤治疗药膏。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烧伤膏对烧伤创面治疗效果不佳,治愈后多产生瘢痕等缺陷,提供一种抗瘢痕烧伤药膏。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瘢痕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瘢痕烧伤药膏的应用。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6]一种抗瘢痕烧伤药膏,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0017][0018][0019]优选地,所述抗瘢痕烧伤药膏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0020][0021]优选地,所述抗瘢痕烧伤药膏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0022][002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抗瘢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瘢痕烧伤药膏,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瘢痕烧伤药膏,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瘢痕烧伤药膏,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抗瘢痕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取相应质量的卡波姆941、羧甲基壳聚糖、尿囊素、丙三醇、三氯生、苯佐卡因、透明质酸、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抗瘢痕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卡波姆941溶解到水中得到质量体积比为0%~2%的卡波姆941溶液,将羧甲基壳聚糖溶解到水中得到质量体积比为0.25%~4%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步骤二,取步骤一的卡波姆941溶液和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卡波姆941

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步骤三,以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斌王明慧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